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目前已成為國際慣例。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6年12月13日是第4個國家公祭日。不久前,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通過日本駐華大使橫井裕,再一次致函日本政府及安倍晉三,要求日本政府向被日軍殺害的南京30萬亡靈謝罪!中日關系是2018考研政治的重要時政熱點,小編為大家詳細解讀設立國家公祭日的意義,及日本政府對歷史的態度。
設計“國家公祭日”,就是要讓國人留下這個痛苦的記憶,讓民族常念這個屈辱的慘狀,也是讓世界正視這個罪惡的污點。日本歷屆政府一直在強調“戰后結束”,一直在強調“歷史和解”,但如果連南京這樣人類級別的戰爭慘案都無法正視,總是把歷史問題轉化成一種政治問題,那么歷史和解只是一句空話。我們都清楚安倍晉三不可能來南京,但是他選擇去珍珠港,卻是出人意料之外的。安倍如果成行,將是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首位到訪該地的日本首相。安倍宣稱,此行是為“告慰死者”,并展示“不再重蹈戰爭悲劇覆轍的決心”。表面看來,好像安倍的珍珠港之行是一次歷史反省和懺悔之旅,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是安倍的一次“外交秀”,充滿了多種政治算計,兼有“禮尚往來”“亡羊補牢”“未雨綢繆”三重意味,本應該有的道歉和謝罪表態,卻并不在其考慮之中。首先,今年5月,安倍借日本主辦七國集團峰會之機,在一片爭議聲中促成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遭受美軍原子彈轟炸的廣島,此次安倍踏足珍珠港,某種意義上正是對奧巴馬廣島之行的“禮尚往來”,并希望為日美戰后和解歷史畫上句號。同時,安倍此行也有修復與奧巴馬政府關系的考慮。安倍在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之前,不顧外交禮儀,取道美國拜會美當選總統特朗普,惹得奧巴馬政府十分不快,并向日本和特朗普方面提出警告。更為重要的是,安倍希望借助此舉迎合美國即將上臺的新政府。
小編告訴大家:歷史事實從不會因為一時一事的“作秀”而被篡改。中國奉勸日本方面端正歷史態度、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反人類罪行拿出一個正確認識,以實際行動取信于受害國人民,取信于國際社會。
相關推薦:
歡迎關注研究生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
09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讓環保從法制變法治......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美聯儲加息對中國有何影響......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美國對臺又有小動作......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兩岸關系......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解決好人民最關心問題二......
08
2017.01
2018考研政治時政:解決好人民最關心問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