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科技部公布了2016年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2016年,科技部委托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會同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對生物和醫學領域共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獨立評估。
經過評估,20個實驗室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46個實驗室被評為良好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特別值得關注的是,1個實驗室未通過評估,8個實驗室要求整改。
生醫領域國重點五年整體發展情況
從評估情況來看,通過5年的發展,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總體水平上升很快,已經成為各學科領域的領先團隊,部分成果較為突出,影響力不斷擴大。實驗室集中了國內最優秀的團隊和優勢資源,各實驗室圍繞各自定位和5年目標,面向學科發展、科學前沿以及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工作。
實驗室成為本領域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骨干基地。在本評估期內,75個實驗室實到總經費208億元,其中國家科技任務經費155億元,占實驗室實到總經費的74%,平均達到2.78億元以上。實驗室的科研條件和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
實驗室凝聚、吸引并培養了一批優秀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批科學前沿的領軍人才。在本評估期內,75個實驗室共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占評估期內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新增院士人數一半;新增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和重點領域創新團隊64個;新增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193人;新增“千人計劃”(含“青年千人計劃”)274人。新增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8人,約占同期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總數的60%。
實驗室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為原始性創新的重要源泉。75個實驗室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2項、二等獎6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8項。在學術影響力方面,大約一半以上的評估專家認為80%以上的參評實驗室處于領跑、并跑水平。
1個未通過,8個要求整改
根據2014年5月6日科技部發布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整改類實驗室整改期為2年,2年后由科技部組織專家現場檢查整改結果,檢查通過的實驗室評估結果定為良好,檢查未通過的實驗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未通過評估的實驗室、不參加評估或中途退出評估的實驗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
從本次公布生物和醫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看,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等20個實驗室為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46個實驗室為良好類國家重點實驗室;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等8個實驗室限期整改,整改期為2年,在此期間停撥國家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
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未通過評估,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規則》的有關規定,該實驗室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最后來看看最終的評估結果: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