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2003年考研初試成績公布。從下周起,各高校的研究生復試將陸續舉行。和以往不同,今年教育部規定考研復試將實行“差額制”,復試錄取比例將為1:1.2。這一新規定意味著過去那種“初試過了復試沒問題”的情況將不復存在。
差額制沖擊“高分低能”
同濟大學研究生院的老師告訴記者,往年考研復試的錄取比例基本是1:1,也就是說考生只要初試成績高,一般總能被錄取。于是各高校研招中都出現了一批“應試型考生”:他們往往以高分考進學校,但專業基礎并不扎實、不全面,有的甚至連基本的實驗操作都不過關。
原來這些高分學生在讀本科期間全心忙著應付考研,重點“攻關”五門全國統考課程,對其他課程學習敷衍了事。同時,因為有“鐵定”的分數線卡在那里,很多有專長的考生倒被擋在門外。
今年復試實行“差額制”,這就表示有部分考生雖然通過了初試,但在“新一輪”中仍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一些考生雖然分數不高,卻有可能在復試中脫穎而出。
從現在的反應看,無論是高校的老師還是考研的同學大多非常支持“差額制”,他們覺得差額復試使高校有了更大自主權,能更準確地選拔優秀人才。
面試不再“走過場”
原先許多高校研究生復試中的面試大都是“走過場”,如今因為實行差額復試,復試的各環節都要動真格。記者從滬上各高校的研招辦獲悉,目前各校都在詳細制定復試的方案細則,雖然細則有所不同,但都強調對考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考查。
以上海交大為例,據該校研究生院負責人邵松林介紹,今年交大實施差額復試將重點放在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英語口語、業務基礎、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察上;除采用一般的面試方式外,部分學科專業還將采用面試與筆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專家將通過交談、提問或是旁觀,對考生的基礎知識、應變和表達能力、合作和創新意識仔細掂量。
公示以求公正
由于差額復試重點考察的是考生能力,也有考生提出了這樣的疑慮:“能力很難量化,如何保證復試的公正性?會不會有‘暗箱操作’?”對考生的疑慮,各高校表示:復試重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公平公正。
目前每個高校都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復試標準體系,該體系將于下周復試前正式向全社會公開,具體包括復試進行方式、評分標準、監督機制等。復試結果也將統一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交大還分別在校內成立了研招工作委員會、在各學院內成立復試工作小組、在各專業成立復試專家小組,每個小組都由3-5人組成,他們將對復試進行嚴格的統一打分和監督。如果考生對復試結果有任何疑問,可以提出投訴,3個工作小組將在1-2天內給出書面回答。(記者陳瑩 攝影胡敏方)
--------------------------------------------------------------------------------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