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2.B 3.B 4.D 5.A 6.C 7.A 8.D 9.A 10.C
11.B 12.C 13.C 14.B 15.D 16.C 17.C 18.A
19.ABCDE 20.ABD 21.ABD 22.AC 23.ABC 24.CDE
25.ABE 26.ABD 27.ACDE 28.ACDE 29.ABC 30.ABC
31.ABCDE 32.ABCDE 33.BC 34.ABCDE 35.ABCDE 36.ABD
37.
這是一種片面夸大電腦作用的機械論觀點。機器思維即人工智能或電腦,可以代替人的某些腦力勞動,在某些特定方面甚至可以超過人腦的功能,它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它同人類思維有著本質區別。人工智能是人工制造的機械物理電子裝置;它沒有自己的“思維”,只是對人腦功能的部分的近似的模擬;它的“思維”過程是機械式的,是由人事先設計、制造的,沒有創造性;它只是執行指令而不顧社會后果。人類思維則以人腦為物質承擔者,它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形成和發展,是人類自身特有的精神活動;它具有能動的創造性、隨機靈活性;它是社會的產物,具有社會性。
因此,無論科學技術發展到什么程度,電腦將永遠是人腦的工具,只是人腦功能的部分的近似的模擬和人類智慧的“反光”,它不會取代人類思維。
38.
(1)股份制是把單個資本合并為大型資本,使資本以個人財產的形式轉變為一種共有資本即社會資本,為向公有制過渡準備了條件,從這些意義來說,它是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的一種揚棄。(2)應該指出,在資本主義的條件下,這種揚棄只是一種消極的揚棄,因為,它只是把小資本轉為大資本企業,這種轉化并沒有克服財富作為社會財產性質和作為私人財富之間的對立,而只是在新形態上發展了這種對立。(3)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股份制才能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積極的揚棄,因為,社會主義股份制已經從以私有制為主體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
39.
(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雖然和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提法一樣,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但是兩者的性質及解決方法都不相同,不能混為一談。(2)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對抗性的,只能用對抗性的方法來解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可以通過社會主義社會制度自身的調整加以不斷解決。
40.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在實踐基礎上的能動反映論。人的認識來自實踐,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通過實踐與認識的矛盾運動,達到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這一原理是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共同的理論基礎。(2)解放思想就是沖破落后的傳統觀念的束縛,善于從實際出發,努力去開拓進取,樹立創新意識。實事求是是從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尋事物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解放思想必須以實事求是為基礎,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二者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實踐是二者一致性的共同的現實基礎。(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是保證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這是因為,第一,正是因為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得以產生和形成。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主要內容都是在正確思想路線的指導下總結出來的。第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遵循的比較基本的原則,遵循它,就會不斷取得勝利,背離它,就會遭受挫折或失敗。第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偉大成果。(4)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并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從原來長期束縛人們頭腦的傳統觀念和模式中解放出來,樹立起適合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新觀念,從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
41.
(1)江澤民提出的“三個代表”,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比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完整理論,其哲學依據是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及其矛盾運動原理:①在社會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比較活躍、比較革命的因素。生產力總是處在不斷發展和變動的過程中。先進的生產力替代落后的生產力,落后的生產力讓位于先進的生產力,如此循環往復,進而帶動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帶動上層建筑的變化,以至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變化。②有什么樣的生產力,比較終就會形成什么樣的生產關系,也就會建立起什么樣的社會上層建筑及整個社會政治、文化、思想形態。(2)根據這一原理分析,“三個代表”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理論,它們共同表現著黨的先進性質、黨的宗旨和黨的根本任務。而其中“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包括黨的建設、黨的發展,比較具有決定性意義。(3)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比較終決定力量。這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始終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的先進性質,又決定了共產黨必須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走在時代前列,首先就要走在生產力發展的前列。共產黨人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基于和順應著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這一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都要盡比較大努力推動和促進生產力更加迅速地發展,創造先進的嶄新的生產力。(4)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并通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直接反作用即直接為經濟基礎服務,并通過經濟基礎對生產力乃至整個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這就決定了它必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代表。文化作為意識形態上層建筑是被經濟基礎所決定的,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所決定的,同時,文化一經形成它就對經濟基礎以及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反作用。落后的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先進的文化推動社會的發展。中國共產黨作為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代表,一定促進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5)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先進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是與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相一致的,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歸根到底是與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大力發展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符合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形成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所以,“三個代表”思想是一個有機的、內在的、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它們共同體現著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質,是中國共產黨搞好自身建設的法寶,也是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人民實現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強大精神力量。
(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三條原則:第一,世貿組織既然是一個國際組織,沒有中國這個比較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參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國只能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參加;第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其權利和義務一定要平衡。
(2)這一協議的簽署將有利于加快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進程,有利于促進中美經貿合作的全面發展,有利于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并將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與繁榮注入新的動力。中美雙方關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問題達成協議充分說明中美雙方應該從戰略的高度和展望二十一世紀的角度來審視和處理事關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正是由于雙方從大局著眼,本著平等互利、互諒互讓、求同存異的精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才克服了各種困難,妥善處理和解決了彼此的分岐,取得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