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 企事業單位的高級技術人員也可以做導師、招收研究生了,研究生培養,企業有了發言權。昨天,上海交大、同濟、華東理工、財大、上海大學、上理工等本市6所高校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協議,共建“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按照慣例,只有高校和科研院所才能招收研究生,然而根據此協議,高校在企事業單
位的高級技術人員中遴選導師,企業導師享受高校導師的同等學術待遇。研究生招生計劃中涉及“基地”培養的部分由校企協調分配,在整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課程教學和學位授予在高校進行,學位論文工作可由企業導師獨立指導或與高校導師聯合指導并在“基地”完成,甚至論文答辯也可以在企業內完成。
高校和企業、科研院所將共同投入培養研究生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資源,企業或科研院所投入一定的資金,以保證向學生提供助研資助。高校和企業、科研院所對“基地”人才培養工作明確標準。
現在,上海電氣已結合產業及科技發展需要提出了大型電站DCS系統設計、煤制油成套設備研制、軌道交通車輛國產化、納米材料在裝備產品中應用等35個項目,提供給6所高校作為研究生培養課題。同時,30名學生也將成為首批進入企業“讀研”的研究生。
根據計劃,上海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內的成員將不斷增多,更多的高校和上海石化、上汽等國企將進入基地,聯合培養研究生。
上海市教委負責人表示,此舉標志著本市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這也降低了研究生培養成本和就業壓力,使他們在一線參加研發的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