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新一輪的考研熱潮又趨白熱化。有些考生盡管已經被熱潮裹著前行,但往往身不由己,其實并不了解社會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究竟哪些專業適合自己。考研應該怎樣理性選擇報考專業呢?比較主要的是要考慮國家需要。
興趣是選擇專業的第一因素。“興趣是比較好的老師”,一個人的性格和愛好對未來的學術成就和職業生涯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理性選報專業,應該是在對自己的意向、志趣和特長有充分了解基礎之上的,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MBA,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法律和計算機等所謂熱門專業。況且,所謂熱門專業也只是相對而言,難保今天的熱門不是明天的冷門,今天的冷門不是明天的熱門。其實,所有的行業都能養家糊口,只有適合自己、能讓自己取得成就感的行業才是比較好的職業。興趣還將決定你能否有恒心和毅力,堅持復習并取得比較后的成功,因而務必要選擇適合自己性格和愛好的專業。
其次,選擇專業要考慮將來的就業狀況,要把自身的志趣愛好和國家需求結合起來。如果沒有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學得再好也找不到工作。比如目前仍有許多高校設置部分光學專業方向,由于行業內部光電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這類技術已經過時,畢業后工作就特別難找。而軟件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等領域人才稀缺,就業形勢看好。再比如生物工程等被看好的專業,由于投入高、產出少,就業情況并不是特別好。考研選報專業,就應該在對相關領域現狀、發展和就業等情況有一定了解后再決定,決不能不顧社會發展的需要盲目報考。再有,考生還要對將來就業并非一定是專業對口的情況有一定心理準備,今天,所學專業和就業去向已不再死板地對接,學語言的去了公司,學哲學的去了企業,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理性選擇專業,除了要綜合考慮自己的興趣和實力、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等因素外,還要避免隨大流、過于懈怠等幾種常見的消極取向。人家考研我也考研,人家報熱門專業我也報熱門專業,自己對自己缺乏認識,或者在復習過程中掉以輕心,過于懈怠,意志不堅定,左右搖擺,或者學習認識上存在誤區,比如有的同學認為政治搞突擊就行了,學英語沒必要浪費那么多時間和精力,專業才是主要的等等。這些情況很難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總之,考研之路要走順,瞄準國家需要選好專業必先行。有了好的開頭,后面的學習才能更順利,才能比較終實現夢想。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