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應如何有針對性地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管理人才?
“要培養好的職業經理人,首先得有好教師,好教師既要熟悉國外的管理方法,又要了解國內企業的實際,而且要在科研上有一定的水平。”在日前舉行的清華—麻省理工管理教育項目10周年慶典上,經濟學家成思危指出,教師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的質量,而加強管理教育合作,尤其要加大對教師的交流和培養。
有資料顯示,中國有325萬家企業,管理人才的缺口很大。但另有數據表明,我國民營企業現在平均壽命為2.9年,管理水平低是很重要的原因。在成思危看來,MBA的定位是培養合格的職業經理人,而培養合格的職業經理人一定要讓學生真正熟悉管理科學特別是一些前沿的理論和方法,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中西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融合。
據了解,清華—麻省理工管理教育項目走的就是國際合作提高師資水平的路子,即雙方互派教師交流學習。1998年和2001年,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錢曉軍兩次到麻省理工斯隆學院學習,所參加的課程、小組備課等均不受限制,還可以得到合作導師專門指導。
“管理一方面要全球化,另一方面要懂得什么叫本地化,兩者并行不悖。”斯隆學院院長施馬蘭西認為,加強管理學院教師的互派溝通,對MBA人才的培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要鼓勵學生與來自另一個文化背景的人共事、合作,這是管理科學的發展趨勢。比較為重要的是,通過合作,雙方均會改變狹隘的辦學理念,這對于教育者或研究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