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因為11年前偽造大專畢業證,原中山大學學生陳穎被校方撤銷研究生資格并被現任職單位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辭退。一個人的“原罪”在時隔11年后還要清算,而且被徹底打回原形,這樣的結果怎么都讓人感覺有點脊背發涼。偽造大專學歷去考研 碩士畢業8年被取消學位
在整個事件中,我們遺憾地看到了唯學歷論的影子。首先中山大學認為陳穎偽造證書是舞弊行為,不符合研究生報考或錄取條件,因此做出取消其碩士學位的決定。接著是陳穎單位將學歷與能力掛鉤,砸了他的鐵飯碗。于是,一個在求學和工作期間均成績優秀的人就這樣被剝得體無完膚。
校方和資方的做法是否妥當暫且不論。陳穎的經歷倒是讓我們再次反思起教育體制。根據現行規定,報考研究生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換句話說,大專代表著考研的能力。這樣的門檻擋住了陳穎,于是他做了兩件事,造假蒙混過關和考取優異成績。兩件事讓考研制度挨了兩記耳光:其一,造假沒被發現,不是正說明校方也不是很在意錄取資格的審查嗎?其二,一個沒有大專學歷的人竟以優異成績取得研究生資格,不是正反襯出報考資格的限定有點滑稽嗎?基于這兩點,研究生招生規定是不是成了擺設?
由此又想到了近幾年高校熱衷的捧星運動,從萬梓良上大學,到趙本山當教授,直至超女跟著起哄架秧子,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可以說都是走了“破格錄缺的捷徑。雖然學識不夠格,但是校方給出的錄取理由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及社會經驗足以匹敵大學生。既然這樣,陳穎通過11年的歷練,已經成了社會認可的人才,達到了研究生的標準,校方為何不能像對待明星那樣對他網開一面,而是非要“風刀霜劍嚴相逼”呢?!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