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權威招生服務平臺
新東方在線

毛概復習指導之毛澤東經典著作匯總

來源:考研教育網  時間:2013-05-29 13:19:09

著作名稱 

發(fā)表年份 

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1925年  (毛澤東比較早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文章)
1、 關于中國革命所處的時代。中國革命所處的時代決定了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國無產階級來領導而不能由資產階級來領導。
2、 關于社會各階級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⑴分清敵友是革命的首要問題;⑵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是中國革命的敵人;⑶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既有革命性又有軟弱性、妥協(xié)性;⑷小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比較接近的朋友,農民是比較可靠的同盟軍;⑸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  (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1、 建立紅色政權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
2、 闡述了中共領導的紅軍和小塊紅色區(qū)域存在發(fā)展的可能性,提出以“鄉(xiāng)村為中心”的思想/
3、 明確地提出鞏固和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路線和政策。
4、 提出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對本本主義》  1930年  1、 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不做調查同樣沒有發(fā)言”和“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的口號。
2、 闡明了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目的及調查方法即階級分析方法。
3、 毛澤東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線”這一科學概念,并首次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思想。從而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勝利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新道路理論提供了認識論上的依據,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5年  1、 指出當時時局的基本特點是:日本帝國主義“正準備吞并全中國,把全中國從各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變?yōu)槿毡镜闹趁竦?rdquo;,中國的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2、 進一步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思想,論證了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1936年  科學的分析了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四個特點:
1、中國政治、經濟發(fā)展極其不平衡,而且經歷了1924-1927的革命;2、敵人強大;3、人民軍隊弱小;4共產黨的領導和土地革命。
1、4這兩個特點決定了人民軍隊可能發(fā)展戰(zhàn)勝敵人;2、3這兩個特點決定戰(zhàn)爭的持久性和艱苦性。 
《實踐論》  1937年  1、 提示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本質特征:
⑴實踐是認識的源泉;⑵實踐是認識的動力;⑶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⑷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 揭示了認識的辨證發(fā)展過程:⑴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⑵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由理性認識能動地飛躍到實踐。
3、 發(fā)展了認識論關于主觀和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的思想。 
《矛盾論》  1937年  1、 堅持和發(fā)展了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思想;
2、 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辨證關系原理;
3、 論述了矛盾同一性與斗爭性的原理。 
《戰(zhàn)爭和戰(zhàn)略問題》  1938年  1、 闡述了中國革命的具體道路和形式。
2、 運用聯系的觀點具體分析了戰(zhàn)爭問題,指明戰(zhàn)爭是中共主要的斗爭形式。
3、 用發(fā)展的觀點分析了戰(zhàn)爭進程,確定黨的軍事戰(zhàn)略的轉變。
4、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明確學習的重要性。 
《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和《論持久戰(zhàn)》  1938年  主要內容有:
1、 揭示了抗日戰(zhàn)爭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zhàn)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 闡明了抗日戰(zhàn)爭作戰(zhàn)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zhàn),其次是游擊戰(zhàn)。 
《<共產黨人>發(fā)刊詞》  1939年  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驗,提出(三大法寶):
1、 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我們黨的政治路線的一部分;
2、 武裝斗爭也是我們黨的政治路線的重要部分;
3、 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是三個法寶的中心一環(huán),把黨的建設稱為一個“偉大的工程”。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1939年  1、 毛澤東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問題,精辟的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根本依據”。
2、 系統(tǒng)地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動力、性質、前途和領導權等問題,指出中國革命是無產階級的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并指明了中國現階段革命的主要對象或主要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就是帝國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和本國的地主階級。
3、 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這一全新的科學概念。
4、 進一步揭示了中國革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設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義論》  1940年  1、 深入論述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特點,為中國革命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客觀依據:首先,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其次,革命的領導者是無產階級;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社會。
2、 革命階段論和發(fā)展論相統(tǒng)一的觀點,論證了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
3、 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辯證法統(tǒng)一的觀點,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制定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方案。政治綱領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經濟綱領是沒收官僚資本主義歸人民共和國所有,沒收地主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容許民族資本的存在和發(fā)展,實行“節(jié)制資本”;文化綱領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
4、 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共產主義思想的領導與新民主主義的行動綱領的實踐辨證統(tǒng)一的觀點。 
《論政策》  1940年  1、 運用馬克思主義對立統(tǒng)一學說批判了“兩個極端政策”;
2、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原理闡述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
3、 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提出了在“區(qū)別上建立我們的政策“;
4、 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證關系原理提出處理國內階級關系的基本政策。 
《改造我們的學習》  1941年  1、 將主觀主義分為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
2、 科學地解釋了實事求是的含義,對“實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闡述。他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實事求是的本質就是理論與實際相統(tǒng)一。 
《整頓黨的作風》  1942年  1、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勝利,必須解決黨在思想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 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反對理論脫離實際的各種形式的主觀主義;
3、 依據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互相關系的原理,揭示和闡明了黨內團結與斗爭的辨證關系。 
《反對黨八股》  1943年  1、 剖析了黨八股產生的歷史根源和階級根源;
2、 主觀唯心主義是黨八股的主要哲學基礎;
3、 形而上學是黨八股的比較主要的思維模式。 
《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  1943年  1、 明確提出:在我黨的一切工作中,凡屬于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2、 第一次從哲學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作了理論概括,把黨的群眾路線與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論聯合政府》  1945年  1、 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發(fā)展的兩種可能性,科學闡明了實現光明前途的客觀依據和條件。
2、 從實際出發(fā),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般綱領具體化為現階段的行動綱領和戰(zhàn)斗任務;進一步闡述了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由各黨派人士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主張。全面闡述了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具體步驟和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方面的施政綱領。在這篇報告中,毛澤東把“建立一個以全國絕大多數人民為基礎而在工人階級領導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民主聯盟的國家制度”當做“我們的一般綱領”;而把“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當做“我們的具體綱領”。這是根據當時形勢來制定的。
3、 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4、 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優(yōu)良作風:⑴理論聯系實際;⑵密切聯系群眾;⑶批評和自我批評。
5、 堅持和發(fā)展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6、 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的標準。毛澤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7、 在報告中提到人民戰(zhàn)爭必須實行“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 
《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1947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義的三大經濟綱領:⑴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⑵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⑶保護民族工商業(yè)。
2、 提出土改的兩個原則:⑴必須滿足貧雇農的要求;⑵必須堅決地團結中農不要損害中農的利益。
3、 人民軍隊的十大軍事原則。 
《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1948年  1、 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就是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其中“人民大眾”就是指革命動力。
2、 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官僚資本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對象。
3、 完整的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土地改革的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土地改革的階級路線),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總原則),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檢驗土地改革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 
《論人民民主專政》  1949年  1、 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2、 總結了人民民主專政得以實現的國內和國外基本經驗。
3、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特征是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
4、 人民民主專政的領導者和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和工農聯盟(領導者和階級基礎是決定國家政權性質的關鍵因素)。
5、 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能和歷史任務。
6、 人民民主專政的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
7、 制定了新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1949年  (實現偉大歷史性轉變的綱領)
1、 毛澤東提出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yōu)樯鐣髁x社會的總任務(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恢復和發(fā)展生產)和主要途徑。運用矛盾轉化的觀點,闡明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并進入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
2、 運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黨的工作任務的特殊性和國內各階級的狀況及其采取相應的基本政策。
3、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國家學說和階級斗爭學說,闡明了全國勝利后的國家政權的性質和階級斗爭的特點,并以不斷革命論和發(fā)展階段論相結合的思想武裝全黨。
4、 毛澤東第一次明確的提出了執(zhí)政黨的建設問題。闡述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和攻擊。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
狀況的基本好轉而斗爭》 
1950年  規(guī)定了實現對財政經濟狀況好轉的三個條件和八項工作,其中三個條件是:
1、土地改革的完成;2、現有工商業(yè)的合理調整;3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的大量節(jié)減。 
《不要四面出擊》  1950年  1、 提出了“不要四面出擊”、“不可樹敵太多“,應該集中力量孤立和打擊當前比較主要的敵人,同時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
2、 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不要四面出擊的方針,黨對于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采取了謹慎穩(wěn)妥的步驟,十分注意團結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集中力量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推翻地主階級,同帝國主義斗爭到底。
3、 會議著重批評了那種可提早消滅資本主義、實行社會主義的思想。該文也是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關于政策和策略的一篇重要的文獻。 
《論十大關系》  1956年  1、 以蘇聯經驗為借鑒,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精辟的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必須正確處理的十大關系:⑴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和農業(yè)的關系;⑵沿海工業(yè)和內地工業(yè)的關系;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⑷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⑸中央和地方的關系;⑹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⑺黨和非黨的關系;⑻革命和非革命的關系;⑼是非關系;⑽中國和外國的關系。
2、 闡述了社會主義實踐中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辨證關系,發(fā)展了唯物史觀。
3、 辨證地分析了獨立自主和學習外國的關系。
4、 另外報告中提出了“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是和民主黨派關系)、“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文化方針)和”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總原則)的重要方針。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1957年  1、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宇宙的比較根本規(guī)律,必須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來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的概念,闡明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理論,主要是三點:⑴矛盾普遍存在;⑵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⑶社會主義基本矛盾同其他社會形態(tài)的基本矛盾在性質,運動特點,解決方法途徑方面有著本質不同。
2、 提出了兩類社會矛盾的學說,闡明了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的方針和方法。
3、 提出了從中國實際出發(fā),走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思想;毛澤東把重工業(yè)、輕工業(yè)和農業(yè)的發(fā)展關系問題,提高到中國工業(yè)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論述。在文中對國家、個人、集體的關系,毛澤東提出了“統(tǒng)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方針。
4、 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還沒有完全結束,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將是長期的,曲折的。
5、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繁榮我國文化藝術,促進科學進步的根本方針。
6、 壞事具有兩重性,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使壞事變好事。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chuàng)"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有用

25人覺得有用

閱讀全文

2019考研VIP資料免費領取

【隱私保障】

育路為您提供專業(yè)解答

相關文章推薦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么要報考研輔導班? 如何選擇考研輔導班? 考研輔導班哪個好? 哪些北京考研輔導班靠譜? 2019考研輔導班大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影院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亚洲精品中字在线 | 日本免费高清一级性 | 亚洲午夜中文字幕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