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答案】 A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人類世界的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相關內容。人類世界與人的活動不可分離。人化自然是被人的活動所改造過的自然,它體現了人的需要、目的、意志和本質力量;人的社會關系則是人的活動的對象化。人類世界的獨特性就是它的主體性及其對主體實踐活動的依賴性。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的對象化,是人的對象世界。人們并不是在自在世界之外創造人類世界。而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建造人類世界。因此,A為正確選項,干擾項B、C、D都僅涉及其中的一個方面,不能入選。
【正確答案】 B 【點評】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實踐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實踐決定認識,認識依賴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回答該題,首先明確“才能”所屬的范疇。才能屬于知識、認識范疇。而作為認識范疇的“才能”,其高低“主要來源于后天的實踐”(B項)。它既不“取決于人的主觀努力的程度”(C項),更不是“由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決定”(D項)。但是,人的才能一定與人的先天生理素質有關系,而不是沒有關聯。由于A、C、D都是錯誤的選項,因此,答案為B。
【正確答案】 C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技術在生產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與鄧小平理論概論的融合。在社會發展中,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現代社會第一生產力。科學是反映事物規律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理論體系,技術是科學在生產中的運用,表現為工藝、方法、經濟和能力等。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中的智能性要素,它滲透于生產力三個實體要素之中,它可以轉化為勞動者的知識和技能,物化于勞動資料之中,擴大勞動對象,轉化為生產管理手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主要的問題是要把握科學技術的作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途徑。這一觀點的現實意義——科教興國戰略的理論依據。因此,C為正確選項。
A.勞動者 B.勞動對象 C.科學技術 D.管理方式
4、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是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C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勞動二重性學說的重要地位。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具體勞動是人們在一定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它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反映人和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生存的永久性條件;抽象勞動是指撇開各種具體形式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它形成商品的價值,是勞動的社會屬性,體現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經濟關系。生產商品勞動二重性這個知識點是一個重點,因為它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樞紐,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勞動價值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剩余價值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勞動二重性理論為其他一系列理論比如資本有機構成理論、資本積累理論和資本主義再生產理論等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它也是一個難點。
A.剩余價值學說 B.生產價格理論 C.勞動二重性學說 D.勞動力商品理論
5、一本書售價18元5角,這里的“元”、“角”是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A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價格標準。貨幣的本質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用貨幣表觀商品的價值是價格在衡量過程中它自身要有計量標準,這個計量標準就是價格標準。貨幣是勞動價值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人們往往容易把價格標準和貨幣價值、商品價格等混用起來。選擇項B、C、D為錯誤選項,A是正確的。
A.價格標準 B.價值尺度 C.觀念貨幣 D.貨幣價值
6、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物質基礎是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B 【點評】本題測試的知識點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的物質基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與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緊密相連。一般來說,一個再生周期包括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繁榮)四個階段。同時,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的周期性,還與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相聯系。大規模的固定資本的更新是經濟危機周期爆發的物質基礎。因為固定資本的大規模更新,刺激了需求,為暫時擺脫危機,推動經濟恢復和發展準備了物質條件,但同時又會導致各種矛盾的重新激化,為下一次危機的到來準備了物質前提。所以,正確選項為B,A、C、D為錯誤選項。
A.生產的日益社會化 B.大規模的固定資本更新 C.國內有效需求的擴大 D.生產集中程度的提高
7、毛澤東指出,解決中國一切革命問題的比較基本的依據是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C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毛澤東同志的著作《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只有認清中國的社會性質,才能認清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中國革命的前途和轉變。因此,C為正確選項。
【正確答案】 B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的三個方面: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在《反對本本主義》中都有所闡述。因此,《反對本本主義》孕育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個方面的思想。A項是指192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中,首先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論證了土地革命、武裝斗爭、根據地建設三者的關系。C項是指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中提出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任務。D項是指1939年10月,毛澤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明確闡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原則。
【正確答案】 D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義改造過程中采用了多種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比較終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和平贖買”。建國以后,我國對官僚資本采取無償沒收的政策,對民族資本則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過渡形式。1954年至1955年下半年,除繼續發展初級形式外,開始實行單個企業的公私合營。這時,國家著重發展以公私合營為主的高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把國家同資本家的合作由企業外部深入到企業內部,在利潤分配上實行當時所說的“四馬分肥”,即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工人福利費、資方紅利各占1/4,企業利潤大部分歸國家和工人。這就使這些企業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性質。綜上分析可知,正確選項為D。
A.統籌兼顧 B.勞資兩利 C.公私兼顧 D.四馬分肥
10、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C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中共八大關于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問題,即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來。黨的八大的內容是近年來的常考點,出題頻率高。所以,正確選項為C。
【正確答案】 B 【點評】本題考查知識點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的涵義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選項A、C、D是實現“一國兩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所以,正確選項為B。
A.實現兩岸三通 B.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C.發展兩岸經貿關系 D.促進兩岸關系良性互動
1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認為,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屬于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A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屬性。是鄧小平理論概論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內容。鄧小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一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長期歷史經驗的總結,是改革開放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另一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達到當代水平開辟了道路。具體地說,它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突破了把計劃和市場作為制度屬性的傳統觀念,把它們作為資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二是強調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必須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并闡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所以,A為正確選項。
A.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經濟增長方式 C.不同的經濟制度的范疇 D.不同的生產關系的范疇
1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
(本題分值:1分)
【正確答案】 A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本質,是鄧小平理論概論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容。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四個選項中,B項是國家性質,C項是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D項是人民的民主權利,是干擾項。因此,A為正確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