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張中讀博一時,在實驗中無意中有了新的發現:有些金屬離子可以催化有機配體轉化為新的衍生物,在催化有機合成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在導師王志林的鼓勵下,他沿著這一新的思路繼續深入研究,不僅在讀博期間發表了8篇SCI論文,而且畢業論文目前進展順利;仡欁约涸诓┦侩A段的學習,張中深有感觸地表示:“這種對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方式讓我在研究中享受到更高的自由度,受益非淺。”據《江南時報》報道,近日從南大研究生院傳出消息,像張中這樣正式列入個性化培養計劃的研究生共有40位,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30人。
據南京大學副校長程崇慶介紹,為讓更多有特長、有個性的冒尖人才脫穎而出,2001年,南京大學出臺了《關于研究生實施個性化培養的暫行辦法》,各院系可按不超過碩士生總人數的5%、博士生總人數的10%的比例,確定少數個性突出,在某一方面有專長、有特殊才能的研究生,作為特殊人才加以個性化的培養。特殊培養對象在各類校級獎學金和優秀研究生的評定中被優先考慮,并可連續獲得資助,同時被允許跨校選修1至2門課程,南大承認學分并給予部分資助;特殊培養對象如申請碩博連讀可不受各院系名額的限制,其學位論文獲準采用風險選題的辦法。據了解,南京大學是全國比較早實施研究生個性化培養的高校之一。
據介紹,目前,個性化培養已成為南京大學研究生創新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從2005年開始,該計劃將和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基金、研究生國際學術交流基金等一起,共同獲得每年500萬的專項經費資助,進一步促進學科交叉滲透、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