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招考季,公務員招考毫無意外地再度成為熱點。與此相關的一則消息是:公共管理的項目之一,浙大MPA(公共管理碩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的縮寫)教學試點近日在全國83個教學試點中首家進行評估并成績優秀。
MPA是培養高級公共管理人才的專業碩士學位教育,承擔的培養任務中,80%的對象為公務員。對于如何選拔、培訓優秀的公務員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未來民眾需要怎樣的公務員?浙大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姚先國教授近日就這一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現代領導者要有國際視野
未來的公務員是啥樣:“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領導者”。姚先國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理想中的公務員,“即具有公共精神和創新意識,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與方法,具備制定、實施公共政策能力的領導者、管理者。”
“公務員行使公共管理權力,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共利益的比較大化。就像玩游戲,政府作為制定游戲規則的人,不能保證所有人都賺到一樣的錢,但必須提供合理、有序的競爭環境,使他們都能得到平等的機會,在平等的規則下游戲。”
如果說MBA(公商管理碩士)是針對企業管理人才,為達到個人(或公司)贏利比較大化,那么姚先國認為MPA就是針對公務員和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為實現公共利益比較大化。
未來公務員重在科學決策
未來的公務員干什么?科學決策。當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主流之時,姚先國認為中國已經過了閉門造車、“拍腦袋”決定的時代。
“隨著和諧社會的提出,我們將進入社會政策時代,社會治理靠有效的公共管理體制,社會利益的調節靠公共政策的科學制定與有效實施。大到財政政策——中國財政一年收入3~4萬億元,這錢怎么用?中央和地方怎么分配?教育、衛生、科技、文化各個方面怎么分配?小到修橋、建路、拆房子,這些都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可哪些應該放在優先的位置?誰說了算?決策失誤不僅會造成公共資源的大量浪費,有時甚至會影響子孫后代。”
提倡公務員做“研究生”
未來的公務員怎么當?做一名“研究生”。
新興的公共管理學科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和管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姚先國認為未來公務員得是“研究生”——即要具備適宜崗位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如土地資源和文化事業管理差異就很大,需要從業者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和背景。”浙大MPA就專門設了13個專業方向,設置了不同的課程與培養方式。
作為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重要力量,公務員綜合素質的提升引人關注,公務員教育也隨之發展。浙大MPA以“在規范中求創新,在發展中求特色”為理念,已經為浙江省和周邊省份培訓了數十萬的公務員,并從今年開始與國務院西部開發辦聯合資助西部12省領導干部報考、攻讀公共管理碩士學位研究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