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分析題試題解析及答題技巧
嘉賓: 余開亮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國家考研政治閱卷組副組長。主講鄧論、馬哲、世經、時政,連續7年參加國家政治閱卷工作。
隨著政治復習的開展,一些同學已經開始嘗試做去年的政治真題來檢測自己的政治水平,但是在做題過程中,很多學員向海文反映,在做選擇題的時候還覺得有章可循,但是做到分析題,就會感到手足無措,不知如何下筆。即使心里有了一定的想法,覺得該答某個知識點,但還是害怕自己的判斷是錯的,不敢下筆。
今天,我們請到是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國家考研政治閱卷組副組長的余開亮老師,余老師將在這里對照07年的政治分析題,給大家談談如何答好政治分析題。
07 年政治分析題真題解析:
同學們好,在講述如何做好分析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07年的政治分析題。07年的試題在命題思路和風格基本上保持了2005、2006年試題的一些特點,難度總體上比2006年要低,這點在分析題上變現尤為突出。一些分析題難度比06年降低,但是與形勢政策結合得比較緊密,兼顧了熱點問題和中央的精神。
先看去年分析題的37題,是關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挑戰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解題時考生首先要善于從材料中歸納總結有關信息。
第一問要求考生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資源挑戰,這種挑戰表現在我國人均資源擁有量比較少,浪費現象嚴重,單位能耗產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一些發展中國家,能源利用率低,單位產值能源消耗高于發達國家,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和生態惡化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這些就必須要求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主要從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轉到注重經濟、注重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
第二問要求考生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分析我國如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題目其實是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和“十一五”規劃在能源方面的一些主要指標,以及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有關內容,拓展有關知識綜合答題。考生要指出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要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尤其是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充分考慮到人口的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自然環境的關系,構建和諧社會。
再看試卷的第34題,這道體米要求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這個原理來分析所給材料,而且基本知識點一般考生們都能夠找到,那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四章,關于認識的本質和過程,所以考生在回答時相對容易一些。
第一問題說:丁玲在未與成仿吾見面之前,就為他產生了很多想象,那么后來見面以后證實她的想象全錯了,考查點主要是關于認識的本質,感性認識和理論認識關系等。認識是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應,丁玲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全錯了,就在于她的認識脫離了實踐、脫離了客觀事物本身,從而割斷了認識同客觀現實的聯系,否定了認識的客觀依據,從而陷入了主觀隨意性,導致了一種唯心主義的認識論。
第二問要求考生根據這個材料回答它對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啟示,那么丁玲對成仿吾認識的轉變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由以前的脫離實踐、脫離客觀事物產生的錯誤認識,向由實踐檢驗和客觀事物相聯系的正確認識的轉變。所以它告訴我們認識事物時要注重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標準和目的,要把認識和實踐統一起來,同時,認識也是對客體的能動反應,我們要在尊重客觀事物、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能動反應,在認識的過程上,要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和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飛躍。
政治分析題考察的是學生對于政治理論的理解,對當今政治形勢的了解?v觀近年來的政治試題,基本是考四個內容,第一是基本理論,一般都是大綱范圍之內的。第二是考中央精神。第三是社會熱點,也就是大家關心的問題。第四是考生的分析能力。要把這四個東西綜合起來,就是分析題。既有基本理論,又有中央精神,又有社會熱點問題,又有考生的個人分析。
從分析題的考試形式上看,常常是給一句話、一段話或兩個以上的材料。從內容上,考的是以上說的內容,還可以出綜合考題,比如問幾個問題,一般是一個問題,但往往是從具體的問題入手,通過具體的材料,讓考生加以分析,可以跨章、甚至跨課程地綜合考察。
分析題的比較大特點是主觀,命題人主觀、參考答案主觀、答題的人也都是主觀的,同一道題,每個人的答法都不同。改卷人主觀,因為老師改卷是人工改的,各個老師改的都不一樣,有的老師打分高,有的老師打分低。因此,分析題看似很復雜,事實上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復雜,主觀題要大膽地答、勇敢地答。
首先,審題是答題前的重要條件,比較近幾年分析設計是越來越靈活了,但是它再靈活,它總是有于它相適應的考試知識點,這個知識點是不會超過考試大綱要求的規定內容。所以如果所有問題不是很明確的話,大家首先留下很大的功夫看看這個題目究竟是要考哪一章的哪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了節完成了一半。
審題之后的第二步是分解回答問題,分解就是分開。有三種方法,一種是演繹法,從一般原理推出個別的結論來,也就是先說一般原理,然后由一般原理推到個別問題。這就像同學們初中學數學的幾何題,要先知道條件,然后推導出結論。第二種方法是比較分析法,往往是給幾個材料,讓考生比較第一個材料和第二個材料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得出結論。第三種是說理分析,問你什么答什么。比如試題是科學發展觀是怎么產生的,內涵是什么?意義是什么?考生就要分析這三個問題,按題目的要求回答。這就叫說理分析,實際上相當于簡答題。比較后一步是引申發揮,試題因為往往問“你認為怎么樣,有什么啟示!笨忌鸵鶕约核撌龅睦碚,聯系一下實際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等等,總之,只要第一步審題后,找到了這道題考的是哪個知識點,那么剩下的問題都要跟著這個知識點走。
盛夏即將來臨,海文愿考生們抵住盛夏的燥熱,靜下心來,潛心復習政治,相信同學們會在復習中有很多的收獲!
海文考研咨詢電話:010-51268840、51268841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25人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