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商學院中國區主管王華認為,首先是商學院的招生方式是否可以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其次在課程設置上,能否突破現有的照搬西方理論;第三在師資配備上,能否引進更多具有實戰經驗的公司高級顧問前來教學。
10月底正值各大高校MBA秋季班開學之日,然而,受宏觀經濟和國內政策影響,今年國內各大商學院MBA項目競爭異常激烈,除了一些老牌高校MBA項目外,招生率下降已成為商學院普遍現象。
同時,快速變化的經濟形式又在催促傳統商學院教育模式盡快提升。
整體招生人數下降
今年教育部將國內高校的MBA資質再度擴大,對一些高校商學院的MBA項目或多或少會產生分流作用。同時,金融危機也讓國內商學院流失不少學員。
馬賽商學院中國區主管王華指出,“前來參加MBA項目的學員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所在公司支付費用的學員。公司出于節約開支的理由,可能將這部分培訓預算進行縮減。另一類是自費學員,由于就業壓力,他們無法放棄目前的工作,或對未來仍存在不確定性。”
王華告訴記者,“從整體來看,今年MBA項目并沒有出現國外媒體所稱的不降反熱的情況,整體招生人數是下降的,有些項目下降幅度甚至達到50%以上!
針對性項目更吃香
在上海交大—馬賽商學院MBA(AEMBA)成立七周年的慶典活動上,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學生,大部分學生認為,那些行業性強、功能針對性強的MBA項目是他們考慮的首選。
王華也認為,經歷了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波動,越來越多的商學院開始順應市場需求,開出了一些功能針對性強,又符合行業需求的MBA項目。
金融危機引深思
國外有媒體曾經將金融危機的矛頭指向各大著名商學院,認為正是因為商學院培養學生不計后果地創新,才導致了這場金融災難的產生。
盡管這種說法過于偏激,但金融危機不得不引發國內MBA教育的深思。
國內一些優秀MBA項目也將社會責任和職業道德加入了課程教育中。比如交大—馬賽MBA項目,在今年的課程中特別強調了社會責任和企業可持續性發展,這些都是早期MBA教育并不十分重視的部分。
傳統商學院教育也面臨各方面的挑戰。王華認為,首先是商學院的招生方式是否可以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其次在課程設置上,能否突破現有的照搬西方理論,將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甚至是一些新興產業知識加以融合;第三,在師資配備上,能否引進更多具有實戰經驗的公司高級顧問前來教學。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項目特色包括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先進的課程理念、堅實寬廣的實踐平臺、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和龐大的校友網絡、豐富的國際教育資源和國際化氛...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