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21世紀最為精貴的競爭力。”相信這句話已不僅只是流行語了。對于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的中國而言,其似乎也正愈加切身地體驗著人才的重要性。當人們對近幾年國內各個大學開辦的MBA、EMBA教育開始提出一些質疑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卻告訴記者,如今中國MBA、EMBA的人數與質量同中國經濟的體量是不匹配的。
事實上,這一點已為眾人所認同,關鍵只是在于,中國的MBA和EMBA的教育究竟該走一條怎樣的路?先來看一下中國MBA和EMBA教育本身。毋庸諱言,中國的MBA和EMBA教育像部分行業一樣,屬于“舶來品”。因此,當前中國的MBA和EMBA教育多模仿西方模式,而EMBA課程更是多與西方商學院合作開設,以吸收西方發達市場的經驗及先進教育模式。不過,復旦管理學院與臺灣大學日前合作開設的兩岸首個EMBA專班則引發了一些疑問——這樣的EMBA班吸引力何在?
其實,在目前兩岸不同的教育體制下,首先面臨的就是學位授予問題。臺大管理學院院長洪茂蔚表示,一切都會遵照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的規定,等到臺當局承認雙學位后,才會開始授予雙學位。也就是說,目前這個班級中的學生由哪方招收就由哪方授予學位。洪茂蔚稱:“大陸在這一方面管得比較松,而中國臺灣就比較嚴格。”
對此,陸雄文笑稱:“臺灣應該學學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如果連教育都不能開放,勢必將落后于世界,甚至落后于大陸。”也許這僅是該項目啟動當日的一段小插曲,但卻不得不說是一大“硬傷”。“就當前EMBA教育而言,臺灣方面并不比大陸具有多少優勢。雖然說,進入EMBA教育的那些老總對學位可能并不看重,但合作雙方無法授予雙學位,對招生吸引力方面還是會有一定的打擊,畢竟本身這一兩岸合作的EMBA項目的魅力并不如復旦管院與西方著名商學院合作的EMBA項目。”一位正積極致力于選擇EMBA項目就讀的黃先生坦言。
但就如陸雄文所言的那樣,EMBA的學生更為注重的可能并不是從課堂上及案例中獲得了什么知識,而更在于通過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同學情誼,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搭建通道。而這也就是幾乎國內所有開辦MBA、EMBA教育的學校都極為重視校友組織的原因所在。校友、同學才是MBA、EMBA項目最大的資源與魅力所在,雖然幾乎所有的商學院對于這點總是諱莫如深,至少是不愿爽直地正面承認。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上課時間靈活。可通過周末班在周六日隔周上課,或集中班在節假日、寒暑假面授,面授能積累知識、解決難題、擴展人脈,但要考慮距離。也能通過網絡班上課,不受時...
在職MBA學費因類型不同差異大,非全日制在職MBA學費多在2.2萬-39.8萬元;中外合作辦學MBA學費多在15.8萬-41.8萬元;國際碩士MBA學費多在13...
國內在職MBA院校有哪些?國內在職MBA院校眾多,招生方式不同院校也有差異。非全日制在職MBA院校如西南財經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學制多為3年,學費從2.2萬到...
在職MBA申請條件有哪些?在職MBA申請條件因報考方式而異。同等學力申碩課程班大專可報,申碩需本科有學位滿3年,部分專業要本科相關背景,管理類建議3年工作經驗,...
在職MBA靠譜嗎?靠譜,通過正規途徑獲得的證書國家認可,能助力打破崗位局限,培養全局思維與商業洞察力,還可搭建高價值職業網絡。在職MBA畢業相對好找工作,系統化...
本文聚焦在職MBA,明確其可獲碩士學歷與學位雙證,詳細梳理報考條件、流程,分析備考要點,助力職場人清晰規劃深造路徑。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