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內深傳自北大和清華MBA招生改革之后,作為我們國家“211”“985”的重點院校之一的中國農業大學MBA招生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具體有哪些些改革?中國農業大學MBA教育中心的主任付文革教授對一系列的改革進行了以下解答。
MBA招生的改革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早幾年就有很多專家,包括我也表達過對MBA招生改革的一些意見,今年應該說MBA招生改革是個突破,就是北大和清華它們率先提出提前面試,然后進行條件錄取,這個提前面試解決了很多問題,提前面試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現在中國的MBA招生它采取的是參加全國聯考的方式來進行解決的,然后聯考完以后再進行面試,這樣就造成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就是說很多考生在報考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盲目性,這是第一個問題,就是一窩蜂的報北大、清華,然后北大、清華考不上,再通過調劑到自己適合的院校,所以一開始就有一些盲目性,這樣就造成了北大、清華人滿為患,到最后北大、清華招生數額有限,于是考試完以后很多學生就在短時機內要找自己適合的學校,那么學校還要在短時期內招自己合適的這個學生,這個問題就比較多,這是第一個問題。
那么招生這樣提前面試就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有多個選擇,一開始我可以參加多個學校的面試,然后學校也有充分的時間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生,所以這個改革首先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第二個主要是什么呢,提高了這個面試在整個考試里面的比重,過去好像主要看重的是聯考,聯考很多人,很多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聯考上去了,那么在考試過程當中,學生們認為只要背會、學會、考會就能上學,現在就提前面試,其實從某種情況上就是告訴學生,面試占的比重要比真正的考試要大。
第三個是我們自身辦學核心理念的落實,本著“厚德、務實、專注、創新”的核心價值,一直在用心打造“適合中國的高素質綜合管理高級人才”。
原來的先考試、后面試的選拔式錄取程序偏重于考試成績,輕視了考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真正的高素質綜合管理人才不是靠背書本背出的。而具有綜合素質能力的考生更適合我們MBA的培養目標。
改革后的先面試、后考試的錄取程序變選拔式考試為資格性考試,這也符合GMT國際慣例,增加了綜合素質能力的比重,只要是審核面試符合我們所需要的培養對象,即預先錄取,然后考試通過我們自主招生的分數線,即可正式錄取。變考試為考核基本能力的一種測試。
第四是這種改革增加了考生錄取的機會,原來的分數線一劃定,使得一些綜合素質強的考生因為沒有達到分數線而失去了進行深造的機會。改革后,只要面試通過預錄取之后,就可以放心的復習來參與考試,考試變成一種基本能力的測試,而不是主要錄取的條件,當然,要符合最基本的分數資格。
為何要改革?
其實MBA教育首先有個定位問題,很多人早期對MBA認識不是太足的,就覺得MBA教育和普通的研究生教育沒有什么區別,其實MBA教育和普通的研究生教育有重大的區別,MBA教育,我給它定義為就是高級的成人教育,普通的研究生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而這個MBA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招生對象都不一樣,MBA的招生需要的是有工作經驗的,而普通的研究生招生就可以是大學進大學出,所以它是不一樣的。
所以MBA教育是一個成人職業教育,那么這個定位就決定了,第一,招什么樣的人;第二,怎么進行教學。那么招什么樣的人呢?那首先要招有管理經驗的人;第二是有管理潛質的人,就將來要從事管理工作的,其實這個MBA的教育在國外是非常盛行的,據統計美國的所有碩士、博士研究這個層次的, MBA每年的招生數占整個美國所有MBA招生人數的20%,有很多學生,他可能是學理工科的,也可能是學社會科學的,大學畢業以后走上工作崗位,尤其是做管理工作的,即使有些人獲得了博士學位,但是他還要進入學校里面進行MBA的系統教育。
所以MBA教育是整個工業化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大規模生產,就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那就需要有一個機構來培養大批的管理人才,所以這不乏有很多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重新到MBA這個課堂里面進行學習,這在美國太多了。
所以我們招生的學員就是要看,第一,你有沒有管理經驗,如果沒有管理經驗,你聽課聽不懂。第二,我們還要看你有沒有管理潛質,F在你可能職位比較低,但將來你的職位可能比較高了呢。MBA招生這是一個趨勢,其實國外主要是通過一個資格考試,就將來全國聯考要慢慢演變成一個資格考試,這是個改革的方向,現在全國聯考就一次機會,美國考試呢,你要上MBA的話,你通過一個(GMAT)考試就可以了,(GMAT)一年有多次機會,而且每次的(GMAT)成績可以延續幾年合適,那剩下怎么辦?剩下就是學校通過面試來進行錄取了。所以我覺得中國MBA招生的最終改革,是把全國聯考變成資格考試,就像(GMAT)一樣,一年有幾次考試,考試完以后成績可以保持幾年,然后最主要的是要讓學校有自主權利來進行招生,目前來看中國所有的院校里面,真正推這個先行面試的學校還不是太多,像“985”“211”有自主畫分數線的這樣的學校才有這樣的權利,其他學校目前還不行,但是將來通過這種試點,可能這種招生的模式會在全國進行推廣,將來的方向應該是資格考試,然后最主要通過學校面試的方式來進行。
中農業大學其實在MBA教育和招生里面一直是處在改革前沿的,所以今年我們是第一批和清華、北大一樣,也是提前面試,條件錄取。
其實現在還有一些學生在選擇學校方面還有很多盲目性,它不知道選擇什么樣適合的學校,像有些人一味的追求說北大、清華,那首先得看這個人,第一,是不是有那樣的財力;第二,是不是有這樣的能力,是不是有時間來進行選擇這些學校,有些就是盲目的選擇不適合自己的學校會存在很大的問題,所以這種面試的改革也為學生在進行選擇的過程當中給他多一些理性,我覺得這個也是非常必要的,他多幾個選擇,也通過選擇來選擇自己最適合的學校,對學校里也是這樣,他給學校更多的機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生,很多學生考北大、清華,有些學生是非北大、清華不上,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北大、清華出來的未必都是精英。所以必須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學校,這很重要,對學校來講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生,對我們中國農業大學來講我們也選擇,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我們要選擇適合我們的學生,我們學校其實有它自己的特色,我們學校是走專業化的道路,走特色化的道路,走國際化的道路,我們培養什么樣的人呢?第一是專業化的;第二是實用性的;第三是國際化的。實用性就是能做事的,我們希望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來在社會上的口碑是,農大的學生好用,有很多畢業生是不好用的,我們希望我們農大畢業的學生,又能說,又能干,而且能干的好,就是管用,好用的學生。我們的教學理念是,農大是比較低調的,樸實的這種辦學作風,而且非常務實,所以我們是厚德務實,專注創新,這是我們辦學上的理念。
我們招收的學員,也得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考量,第一,人品怎么樣,首先要過的是人品關,人品怎么顯現?人品其實顯現在你的簡歷是不是真實的,你的描述是不是真實的,有些人說我在面試過程當中可以炫耀一些,包裝一些,其實任何包裝都能進一步識破的,所以在面試過程當中,要展示你最真實的一面,我們特別在乎是真實的一面,這就是要過的人品關。
第二個是要過的是能力關,能力關在乎的就是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綜合素質怎么看,現在其實我們中國的教育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有一個非常開玩笑的一種說法是中國的小學在學美國的中學課程,中國的中學課程學美國的大學課程,但中國的大學生學的是美國的小學課程,為什么呢?
綜合素質對MBA教育的重要
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非常重要,有些人的知識挺多,但是能力很弱,他知識多、能力弱,高分低能這種人太多了,有很多人特別注重的是知識的積累,而不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這就是剛才我說中國的教育是出了問題的,小學學的是美國中學的課程,中國的中學學的是美國大學的課程,但是到了大學就要開始重新學美國小學的課程,美國小學教什么呢?首先教你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獨立,怎么自強,怎么有領導力,怎么創新,所以做一個人,我們首先要考量的,是你是不是一個正常的人,所謂正常的人,就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人,這是我們第一要考量的。
第二,是不是一個善良的人.
第三,是不是有能力的人。
第四,看你的領導能力。
第五,看你的創新能力。
要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考量這些學生,從身心健康,人品,能力,領導力,能力分這幾種,一是自己把自己的事做好的能力;第二是你能夠領導一批人把事情做好,就是你的領導能力;最后是你的創新能力,就是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循規蹈矩,還是一味的創新,不僅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主要還是學會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綜合素質對招生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會在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考量。
通過何種方式來考核綜合素質能力
考察一個學生我們考察的是一個全過程,在短時間內,首先看簡歷,從簡歷里面可以看出來一個人的人生經歷,從簡歷里面對自己的描述能看出一些端倪。我們會讓你在投放你個人的一些信息,那么我們從信息里面可以看出來,提供的信息是不是真實的;從你提供信息里面,我們能看出來你的整個工作經歷,第二是面試階段,其實面試無處不在,面試有一些基本的要求,穿的正規一點,各種行為舉止都在考官的眼皮底下,舉個例子,喝水的紙杯子是否放進垃圾箱里面去了,其實這就是從某一種角度去考量,這是不是一個守規矩的人,或者說是不是一個誠實的人,見到老師臨走的時候,是說聲謝謝呢,或者面試完離開的時候把凳子放到原位呢,其實面試就是一個全過程,不僅僅看你怎么說,還要看你怎么做,當然面試的老師會針對性的提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考量你的反應能力是否很快。
還要考核溝通能力,會說話不代表溝通能力強,有些人口才挺好,但溝通能力很差,溝通能力是讓別人接受你,喜歡你,然后再考量題答的對不對,其實對不對無所謂,但是我們在面試過程當中關照的是你的全過程,我們有時候安排的無領導小組的討論,討論過程中的表現,從發言也能看出來,有些人就搶話題,有些人搶得多了,這就是自我表現,不注重團隊精神,有些人搶得多,都不一定是好事,所以面試就是從多個方面在短時間看出一個人,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所以面試要展示真實的自己,裝是裝不出來的,因為老師一問就知道,因為我們的面試里面那個老師除了我們自身的老師以外,我們會請一些社會上的人力資源、專家和企業家來參加的,就會從多個側面來看學生的綜合能力,既看人品,還要看能力。強調幾個方面,人品,綜合素質,領導力,和創新能力等等,這都能看出來。
縱使改革,也要保留原來的模式
中國的改革向來就是漸進式的,不可能一步到位,這是因為一些歷史淵源,改革起來也有一些阻力,也有一些中國國情的實際需要,你好比說高考,高考很多人抱怨,現在是以分數為主,高考的改革你看談了多少年了,就是MBA的改革相對來講要簡單一些,為什么簡單?因為涉及的人群面還不是很大。第一,它確實需要是有時間經驗的,能夠培養出實用性人才的這樣一種MBA教育,所以它的改革相對要簡單一些,其實聯考,你看有過幾次,最開始考的時候考管理學,后來就不考了,現在考試是考英語,英語能力主要看國際化能力。第二是考邏輯能力。第三是寫作,第四是數學,其實數學相對來講不是太難,這是個資格,就是通過這個考試,你做管理沒問題了,就是你基本素質達到了,這就叫資格考試。所以全國聯考其實也在進行改革,全國聯考的題也在進行改革,現在的題變得越來越考量學生的潛力和能力了,而不是靠死記硬背,現在的考試其實都在改,每年的考試都在改,但是現在最重要突破的就是資格考試,全年現在只有一次,這是大問題了,將來的改革方向是全國每年有多次考試,而且成績可以多年計算,可以多年有效,這就為考生提供了很多便利,就用不著現在很多人又是補習班,這補習班,那補習班的,其實應該把它作為資格考試的,相對來講要簡單了,那么學生可以拿出更多的時間,不是應付考試,而是投入學習,所以現在的改革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突破了,當然將來最終方向會有很大的一些突破。
農大的MBA教育,教學本身也在逐步的進行很多的改革
其實MBA教育是一個系統,它不僅僅招生上進行改革,更主要是在教學上進行改革,現在社會上對MBA教育還是有一些負面的說法,說學了很多課程沒用,說MBA現在有些畢業以后找不到工作,MBA學到的東西和實踐的脫離比較嚴重,包括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也談到MBA沒用,要進行改革。我覺得這個MBA的教學已經將近一百年的歷史了,在這個過程當中,MBA的教育慢慢通過若干年的改革、創新,有時候改革方向是對的,有時候是錯的,或者有些就失去了在MBA教育的本質的東西,比如有些教授,自己搞了一些東西,故意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脫離實踐越來越多。所以我一直反對是MBA是學管理的,千萬不能學成管理學,而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所以MBA的教育一定是問題導向,一定是理論結合實際的,一定是教學生成為知行合一的,一個有本事的,能做事的,實用性國際化這樣的人才。但MBA的教育確確實實存在一些問題。
MBA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MBA教育和普通研究生教育混為一談了,現在MBA的課程的開設,研究生培養的計劃的設定,然后教學方式的設定,全是跟普通研究生都差不多,有些對論文的要求也是跟普通研究生差不多,管理上跟普通研究生差不多,這樣就帶來一些誤導,拿培養研究型人才的一些教育方式用到培養這個實用性人才的教育方式完全是錯誤的,其實MBA有很多優良的傳統,MBA特別提倡的是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MBA的一個特色,早期我們也是很多老師在學怎么使用這個案例教學,但是使用案例教學也有一些問題,第一,用的案例是國外的;第二是教學方式上,完全照搬西方的。其實案例教學也有多種方式教學的,也有一些商學院不是跟哈佛大學一樣以教學為主的,那么美國像耶魯等很多的MBA教育,都是有它自己的特色,自己教學上的一些特色。
中國農業大學MBA教育在教學上在不斷改革的嘗試
中國農業大學現在改革,我想是有幾個方向,第一是我們在老師的選擇上,我們強調的是,除了理論的基礎課,我們選擇理論功底比較強的教授以外,那大部分的課程我們希望我們的老師,除了理論知識基礎比較扎實以外,更主要還是有一些實踐經驗,那么我們最近幾年引進了一些教授,例如我們在期貨里面引進了常青教授為帶頭人的這樣一個團隊,這個團隊已經跟隨了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它不僅僅是設計和創造中國期貨市場,更主要是他們在理論研究上也有跟多的一些造詣,他們本身有實踐經驗,而且理論上也比較強,這是第二類教授,這些教授主要是教和實踐性比較結合的一些課程。
第三類是我們會在實業界請一些老師,他們不是我們的專職教授,但是這些人熱心教育,并且在某些專業課程里面,例如領導學,領導能力是教不出來的,那我們就請了首創集團的一個多年從事領導崗位的博士,來講領導學,那還例如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行為學,我們就請了一個,過去在中華英才網當副總裁的人力資源專家來講,這些人來講和我們的老師來講完全是兩個概念。
還有一類老師,他不是來講某一門課,而是通過講座的形式來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小肥羊的老總盧文兵做我們的導師,很多知名的,例如青島啤酒金志國,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幾位企業家,還有包括很多期貨公司的老總,交易所的總經理,這些都是我們的客座教授,這些人會定期不定期跟我們學生做一些講座,所以我們在教師上基本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真正的能夠教學生既學知識,更主要是讓他掌握學習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是教師上一些保障。
為了擴張國際化,我們的國際班也是從國外請的教師,這些教師都是在國際上商學院請來到我們農大進行教學的,也引進了很多在國外學過MBA,或者博士學位的一些教授。這樣國外的教授在我們學校來教學,對我們自身老師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好處。
所以目前我們的教師結構應該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合理的,而且力量,尤其是在某一些領域的力量是非常強的。
第二個在教學上,我們也有一些改革,這個教學的改革主要就是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要求理論教師,必須在課程里面安排講座,必須請社會上的人來進行講座,另外我們也有一些課程,它的結果可能就是一個案例,我們要求案例教學占的比重起碼占到30%時間,然后我們在教學過程當中,例如期貨,期貨的實操性非常強的,我們期貨班是個小班,三十多個人,為什么我們就三十多人來進行小班教育呢?就是要從教授型到師傅帶徒弟的這種結合,又有大班上課,又有師傅帶徒弟的這種傳授方式,然后時時跟蹤行情,進行模擬操盤,還有很多學生是實際操盤,其實我們很多期貨的學生來了應該受益比較大,不僅僅是學了知識,更主要是很多人通過實際操盤掙了錢,把學費掙到,而且交了很多朋友,這種教育是很有特色的,他強調的不僅學知識,更主要強調的是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我們有個后MBA教育平臺,就是MBA畢業以后, MBA的大門永遠對你是開放的,例如期貨, 有常青教授,定期和不定期經常會有學兄、學妹,在一起搞一個沙龍,來研究目前的行情,如何進行操作等等,這種后MBA教育也是我們的一個特色,我們現在就是廣泛的使用多種手段來促使學生在這兩年期間,更主要是要學到什么呢?不僅僅是學到知識,我們特別強調的是叫運用知識的能力,我們強調,你像我們倡導什么?叫知行合一,什么叫知行合一呢?就是知是知道,然后行,還要不僅僅知道,你還要能做。
中國的教育里面有些人是知而不行,知而不行什么意思?就是有些高分低能的,這叫知而不行,知識,你讓他說這個也知道,那個也知道,真正做事什么都不行,第二個有些知而不敢行,不敢行就是沒膽,就是學了知識,然后讓他真正去干某件事情,他缺少膽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叫行而不知,就是有些人是特別能做,但是他不知道他為什么能做,有些人能成功,但是不知道他為什么成功,所以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能成功的人,絕對不能持續成功,這些人是靠經驗來進行成功的。所以現在很多老板早期很成功,然后后面曇花一現的非常多,為什么呢?因為他是行而不知,現在我們很多MBA的學生,大部分是過去能行,但是沒有系統學過管理,那么來了以后,他既要解決或校正他過去的行為,還要豐富他的知識,所以我們整體教學是圍繞著知行合一來進行實現的。
所以來到我們這兒不僅要學知,更主要學以知為基礎的行,這是我們在教學上一個重大的改革,當然我們還設計了很多教學實習基地,學生有很多機會走進企業,那么我們也強調我們的教師能夠更多的機會走進企業,然后他們了解這個企業的運作,懂得企業真實運作,現在我們培養一些年輕教授,更多的和企業家進行聯系,在聯系上培養教授在實踐中更多的一些感覺,我們很多教授是教金融的確沒做過金融,這樣的事情太多了,但在我們學校不存在這個問題。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項目特色包括實力雄厚的教師隊伍、先進的課程理念、堅實寬廣的實踐平臺、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和龐大的校友網絡、豐富的國際教育資源和國際化氛...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