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造不得不再多花上7萬元,對于公司人來說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到底要不要去讀?
對于那些準備今年讀MBA的人來說,最近思考最多的大概就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補習班讀過了,錢準備好了,工作和讀書的沖突也全安排完畢,在這樣周密的計劃下卻突然被告知MBA要漲價了。
今年9月,清華、北大、復旦等多家高校把MBA的價格從不到12萬調整到了18.8萬元,這樣的差距讓很多公司人一下子無法接受。
MBA在2006年的時候就漲過一次價,不過仍無法減弱公司人對于這樣一張金學歷的渴望。即使大幅提高學費,院校們也從不擔心生源。
但對于公司人來說,要不要讀成了一件糾結的事。去年復旦大學MBA入學新生平均年齡是27.4歲,之前的一些調查結果顯示就讀MBA的公司人的平均年齡均不到30歲,對于這群工作時間在5年左右的人來說,18.8萬接近或超過他們一年的平均年薪。要拿出這樣一大筆錢來投資未知的未來,很多人開始動搖。他們不得不重新衡量一個MBA到底能給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帶來多大價值,投入這么大的金錢成本是否劃算。
計劃A:大投入期望大回報
程凝第一時間聽到漲價的時候也覺得難以接受,但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她還是選擇了多花7萬塊錢去讀。
她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了3年,一直想進大公司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卻受限于畢業院校太一般。她覺得畢業時自己的路已經走岔一次了,MBA則可以讓她的學歷發光,成為進入大公司的敲門磚。
她的薪水并不高,這次讀MBA的費用也需要父母資助將近一半,漲價后的那部分也要靠父母來負擔。
盡管不斷有報告指出MBA畢業生平均薪酬在10萬元以上,但這幾年擁有這一學歷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薪酬與之前相比沒有明顯變化的人也不少。程凝認為這完全取決于個人努力,大投入就要讓它帶來大產出。
計劃B:退而求其次
有兩年工作經驗的郭星宇準備脫產讀MBA,他希望能借專業知識和MBA同學圈子來實現身價增值。他沒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學費,所以決定退而求其次。
在上海很多人選擇去考同濟大學的MBA,這家院校想漲到14萬卻錯過了時間,維持原價又擁有相對知名的品牌,性價比一下子增高。
郭星宇卻并沒有把同濟列入自己的計劃,他認為在幾家最好的院校漲價時,考同濟的人會一下子猛增,錄取機會就會減少。同時照今年的形勢同濟一定會擴招,如此這般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最后他綜合了各項因素考慮,選擇去讀華東師范大學的MBA。
計劃C:曲線深造
“我這半年算是白努力了。”供職于一家500強物流公司的胡啟榮沮喪地說,他決定不去讀了。作為公司的一位高級經理,他說公司對MBA學歷并沒有要求,但由于身邊很多同事去讀,尤其是兩個下屬也都是MBA,這些堅定了他今年去讀的決心。
為了通過考試,他花6000元報了MBA培訓班。當時他定的最高預算是15萬,漲價超出了他可接受的范圍。另一個原因是,原本他以為可以積累到很多公司中層的人脈,但同為學員的大部分是工作三四年的人,他看不到MBA的圈子效應。
決定不讀了,原本計劃好的時間就空出來,他現在正籌備去讀一個和自己工作相關的在職研究生,或者是去完善相關的財務知識,為以后的升職做準備。
韋瑋:IBM組織及人力資源
轉型高級顧問
C=CBNweekly
W=韋瑋
C:像遇到MBA漲價這種事時,需要綜合評估哪些因素來決定自己是否去讀?一般來說對充電或者深造付諸多少時間和金錢成本是合理的?
為深造不得不再多花上7萬元,對于公司人來說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到底要不要去讀?
對于那些準備今年讀MBA的人來說,最近思考最多的大概就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補習班讀過了,錢準備好了,工作和讀書的沖突也全安排完畢,在這樣周密的計劃下卻突然被告知MBA要漲價了。
今年9月,清華、北大、復旦等多家高校把MBA的價格從不到12萬調整到了18.8萬元,這樣的差距讓很多公司人一下子無法接受。
MBA在2006年的時候就漲過一次價,不過仍無法減弱公司人對于這樣一張金學歷的渴望。即使大幅提高學費,院校們也從不擔心生源。
但對于公司人來說,要不要讀成了一件糾結的事。去年復旦大學MBA入學新生平均年齡是27.4歲,之前的一些調查結果顯示就讀MBA的公司人的平均年齡均不到30歲,對于這群工作時間在5年左右的人來說,18.8萬接近或超過他們一年的平均年薪。要拿出這樣一大筆錢來投資未知的未來,很多人開始動搖。他們不得不重新衡量一個MBA到底能給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帶來多大價值,投入這么大的金錢成本是否劃算。
計劃A:大投入期望大回報
程凝第一時間聽到漲價的時候也覺得難以接受,但在和家人商量之后,她還是選擇了多花7萬塊錢去讀。
她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了3年,一直想進大公司謀求更好的職業發展,卻受限于畢業院校太一般。她覺得畢業時自己的路已經走岔一次了,MBA則可以讓她的學歷發光,成為進入大公司的敲門磚。
她的薪水并不高,這次讀MBA的費用也需要父母資助將近一半,漲價后的那部分也要靠父母來負擔。
盡管不斷有報告指出MBA畢業生平均薪酬在10萬元以上,但這幾年擁有這一學歷的人也是越來越多,薪酬與之前相比沒有明顯變化的人也不少。程凝認為這完全取決于個人努力,大投入就要讓它帶來大產出。
計劃B:退而求其次
有兩年工作經驗的郭星宇準備脫產讀MBA,他希望能借專業知識和MBA同學圈子來實現身價增值。他沒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學費,所以決定退而求其次。
在上海很多人選擇去考同濟大學的MBA,這家院校想漲到14萬卻錯過了時間,維持原價又擁有相對知名的品牌,性價比一下子增高。
郭星宇卻并沒有把同濟列入自己的計劃,他認為在幾家最好的院校漲價時,考同濟的人會一下子猛增,錄取機會就會減少。同時照今年的形勢同濟一定會擴招,如此這般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最后他綜合了各項因素考慮,選擇去讀華東師范大學的MBA。
計劃C:曲線深造
“我這半年算是白努力了。”供職于一家500強物流公司的胡啟榮沮喪地說,他決定不去讀了。作為公司的一位高級經理,他說公司對MBA學歷并沒有要求,但由于身邊很多同事去讀,尤其是兩個下屬也都是MBA,這些堅定了他今年去讀的決心。
為了通過考試,他花6000元報了MBA培訓班。當時他定的最高預算是15萬,漲價超出了他可接受的范圍。另一個原因是,原本他以為可以積累到很多公司中層的人脈,但同為學員的大部分是工作三四年的人,他看不到MBA的圈子效應。
決定不讀了,原本計劃好的時間就空出來,他現在正籌備去讀一個和自己工作相關的在職研究生,或者是去完善相關的財務知識,為以后的升職做準備。
韋瑋:IBM組織及人力資源
轉型高級顧問
C=CBNweekly
W=韋瑋
C:像遇到MBA漲價這種事時,需要綜合評估哪些因素來決定自己是否去讀?一般來說對充電或者深造付諸多少時間和金錢成本是合理的?
W:如果單從財務投資回報的角度看,沃頓商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部分MBA畢業生希望在畢業后的5年內用年薪的增加值彌補時間和學費的投入。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A今年的年薪是20萬,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正常晉升和結構性調薪,平均每年增長10%的話,A若選擇2011年至2012年來讀兩年MBA的財務機會成本會是46.2萬。假設A讀的是復旦的MBA,假設明年沒接著漲價,加上學費的18萬,總投資可以粗略算作是64.2萬。若選擇不讀MBA,正常工作的話,2013年至2017年的5年工作時間,共可獲得年薪162.5萬。如果A愿意讀完MBA,2013年畢業然后工作5年,起碼要能賺到162.5+64.2=226.7萬才能打成平手。如果通貨膨脹沒有加劇,國內就業形勢也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的話,簡單做個回歸,MBA畢業后第一年的年薪起碼要是35萬起了。
C:如何理性評估深造能給自己未來帶來的回報?
W:MBA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深造或培訓項目,相比后者關注知識獲取和技能提升外,MBA還有另外兩個關鍵詞:“跳板”和“人脈”。單純為了薪酬增加而去讀MBA的不多,學成歸來后表示失望的倒是很多。更多人是為了能實現自己職業發展序列的轉換,原先做IT技術的公司人讀了MBA之后去做管理咨詢了,原先做HR的公司人MBA畢業后去做市場營銷了,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再來談談“人脈”,這現在也細分了,中低階的人脈通常和跳板有關,大家用來做職業序列的轉換;高階人脈用來加強和拓展自己的業務,這塊職能已經大致轉移到EMBA里去了。而低階人脈又面臨Facebook、Linkedin之流的巨大沖擊,吸引力日衰。
C:一些人因為興趣而去報培訓班,比如學第二外語或是財務,那么因這些技能而轉變職業的概率大嗎?
W:分別分析你現在工作和未來想要獲取工作的任職資格模型,如果兩者之間的差異僅限于某些知識和技能的話,還是有可能的,只是別把任職資格模型想得太簡單了。
C:通常什么時候是深造、充電的最好時機?
W:充電的最好時機就是快沒電的時候,從微觀角度看,面臨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厭倦現有的工作類型或工作內容、厭倦現有的老板和同事或者供應商、剛經歷重大的人生轉變等任何需要重新收拾職業生涯狀態的時候,都可以通過充電使自己電力十足。從宏觀角度看,就是大家都快沒電的時候,政府拉閘限電甚至大規模停電、經濟衰退、失業率暴增、CPI暴漲等,甚至從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看,每年總統改選的時候,MBA申請數也會出現明顯增加。
W:如果單從財務投資回報的角度看,沃頓商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大部分MBA畢業生希望在畢業后的5年內用年薪的增加值彌補時間和學費的投入。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A今年的年薪是20萬,考慮通貨膨脹因素、正常晉升和結構性調薪,平均每年增長10%的話,A若選擇2011年至2012年來讀兩年MBA的財務機會成本會是46.2萬。假設A讀的是復旦的MBA,假設明年沒接著漲價,加上學費的18萬,總投資可以粗略算作是64.2萬。若選擇不讀MBA,正常工作的話,2013年至2017年的5年工作時間,共可獲得年薪162.5萬。如果A愿意讀完MBA,2013年畢業然后工作5年,起碼要能賺到162.5+64.2=226.7萬才能打成平手。如果通貨膨脹沒有加劇,國內就業形勢也沒有特別大的變化的話,簡單做個回歸,MBA畢業后第一年的年薪起碼要是35萬起了。
C:如何理性評估深造能給自己未來帶來的回報?
W:MBA不同于一般的研究生深造或培訓項目,相比后者關注知識獲取和技能提升外,MBA還有另外兩個關鍵詞:“跳板”和“人脈”。單純為了薪酬增加而去讀MBA的不多,學成歸來后表示失望的倒是很多。更多人是為了能實現自己職業發展序列的轉換,原先做IT技術的公司人讀了MBA之后去做管理咨詢了,原先做HR的公司人MBA畢業后去做市場營銷了,這樣的情況非常常見。再來談談“人脈”,這現在也細分了,中低階的人脈通常和跳板有關,大家用來做職業序列的轉換;高階人脈用來加強和拓展自己的業務,這塊職能已經大致轉移到EMBA里去了。而低階人脈又面臨Facebook、Linkedin之流的巨大沖擊,吸引力日衰。
C:一些人因為興趣而去報培訓班,比如學第二外語或是財務,那么因這些技能而轉變職業的概率大嗎?
W:分別分析你現在工作和未來想要獲取工作的任職資格模型,如果兩者之間的差異僅限于某些知識和技能的話,還是有可能的,只是別把任職資格模型想得太簡單了。
C:通常什么時候是深造、充電的最好時機?
W:充電的最好時機就是快沒電的時候,從微觀角度看,面臨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厭倦現有的工作類型或工作內容、厭倦現有的老板和同事或者供應商、剛經歷重大的人生轉變等任何需要重新收拾職業生涯狀態的時候,都可以通過充電使自己電力十足。從宏觀角度看,就是大家都快沒電的時候,政府拉閘限電甚至大規模停電、經濟衰退、失業率暴增、CPI暴漲等,甚至從美國的一份研究報告看,每年總統改選的時候,MBA申請數也會出現明顯增加。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雙證含金量需要看報考方式,在職MBA雙證獲取路徑有非全日制研究生、中外合作辦學碩士、留服認證國際碩士。非全日制國內認可度高,需統考;中外合作辦學國際認...
北京在職MBA院校排名涵蓋北清人等頂尖院校、北理工等特色院校及北京林業大學等差異化院校,從行業適配、報考門檻、學費學制等維度拆解,結合職業規劃給出擇校策略,助力...
江蘇在職MBA學費跨度大,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的6萬元,到東南大學的21萬元不等。讀在職MBA能助力升職加薪、拓展人脈、提升管理能力,在職人可根據預...
整理北京地區在職MBA項目,介紹其入學等模式,按學費從低到高呈現學校、專業、學費等信息,還給出報考建議,助力職場人參考擇校。
北京在職MBA學費因項目類型(非全日制碩士、國際碩士)而異。非全日制MBA多為3年學制,學費從1萬到39.8萬元不等,需參加統考,適合想拿國內雙證人群;國際MB...
北京在職MBA學費因院校不同有差異,如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北京大學39.8萬、北京信息科技大學5.8萬等。涵蓋周末班、集中班等授課形式,獲學位證+畢業證(...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