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對整個行業最佳實踐有精深了解的人 “現在很多企業招聘mba畢業生的原則是:高定位,低起點;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和知識結構,且務實敬業。通俗地說就是要有CEO一樣的思想和水平,能干秘書之類的活。直接上任CEO可謂鳳毛麟角,其實CEO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边@是一位MBA學員的話。這位MBA學員顯然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識。從中外MBA教育的發展規律來看,MBA教育的培養對象是初級職業經理人畢業之初一般都從基層做起,而不是直接擔任高層,他們只是企業高級管理者的戰略后備軍而已。 當前就業市場供大于求,面對MBA這一群企業管理者的戰略后備軍,知名企業和大中型高層管理者是如何看待他們的?企業對MBA的期望和需求有何變化?最歡迎什么樣的MBA畢業生?
1、浪潮軟件CEO眼中的MBA
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柏華在回答“業需要什么樣的MBA”時,作了詳細的分析:首先我們應該弄清讀MBA的有哪幾類人,讀書的動機和目標在哪里?他認為,綜合說來,一有三類:
第一類:在原工作經歷中不甚如意,多次跳槽仍找不到職業方向,期待通過讀MBA來提升自己,獲得一塊未來的敲門磚。應該說,這類人在MBA在讀人群中所占的比例還不算小,而且他們一般在學校時成績都比較好,屬于傳統義上的“好學生”,學習能力較強,但將知識活學活用的靈活性不夠。
第二類:目前有一部分大型企業,為了提管理層的素質而公費輸送一批管理者去讀MBA。在這部分人群中,有一些善學勤思者確實把握住了機會,在提升理論高度的同時,也為許多實踐中的疑惑找到了答案,確實提升了管理水平;但也有另一部分人,由于工作繁忙,精力有限,沒有太多顧及理論的學習。
第三類:還有這么一批人,善于學習,又善于思考。他們走的是一條實踐——理論——再實踐——再理論的路線。具體說來畢業后先選擇工作,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并不斷把學來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依此不斷提升實踐水平。但往往到達一定層次后,多數人會到一個發展的“瓶頸”:即僅*自身的學習已無法解答他在實踐中所遇到的疑惑,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選擇去深造,期望把以前的知識、實踐進行融會貫通,實現自身層次上質的飛躍,成為能夠統觀全局的職業經理人。
毫無疑問,企業需要的是第二類中善學習、勤思考及第三類MBA。
2、惠普高層的看法
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產品技術及專業服務集團管理服務事業部總經理潘家馳(William Poon)認為,MBA畢業生關鍵是:要學到同行業優秀公司的最佳實踐。
他說,我想企業一定是在找既有實際經驗,又能將所學知識用于改進工作的MBA雇員。比如,一投資公司一定想知道同行的其他優秀投資公司是如何做生意的,如何運作的,他們的最佳實踐是什么。這家投資公司一定會希望雇員學到其他公司的最實踐,并將其用于自己的工作和商業實踐中。
潘家馳說,我想當前MBA畢業生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所學到的技能用于給企業創造業績和價值,而不僅僅是獲得一張文憑來豐富簡歷。如果給企業創造了業績,MBA學位自然增值,否則,會變成一張紙而已。當然,MBA學生能否增值,不僅在于他們個人,也在于商學院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幫助MBA學生提高技能。
聯想移動“逐鹿計劃”的背后
尋找擁有行業優秀公司最佳實踐經驗的人才,從人才庫角度來考慮問題,是聯想移動的人才策略。
2006年夏天,聯想移動公司啟動了頗聲勢的高級人才“逐鹿計劃”,面向全球招聘20多個經理以上高層職位,其中包括ID設計大師、海外運營商總監、高級用戶研究專家、運作管理專家等高級人才崗位。
我們判斷人才,主要還是看他以前有沒有相關經歷、經驗!甭撓胍苿涌偨浝韯⒅拒娫诮邮堋督浝砣恕穼TL時說。
而聯想移動人力行政部總經理吳曉蓉則更詳細地指出,“聯想移動決定需要招聘什么崗位的人后,會分析這樣的職位,國際上哪些公司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相對來說各自優勢是什么,會從人才庫角度來考慮問題。未來聯移動拓展國際市場,需要一些國際化背景的人,和對整個行業都有精深了解的人,這是一個長期人才計劃!
根據聯想集團公布的2005財年業績報告,自2005年4月1日起至2006年3月31日止,聯想手機銷售604萬臺、實現贏利2.82億港幣。市場份額排名居于整體第四名(數據來源:賽諾)。聯想啟動“逐鹿計劃”,目標就是為了引入新鮮血液,實現公司2006財年“超越”戰略。
劉志軍說,聯想移動“逐鹿計劃”只是長期人才戰略的開始,而不是一場簡單的招聘運動。過去4年做下來,聯想移動能夠保持很順利的發展,但是可能也有一些潛在的短板我們沒有看到,如果能夠從其他公司業界輸入新的血液,可能會帶來不同的視野、新的觀點。這是我們成長的一個積極促進因素。招聘海外運營總監,是逐漸做好國際化準備。從開始想,到真正能夠做到國際化,國外運營商市場估計需要花兩年,甚至是更長時間,才能把這個流程走通。
劉志軍說,“管理是一種藝術,我們現在希望吸引這樣的人才:他在某個公司里已經做一段時間了,他加入到聯想移動來,不是說把他的東西全部拷貝過來,事實上也做不到。但是希望他過來之后,了解了我們的企業,在兩邊的基礎上進行創造!
從聯想移動“逐鹿計劃”可以看出,是否具有mba學位并非決定性因素,關鍵還在于是否具有行業最佳實踐的視野和經驗,是否能藝術性地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為企業創造能不斷“超越”的業績。 企業和學生都很痛苦
小天鵝集團原副總裁徐源說,根據我在日本一橋和美國偌特丹大學的實踐,學生的分析能力實戰能力相對比較強。我在那里講課,觀點和討論題目預先印發給學生,他們充分準備。教師都有在企業高層工作的背景,講學時,教師講20分鐘,學生和教師、學生之間、教師和教師互動55分鐘。把一個問題通過啟發式的溝通流,討論得比較細。學生以后到工作崗位,遇事不驚。而我們的MBA教育這幾年雖有進步,但是針對性不強由于文化局限,案例大部分都是廣告式的,缺乏過程分。學生無法看到這些經驗,所以到企業眼高手低的很多。企業和學生都很痛苦。一方面企業缺人才,一方面學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原孟山都中國合資公司總經理、中科思壯公司總經理張萬玉認為,MBA學歷和其他學歷一樣,僅僅也是一張文憑而已,企業需要他們先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比如在一個公司的市場部做具體的一個產品的策劃。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外資還是本土,都要遵循市場規律, 才能持久發展。
需要直覺和藝術
商業需要理論,也要臨場應變。國美老板黃光裕有一句名言:不管你是否學這個專業,不管你是否感興趣,最關鍵是你做生意需要有感覺。
在美特斯邦威集團副總裁王泉庚看來,企業需要的MBA是:深入實踐,從現實業務中總結規律和經驗,理論能消化后最適合地運用。MBA需要高的方面:加強直覺性,MBA大多有一個做事模式,依*分析模型得出結果,但在快速突變的商務競爭環境,很多時候是需要依*直覺快速行動的。一方面機會稍縱即逝。另一方面,現實中有不少成功的決策,若事前通過分,都是不一定能通過的。當然最好的是直覺與分析能靈活結合運用,互為印證,互為補充。加強實戰體驗,商業是需要不斷嘗試和不斷行動,然有不斷動態優化調整的,光*嚴謹的計劃是沒有結果的。
著名家電和通訊行業市場調研公司副總裁張鳳生女士尖銳地指出,有些MBA存在的問題是浮躁,缺少沉淀,實際經驗少且不虛心。她說,管理是科學,更是藝術;自認為有問的人很多,但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有“藝術”呢?要保值增值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
理論知識之外的必備素質
“部分的MBA畢業生過于高估理論的效能,對企業的現狀表示不能理解,對組織的合作和協調產生排斥。只有在本企業,本崗位中融入并逐步發揮自身的優勢,感染并引導組織其他成員,方可體現水平作用!痹┞氂诼撓爰瘓F、韓國三星等企業,現任IDG投資的易美軟通移動商務公司副總裁李浩說。
那么,MBA除理論知識之外,企業管理者們希望他們具什么素質呢?
美國雷鳥商學院1995屆MBA畢業生、磊石跨文化公司總經理黃偉東認為,良好的溝通能力,全球視野,正確工作態度(能從基本做起的態度),能獨立工作的能力,是必備的素質。
而中大學MBA畢業生、科龍集團空調企劃部部長薛彥銘根據自己的觀察,發現企業中最受歡迎的MBA有如下特點:
1. 綜合素質全面,包括品德、個人素養、專業素養等;
2. 善于溝通,可以與各種人員和諧共處;
3. 實戰能力強,能夠緊密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
他說,總的感覺,企業對mba的要求越來越實際,MBA光環已經不再,我所接觸到的MBA畢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如下幾類: 1. 空談理論,眼高手低;
2. 不善溝通,孤芳自賞;
3. 平平庸庸,一無所長。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