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寓言:石匠寓言與經理人目標(2004年考題)
在目標 管理 的培訓輔導中,我們經常會說到“三個石匠的寓言”來幫助學員理解什么是目標,什么是目標 管理 。這個寓言是這樣的:有個人經過一個 建筑 工地,問那里的石匠們在干什么?三個石匠有三個不同的回答。
第一個石匠回答:“我在做養家糊口的事,混口飯吃。”
第二個石匠回答:“我在做最棒的石匠工作。”
第三個石匠回答:“我正在蓋一座教堂。”
范文:
如果我們用“自我期望”、“自我啟發”和“自我發展”三個指標來衡量這三個石匠,我們會發現第一個石匠的自我期望值太低,在職場上,此人缺乏自我啟發的自覺和自我發展的動力。第二個石匠的自我期望值過高,在團隊中,此人很可能是個特立獨行、“笑傲江湖”式的人物。第三個石匠的目標才真正與 工程 目標、團隊目標高度吻合,他的自我啟發意愿與自我發展行為才會與組織目標的追求形成和諧的合力。
管理 大師德魯克曾說:“目標 管理 改變了經理人過去監督部屬工作的傳統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主管與部屬共同協商具體的工作目標,事先設立績效衡量標準,并且放手讓部屬努力去達成既定目標。此種雙方協商一個彼此認可的績效衡量標準的模式,自然會形成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中國 企業 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他們似乎認為運作、MBO、流程重組、ERP、CRM等等才是先進的管理方式,而價值 工程 、目標管理則已經落后。事實上,只要 企業 還沒有改變其贏利組織的屬性,目標管理就仍然是 企業 經營管理中最有效的基礎管理手段之一,是經理人技能提升的主要內容。
目標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一個 企業 內的目標體系,全體員工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推進組織目標的達成。在一個 企業 的目標體系中,總經理的目標、部門經理的目標、車間主任的目標,是各不相同的,但他們的目標都和企業整體目標息息相關。企業整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各部門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必然會制定一個合理的企業目標,把這個目標分解成一系列的子目標,并把這個目標化到每一個員工的心里去,落實到每一個員工的行為中去。
拿破侖曾經說過:“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士兵有雄心壯志,有非常高的自我期望當然是好事。但是一個總想著當元帥的士兵,卻未必是連長需要的部下。在企業中,自我期望過高的員工,通常很難融入團隊,也不能充分施展才能。
我們常聽到老總們開會時會要求下屬們“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可是如果員工、經理人不清楚自己的目標,你怎么能要求他司其職、盡其能呢?
經理人、員工的目標意識,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訓而習得的,是需要企業管理團隊著力去培養的。我曾憑經驗比較過臺灣企業和大陸企業,相比之下,臺灣企業沒有太多的“文化”、“戰略”方面的華美辭藻,但企業的管理框架都比較清晰,細節比較精致。而大陸許多企業的管理只適合遠觀,不便近看。
從目標管理的方法來看,我們就發現第三個石匠的回答正是企業所需要的。但更嚴格地說,他的回答仍然有目標不夠明確之嫌。如果他能說出他是在做教堂的門柱或者穹頂,那么他對自己的目標就更明確了。當然,要石匠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恐怕責任不在石匠,而是在石匠的上司了。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