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印度在全球處于“IT外包中心”的地位。據美國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過去5年印度獲得的知識性IT外包業務年均增幅達28.5%。
由于掌握了IT的主動權,加上現在通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的普及,使印度人的智慧獲得了無限的發揮空間。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將印度譽為"發展中國家發展高科技的榜樣"。比爾·蓋茨說,未來的世界軟件超級大國不是美國,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目前,《財富》雜志500強企業中目前約有400家企業或者在印度設立了自己的業務中心,或將部分業務外包給印度技術公司。越來越多的西方公司把軟件開發、工程設計以及答復客戶來電等常規辦公服務外包給印度等熟練工人工資水平較低的國家。
事實上,除了傳統的服務外,跨國公司也越來越多地把以前不外包的新業務包給印度公司。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協會預計,到2008年,印度在全球軟件和后端辦公服務外包市場所占份額將達到51%,屆時印度這一產業的年銷售收入將達到480億美元。

這足以表明印度的IT承包能力不僅在增強,而且含金量也大大提升。更令人關注的是,印度的IT承包正在實施戰略轉變,其目標是擴大全球市場的占有率。
戰略轉型:提升IT外包的含金量
印度新德里一項最新的工業研究結果預測,到2010年,印度很可能由現在的商業處理外包中心(BPO),過渡成為一個價值170億美元的知識處理外包基地(KPO)。也就是說,今后印度的IT承包,將大大提升其中的含金量。
所謂的知識處理外包,通常是指外國企業把自己業務中的知識創新、研發環節的工作轉移到印度。印度工業聯盟(CII)最近的調查報告指出,隨著世界商業發展越來越需要在各個層面上更加專業的知識,印度大量的工程和技術學院發揮出它們的優勢,適應這種人力資源的需求。因此印度將會以一個全球知識處理外包的中心出現在新經濟時代。
報告預測,到2010年,印度(KPO)產業創造的財富將占到印度經濟年增長率的46%,達到170億美元。
研究結果還認為,印度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將有望保持每年8%以上,并且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也將超過51%,這將為印度從(BPO)轉向(KPO)的轉變打下基礎。
在印度業界看來,印度具有很多方面的優勢,例如擁有出色的研究實驗室網絡,發展良好的基礎工業,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廣闊的臨床試驗機會以及培訓精良的人力和智利資源,這些都將是印度邁向(KPO)的推動力。而制藥業、生物科技、IT產業、知識產權研究、汽車和航空工業設計和發展,這些都被認為是印度(KPO)時代的優勢產業所在。事實上,印度在上述領域已經擁有許多客戶。
很多印度IT公司都在加大研發投入,并在美國申報專利。 事實上,隨著跨國企業更多地將數據和知識產權研究業務轉移到印度,印度的IT產業將由此而得益匪淺。
創新的目標是擴大國際市場
推動發展知識處理承包業務的關鍵是技術創新。與美國的技術創新模式不同,印度IT產業的技術創新并不是由本國的風險基金推動的。是由世界技術巨頭投資于印度的研發中心的研發預算驅動的。全球10大信息技術巨頭,包括微軟、英特爾、奧拉克爾公司和得克薩斯儀器公司,都在印度設立了境外最大的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在人員和業務經驗方面已經頗具規模,可以提供高端的創新產品,向客戶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英特爾印度公司利用印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開發了與本土研發難度相同的工程軟件,為英特爾研制微處理器和芯片集研制下一代的以太網轉換硅、網絡處理器以及企業軟件。去年,英特爾印度公司申請了63個專利,今年可能會達到同樣的數量。
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對印度獲得知識處理承包業務十分有利。自2001年以來,多達230家跨國公司在印度設立了研發中心。根據印度全國軟件和服務公司聯合會的數據,在未來3年內,僅僅建立研發中心一項,就能為印度帶來15億美元的外商投資。同時,在班加羅爾工作的工程師的數量將從目前的2.5萬人增加到6.5萬人。
實現了軟件超級大國的夢想
班加羅爾是一座混亂的城市,但寄托著印度成為軟件超級大國的夢想。印度軟件開發人員對質量的追求幾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許多機構都通過了ISO 9000認證,并且開始獲得CMM 5認證。目前,全球有62家機構獲得了CMM 5認證,其中35家是印度公司。
有不少發達國家公司把軟件基地放在印度,最初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人力成本比較低并且這些人大多數都有比較好的英語基礎。由于大量引入CMM而獲得了高質量的軟件產品,在許多人看來好像是一種意外的收獲。
印度IT業的優勢之一就是規模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這樣可以做到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又能擴大規模。
印度軟件外包業的技術專長在于模塊設計,根據客戶的要求在短時間內設計與制作軟件,典型的例子是,由于時差的關系,外包軟件訂貨可以在美國的晚間發至印度,印度的開發人員可以在一個工作日內按客戶要求完成設計并發回至客戶,而遠在美國的客戶則在當地的第二天就可以把這個外包軟件運用到系統設計中去了。印度的軟件業就是以這種高效率的方式融入到全球軟件定制、開發、銷售與應用流程鏈中去。
目前印度有軟件公司近3300家,從業人員達48萬,前十家軟件公司的人員規模在萬人以上,企業盈利在20%以上。去年印度外包產業共雇用105萬軟件程序師及其他熟練工人,并在運輸和飲食等行業間接創造了250萬個就業崗位。印度公司軟件開發業務每小時的收費為18-26美元,遠遠低于美歐的55-65美元。全球有660多家跨國公司每家每年外包給印度公司的業務在100萬美元以上。瑞馬多雷預計,在本財政年度里,印度軟件及后端辦公服務外包業務收入將達到225億美元。

印度軟件和服務公司全國協會估計,2008年前,印度的軟件出口額可能突破500億美元。
有關統計顯示,目前在全球軟件和后端辦公服務外包市場上,加拿大占有的份額僅次于印度,為32%,中國為4.9%,東歐國家為4.5%。
擁有人才是關鍵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軟件人才儲備庫,然而隨著信息產業的迅速擴展,其人才短缺已經顯現。
美國商業咨詢機構麥肯錫公司和印度國家軟件與服務公司協會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警告說,印度的信息技術產業到2010年將面臨50萬專業人員短缺,從而威脅到印度在全球離岸信息技術外包產業的主導地位。
這一預測發布的背景,是微軟和摩根等跨國公司正在擴大各自在印度這個全球最大離岸服務產業的業務,從而增加了印度勞動力市場的壓力。
2003年至2006年,印度離岸信息技術產業增長68.5%,預計在未來5年里每年將增長至少25%,從而將繼續支撐印度的快速經濟增長。
印度政府從50年代起就在全國興建了多家信息技術學院:全國性的有6家,地區性的有25所。目前,全印所有的信息技術學院一年可以為國家培養17萬名本科生和5萬名研究生。除專門院校外,印度在400多所大專院校開設了計算機專業,在大約3000所中學推出了“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同時依靠多家民辦和私營機構以及軟件企業培訓人才。印度軟件業能有今天的輝煌,靠的正是長遠的眼光和豐富的人才儲備。
目前在美國硅谷工作的印度裔美國人多達35萬人,2004年他們的收入高達900億美元,他們大多把賺來的錢向印度投資,投資項目也多是高科技產業。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