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將能源正確定價,惟其如此,才能保證綠色創新,進而實現商業化規模,其他鼓噪全是徒勞
無疑,在今天美國政治生活中有一道惹眼的風景,那就是長篇累牘的文章、演說和鋪天蓋地的雜志封面,都在強調“走向綠色”的必要性、“與全球氣候變暖作斗爭”、如何獲得“能源安全保障”,其間充斥著我們的領袖們提出的各種針對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案。然而,我們的語言和實際行動之間的差距之大,足夠你從容地開輛悍馬。
細細想來,這種虛張聲勢實在令人不安。實際情況是:美國最擔憂的國家,比如伊朗,因為石油財富已經變得有恃無恐。絕大多數的科學家相信,因使用汽油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真實的危脅。加上有近30億來自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新興消費者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體系中,創造出綠色清潔的電力提供系統、電氣設備、住宅和汽車必將成為下一個巨大的全球性產業。這是必然的,否則人類將無法繼續生存。
可是,我們(美國)的總統和國會仍未能給我們一項能源法案,確立法律和經濟框架,按照預期的速度和規模,有效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我們現在還僅止于“能源政治”,而沒有新的“能源政策”。正如能源專家Gal Luft先生指出的:此前美國的能源法案,經過白宮和國會審批程序,更像是各方游說意見的總和,而不是最佳能源政策思路的集成。
不久前,布什總統表示,美國希望同其他國家一起努力限制溫室外氣體排放。不錯,這個表態確實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除非美國政府首先以身作則,否則沒有人會把他的呼吁當真。如何從我做起?美國必須盡快給出一個明確、著眼于長遠的能源價格信號。它可以是碳稅或是汽油稅,或者是對國家總體二氧化碳排放量設限,二氧化碳排放超標或是駕駛高油耗汽車的人必須付費。
華盛頓必須明確示意,汽油價格將永遠不會低于3.5或4美元一加侖,未來10年將繼續對風能和太陽能的津貼。華府還應當做出承諾,今后10年里將購買固定量的太陽能和風能,為政府辦公樓和軍事設施提供能源,而且只允許美國企業參與合同競爭。在十年之內,華盛頓要為底特律設立每加侖行駛35英里的新里程標準,并確保沒有漏洞可鉆;為計劃興建核電廠的公司設立政府貸款保障制度;最后,就是要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輸配電網絡——綠色電力高速公路。這樣,亞利桑娜州的太陽能或是懷俄明的風能就可以為芝加哥家庭供電。政府如能將這些都付諸實施,企業界將把美國從環保落伍者變成綠色先鋒。
遺憾的是,美國國會只是在制造綠色泡沫卻沒有提出全面整合的能源方案。美國環保協會會長Fred Kruppg認為,特別是在美國企業界的標桿,通用汽車、通用電器、AIG、杜邦、百事等,“都對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做出積極響應和支持”的情況下,國會的表現尤其令人失望。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關乎幾代人的問題,需要系統性的思考,由幾代人共同去應對。我們必須將能源正確定價,惟其如此,才能保證綠色創新,進而實現商業化規模,其他鼓噪全是徒勞。但凡有其他候選人提出相反的意見,只不過是釋放熱氣而加劇溫室效應而已。
(作者為《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紐約時報》授權刊登,翻譯:商容)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