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香港的未來,林奕華提過一個娛樂化的設想:如果劉德華當特首!電影《金雞》延展想象:到2046年,劉德華真的擔任了特首,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是湯姆"/>
育路教育網,一站式的學習教育平臺

香港“號外”30年

來源: 時間:2008-03-11 18:04:26

  九七,大團圓結局。“香港比以前更平靜。”
  對于香港的未來,林奕華提過一個娛樂化的設想:如果劉德華當特首!電影《金雞》延展想象:到2046年,劉德華真的擔任了特首,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是湯姆•克魯斯,要求美元和港元掛鉤(過去20年,香港施行與美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劉特首斷然拒絕,并宣布港元和美元匯率為1:7.8。
  “如果普選的話,劉德華不是不可能啊。”陳冠中邊抽煙邊笑,“反正他很香港。”
  陳冠中比劉德華大10歲,他也很“香港”。在《我這一代香港人》一書中,他把自己這樣在1950年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一代香港人稱為“名副其實的香港人”,“他們這代人在香港成長,人生經驗在香港形成,也有機會主義的特點,有局限也有優點……或許可以作為今天的內地的一個參照。”
  曾與陳冠中合作過的攝影師這樣描述他:“一個真正的陳冠中在他心里埋藏著,那是一個喜歡垮掉的一代的他,一個幻想著波西米亞中國的他,也是一個懷戀著70年代香港文藝復興的他。”
  當年的陳冠中的確很波西米亞(嬉皮+雅皮),他喜歡Beatles、《滾石》、法國新浪潮。1976年,美國留學回港的他拉著幾個朋友創辦了《號外》雜志,試著觸摸和表達一代香港人的思想、感情和趣味。“三十年來,《號外》被認為是香港惟一一本雅皮雜志,把它排在一起,基本上可以看到這個城市潮流民生的變化。”圍繞《號外》,也形成了一個文化圈子。當年的三個美術指導,奚仲文、張叔平、劉天蘭,現在都是殿堂級的人物。“做服裝助理的小朋友”譚燕玉,后來她去了紐約,即著名的服裝設計師Vivian Tam。
  “如果你只看《號外》,你會錯覺香港是很重視文化的。”陳冠中說。這本雜志做的事情不叫“做”,叫“玩”:劉德華剛出道時赤膊登上《號外》封面;第二個做此造型的是1984年電影《黃土地》的攝影師張藝謀,他“長得實在像三島由紀夫”。最老的封面人物可能是“第一代黃飛鴻”關德興——他持槍,一身西部牛仔打扮。1982年中英談判,《號外》促狹地給香港地圖改名,猜測皇后大道幾時會更名為“愛國大道”。后來某篇文章里,作者將中環商業區的寫字樓群惡作劇地解讀為性象征圖騰。
  盡管做了這么多“無厘頭”的事情,陳冠中也承認“周星馳賦予了香港一個新的意義”,但是他對“解構”很警惕。他認為香港被“過度隱喻化”,人人都可以說香港的故事,但這個城市過于零碎,難以總結集體記憶。“香港太好被論述了,最后反而定型在一個很簡單的位置上,影響了我們反思。任何把香港簡單的隱喻化我都不太愿意,香港應該復雜化,這樣她才能呈現更多不同的面貌。”
  陳冠中后來做編劇,經歷了香港電影的盛景和衰落。他寫的《等待黎明》捧出了金馬影帝周潤發,《不是冤家不聚頭》使蕭芳芳獲金馬影后。他身份多樣,參與創辦臺灣《超級電視臺》和大陸的《現代人報》、《大地唱片》、《三聯生活周刊》等項目。
  人到中年,激情沉淀,陳冠中搬到北京來生活。當年的先鋒青年有了距離感,開始反思和審視香港和香港一代人的生與死(他很欣賞簡•雅格布斯寫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雜種文化、搞掂精神、功夫之城、港式誤區、香港夢……這些都是他剖析的香港側面。“我以名勝、奇觀、購物、娛樂和摩登性來想象別的城市,也以同樣角度來理解香港。”
  1997年回歸的那天晚上,陳冠中待在臺北家里看電視,“沒有興奮感……就這么一件事,香港人已經過了十幾年。”
  2007年的回歸紀念日,陳冠中也沒想要怎么過。艾敬把《我的1997》改編成《我的1997和2007》,他也不知道。“香港的故事在‘九七’以前就說完了……”他說,“1997年是大團圓結局,Happy ending,一夜無話,今后都不會再制造新故事、新想象、新吸引了。”
  世紀之交,田壯壯重拍費穆的《小城之春》:“人們總想在某個時間點慶祝,認為過了這個時間點,一切都會煥然一新。這種希冀往往是虛妄的,生活不過回復它以前的樣子,一切都不會改變。”
  陳冠中同意這個邏輯。“香港會比以前更平靜。”他說。
  
  《號外》背后的香港
  
  《中國企業家》:還記得《號外》創刊時香港的政治氣氛、社會民風嗎?
  陳冠中:香港的六十年代,我稱之為進步年代。此前,香港曾經出現過兩次大的社會動蕩:1966年天星小輪加價,引起騷動;1967年,左派發動“反英抗暴”運動,炸死了很多人。這之后,政府就要改變,1970年搞了香港節,鼓吹“香港是我們的家”、“We Love Hong Kong”。1971年,港督麥理浩一來就大力改革,所有我們現在知道的香港的基本建設都是在這時期做的,這給香港的經濟起飛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然后香港就“翻”過來了,整個氣氛變了,是一個已經改良過、轉型后的香港。
  《中國企業家》:當時的經濟、商業是怎樣的?
  陳冠中:我們這一代人都記得1971年。1971年香港股票狂升,從100點漲到1700點,1973年崩盤,又回到100多點。這是一次教育,身邊的人瘋了一樣玩股票,然后破產(1973年還是世界石油危機)。再然后,我們就出來到社會上做事了。
  當時我在香港大學念政治和社會學,本來出路只有教書和公務員。但是突然,在我畢業前一年,1973年,我的同學有三十幾個人被一家外資銀行請去了,有的做幾年一下子就做到副總裁了,在廣告公司就做第二把手了。所以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多了一個出路——進入商界。香港的經濟起飛大概也就是從1973年開始的。
  《中國企業家》:《號外》主要做什么內容?
  陳冠中:我們覺得有意思的都做。一邊可能有人在寫西方馬克思主義,另外一個人可能在寫時裝,完全矛盾的。《號外》關注另類的話題,1977年,我寫了一篇香港同性戀圈子的文章,很震撼……后來我們開了一個“少數權力”的專欄。
  主流媒體當時有《明報周刊》,我們挖掘暗流,但是這個暗流特別多人支持。我們做過很多文化人的封面,比如金庸、倪匡、王家衛、亦舒,就是主流媒體不覺得他有商業價值的人。《號外》的封面很多都是明星,張曼玉就上過7次封面,但角度有趣,你是靚仔明星,可能就把你弄得丑一點。比如周潤發在洗澡,張國榮反串女性,林青霞穿男裝……
  《中國企業家》:作為一本城市文化雜志,《號外》為什么能存活30年?
  陳冠中:《號外》完全是跟香港同步成長的。我們用很大的篇幅去報道一些還沒成名、主流媒體還沒報道的人物,后來他們越來越厲害,把《號外》也帶上去了。
  1983年之前,我們一直是虧本的。1983年底,美國興起了“雅皮”潮流,很多品牌開始進入香港,我們就被定位成香港惟一的雅皮媒體——是個美麗的誤會,廣告就進來了。從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中,是《號外》廣告最好的時期,十幾年都是中文月刊第一名,超過女性時尚雜志。當然,《號外》也做了一些調整,有很多妥協……
  《中國企業家》:為什么商人、企業家從來沒上過《號外》的封面?
  陳冠中:早期我們寫過兩種人,一種是在商界做執行做得不錯的,還有就是政府里面的華人官員,他們還沒成名,屬于崛起的新生代。八十年代中期,《號外》還辦了一次創業獎,請了一些大商家來做評判,那時候大家剛剛開始談論創業這個概念。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閱讀全文

一站式擇校服務!【免費領取】專業規劃&擇校方案

*學生姓名 :
*手機號碼 :
*意向專業 :
 意向院校 :
*當前學歷 :
免費領取 :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在職研究生報考條件評測
    相關文章推薦

    在職MBA熱門關注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報考資格測評
    掃碼關注
    在職研究生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64100 15901414202
    微信咨詢
    用手機號進行搜索添加微信好友
    15901414202

    張老師

    15901414201

    張老師

    15811207920

    育小路

    一對一免費咨詢

    張老師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 | 日本搔妇在线视频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福利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乱码激情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