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空機制的中國資本市場是不完整的,利用“政策利空”校正估值水平,市場難免忽上忽下
2007年7月20日收盤后,資本市場預期已久的“政策之靴”砰然落地:自7月21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個百分點;自8月15日起,將儲蓄存款利息所得個人所得稅的適用稅率由現行的20%調減為5%。分屬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稅、息“二率”齊動,又一記宏觀調控的“組合拳”!當晚就有經濟學家出來預言23日(星期一)的大跌、暴跌。結果是,周一,滬、深兩市雙雙跳空高開,到收盤分別漲了3.8%和5.4%。
記不清這是市場第幾次與我們的經濟學家開玩笑了。
那邊,預告暴跌的經濟學家正在郁悶;這邊,已經有人歡呼“資本的勝利”了:政策打壓不改資本市場固有規律、牛市將按照自身邏輯前行。
如果說兩者都“失言”了,那么后者的“危害”遠更于前者。事實上,在可預見的未來,A股仍將是“政策市”。此番二率齊動而股市暴漲,資本市場不是戰勝而是順應了政策。5月18日,央行打出上調基準利率、準備金率和匯率浮動幅度的組合拳,抑制股市泡沫的意圖已現。但場內資金抱著賺一把再走的心態上演了“最后的瘋狂”,最后招致5•30深夜提高印花稅率。5•30之后,滬指下泄近千點、A股總市值蒸發4萬億、“腰斬”的個股不計其數。兩市總成交量從最高時的4000多億縮到1000億以下,新股民開戶數跌到五六萬。如此慘烈的暴跌當然不是管理層所希望的,對自己的“失手”必然會有所反省。為了減輕對已傷元氣的股市的沖擊,管理層做出了一系列“姿態”:提高保險資金直接入市比例、放行新基金等。所以,盡管政府必然會對2007年火熱的宏觀經濟出臺相應的“降溫”政策,加息是必然,但資本市場已然能感到政府的回護之意,明白“二率齊動”不是沖自己而來的,于是放手做多。
自由派的經濟學家對“政策市”多有指責,實在是冤枉,管理層也不想這么“累”。但現實中國資本市場只適合多頭生存,政府只好充當“兼職的空頭”。比如,一只僅值5元的股票被炒到了10元,你要么不買、要么買進盼它漲到20元。如果多數股票都被高估,而又不愿違心地做多頭就只好旁觀了。成熟的資本市場有完善的做空機制,被高估的股票馬上會被沽空。比如,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香港資本市場卻有著數千只相關的衍生產品。沒有做空機制的中國資本市場是不完整的,利用“政策利空”校正估值水平,市場難免忽上忽下。總之,完善的做空機制已成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不僅股指期貨應當盡快推出,針對個股的衍生產品也應早些籌劃。
滬市站穩4200點和兩市成交額重回2000億強化了牛市的信心,但誰能阻止經濟的強勁增長和熱錢的涌入將股市推到危險的10000點呢?現在看來只有政府,僅把“資本利得稅”這件“兵器”拿出來“秀”一下就足以令股市回到冰點。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