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沃茲:一段硅谷和蘋果的悲情羅曼史》、《鐵三角——透視凱雷集團的秘密》、《我和爸爸吳敬璉:一個家族鮮為人知的故事》等
書評
一條人文主義的狗
文/方興東
PC革命浪潮在硅谷掀起已經30年了,一些人為這場革命奉獻了青春和智慧;一些人置身其中,名利雙收。有三個名字值得后來者銘記,前兩個我們非常熟悉——比爾•蓋茨和斯蒂夫•喬布斯。而另外一個,是早已經淡出了人們視野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2001年,《洛杉磯時報》評選出了“本世紀經濟領域50名最有影響力人物”,喬布斯與沃茲并列第5名,他們的貢獻主要表現為“創辦蘋果電腦——蘋果I和蘋果Ⅱ的出現帶動了全球個人電腦普及應用的浪潮,并迫使IBM的PC于1981年面世”。
時過境遷,如今,蓋茨已經當了十多年的世界首富,仍然是世界關注的中心;喬布斯以iPod掀起了蘋果的笫二次浪潮,創造了科技史上又一個奇跡。而沃茲,遠離聚光燈已經20多年了。他在反思:“今天,計算機已經形成了巨大的產業。我時常自問,我是計算機的主人嗎?現在我想,自己更像它的奴隸。我們不得不跟著它跑,而這不是我們當初追求的目標。”他在個人博客中給自己的最新定位是:“硅谷圖騰(icon)和慈善家,愛好兒童和狗。”
沃茲曾經的戰友喬布斯拒絕為此書寫序。沃茲為喬布斯開脫:“他可能是太忙了”。這個理由多少有些牽強。可以說,這三位傳奇人物,都已經成為了偶像,但是代表了三種不盡相同的價值觀,他們的崇拜者也代表了不同的群體。蓋茨是利益驅動的典型商業主義的化身,喬布斯是硅谷創新文化的最佳體現,而沃茲依然遵循著很多30年前純粹的黑客文化和一個藝術家的本色。30年來變化的是這個世界,是蓋茨和喬布斯,不變的是沃茲。
在硅谷,一個人要贏得好名聲遠比贏得大把的錢財要困難得多。無論是喬布斯、蓋茨、甲骨文的埃里森,還是英特爾的格魯夫,都只能獲得毀譽參半的名聲。但是,如果在硅谷還有惟一一位大家公認的“好人”,那么肯定非沃茲莫屬。有人認為是他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而喬布斯只不過是個擺地攤的小商販而已。“他愉快地從事著一些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快樂地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對于其他人會怎么想,或者他在人們心目中是個什么形象,他根本不在意。”
盡管喬布斯和蘋果都已經改變很多,但是沃茲認為,黑客文化依然潛伏在性格深處,只不過更隱密而已。沃茲依然認同蘋果,他用“iWoz”來命名本書,與其產品命名方式一致。更有意思的是,為了宣傳這本書,他還生平第一次光臨微軟,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本書還原了30年前那場革命的細節,細致到栩栩如生的境地。寫蘋果和硅谷的書籍實在是太多了,關于蘋果和兩位創始人的趣聞軼事也實在是太多了。但是,沃茲說,其中存在很多錯誤,他有責任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大家。那段歷史,對于認識當今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革命,對于思考未來的新技術革命,都是非常珍貴的。
沃茲坦率地承認,自己并不適應當今的IT產業。他認為IT的創造性已經被人為的商業目的破壞了,利益驅動決定了發展的節奏,瘋狂的升級使更多的人無法真正享用計算機。他盼望著摩爾定律能盡快壽終正寢,使每一臺PC都能像課桌一樣用上20年,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人手一臺。
當年,他在伯克利分校的畢業典禮上表示:“人性必勝!技術天才一定能夠拯救人類。”如今,這依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本文作者為知名IT評論家,博客中國董事長)
《我是沃茲:一段硅谷和蘋果的悲情羅曼史》
[美]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吉娜•史密斯 著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黃金三角的秘密
文/克里斯托弗•拜倫
在華盛頓的外交政策機器里,凱雷集團占據的是所有房間中光線最暗的一間——棲身于從白宮沿賓夕法尼亞大道步行只需5分鐘的辦公室里。
布賴奧迪不邀自來,按亮了燈光,將一架雇用退休政界大佬的高速運轉的龐大機器整個地暴露在人們眼前:這些權貴在走出白宮、重歸私人生活后,凱雷立刻雇用了他們,讓他們在各自最擅長的領域內得心應手地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航空、防務和電信領域)。
在這個房間內,你將碰到凱雷的創始人斯蒂芬•諾里斯,當過美國財長的戴維•魯賓斯坦,拯救了IBM的郭士納;詹姆斯•貝克,他曾經是老布什的國務卿;你甚至還能碰上老布什,他是凱雷的一位高級顧問。你將第一次走到幕后,親眼看看這個神秘集團做的到底是什么樣的“生意”。看它如何敲定一樁樁生意,各國政府是如何被施加影響從而接受凱雷的。很多內容將讓你覺得輕松愉悅,而有些方面又確實會讓你覺得沉重,你將進入一個令人驚駭的、迄今為止幾乎完全是隱形的世界。
作為全球最大的私募資本投資公司之一,凱雷掌握著140億美元的資金,雇員名冊看上去就像一部商界與政界的名人錄。它在一個由財富、權力和政治交織而成“鐵三角”的世界里運行,勢力顯赫且回報豐厚,體現著裙帶資本主義、種種利益沖突和大發戰爭財。
《鐵三角》把玩了這個主題。半個世紀以前,麥克阿瑟將軍深情地說,“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凋零”,隨后退休回到了紐約沃爾多夫酒店的頂層公寓套房里,很少再出現在公眾面前。而在今天,他更有可能去是了凱雷,在那里,他將發現一個名叫布賴奧迪的人正在追蹤自己的一舉一動。
(本文作者為商業和專欄作家,著有《瑪莎的公司》)
《鐵三角——透視凱雷集團的秘密》
[美]丹•布賴奧迪 著
上海遠東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吳敬璉是誰?
文/吳曉蓮
他是一個出生于1930年代民族資產階級世家的知識分子,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和曲折。他是一個心系國家、情牽百姓的經濟學家,至今不遺余力投入一生。他最早舉起了“市場經濟”的理論大旗,以敢說真話而著稱,被譽為“經濟學家的良心”。他,就是吳敬璉。
早在1996年,爸爸就曾希望我幫他做些傳記性的工作,但我想他所說的“傳記”,是指記載他在中國經濟改革中的工作和經歷。兩年來,出版人一直鼓勵我寫一本“家人看吳敬璉”這一角度的書。可我始終覺得自己既不是一個新聞工作者,沒有記載生活的使命感;又不是文學家,缺少一份文字創作的原動力;甚至我也不是一個好女兒,對爸爸熱衷的行業——經濟學,完全不通,又不想學。
但是,我想了解吳敬璉,我想知道:他為什么是他?而我為什么是我?現在也許還不算晚。
當我從第三者那里對我的長輩們不凡的人生形成一些印象的時候,那種亦近亦遠的感覺成為一種啟發。如果說我終于要走出“家人”的角度,去學習“爸爸”以外的吳敬璉,就得以一個成人的眼光去看另一個成人;以一個生命去了解另一個生命;以一個個性去揣摩另一個個性;以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去溝通另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以一代人去學習另一代人。
認識別人和認識自己都是旅程。
對爸爸的探索,我的興趣將集中在探索他的個人成長史,從而了解“他是誰”,而不是他的經濟學理論——因為吳敬璉自己的文字才是這方面最好的論述。
(作者為吳敬璉長女,心理學工作者)
《我和爸爸吳敬璉:一個家族鮮為人知的故事》
吳曉蓮 著
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書訊
《贏的答案》
退休后,這位全球商界偶像的光環也未褪色。他能解決任何危機,而收到的問題之多,暢銷書《杰克•韋爾奇自傳》和《贏》都沒能容納,便又有了這本《贏的答案》,回答74個商業難題。他作為企業宗師已經欲罷不能了。
[美]杰克•韋爾奇
蘇茜•韋爾奇 著
中信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
結束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