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膨脹、文憑貶值、功利盛行,中國的商學院存在問題真不少
又是一年開學季,中國各大“商學院”陸續迎來了新學員。身為某公司高管的張凡(化名)將以內地某知名大學商學院2011屆新生的身份重回課堂,“打著領帶來上課”,張凡對未知的課程充滿好奇,非常興奮。
這座名校商學院的“老學員”、私營企業家王瀾(化名)卻覺得“很受傷”,他至今無法忘記一年前發生在課堂上的一幕:講臺上,老教授說得興致盎然,大談如何在公司經營中注入儒家思想,如何培養“具有中國特色的儒商”。突然,一位學員走上講臺,做出了一個“請”的手勢,并說道:“既然您還沒有對如何給商學院學生授課做好充分的準備,那就不要再浪費大家的時間了吧。”這位教授看著臺下西裝革履的學員們,愣了一下,隨即拿起公文包,步出教室,消失在走廊的盡頭……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根本無法想象。”王瀾對這件事記憶猶新。在他看來,能把已經深諳人情世故的企業老總們逼到“撕破面子”的程度,這其中一定有深層次的、無法忍受的原因。
老教授的遭遇只是當下內地商學院現狀之縮影的一部分而已,套用一句網絡流行語:很多人覺得商學院之于自己“傷不起”。商學院,究竟怎么了?
“我感覺自己手里的MBA文憑貶值了!”任職于一家國有商業銀行的高管史女士表示,我國內地商學院數量的猛增導致招生門檻降低,“同樣一所學校,現在的錄取分數比我當年低那么多,讓我有種上當的感覺”。
文憑貶值
賺錢機器VS社會責任
如今遍地開花的“商學院”,起源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隨著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在歐美較為流行的精英商科教育,即所謂的“商學院”概念也被引入我國內地。隨后的二十年里,內地的商學院如雨后春筍般發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最初的想象——僅2010年一年,就有55所高校新辦商學院。
記者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全國開設MBA等高等研修課程的高校有將近200余所——全國普通高?倲狄膊贿^755所。除西藏、青海等地,其余地區的高校中,平均每兩所就有一所開辦了商學院。211院校絕大多數都開辦了商學院,有些尚未達到標準的高校也在加快商學院項目上馬的步伐。正因為如此,史女士才切身感受到自己的MBA文憑貶值了。
“大學辦商學院一般有幾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大學培養人才的需求,其次是管理學與社會聯系更加緊密;當然,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告訴記者,大學開辦商學院確實有經濟利益的驅動,“這些錢可以改善大學的辦學條件,它的經濟收益一般都好于兄弟院系”。
不過,陸雄文強調,高校開辦商學院關鍵在于辦學的心態,衡量一所商學院的辦學初衷,社會責任感是個重要的參考標準。“復旦管院計劃從今年開始把課程的視頻等資料上傳到網絡,免費提供給所有有興趣自學商科的人學習。”
陸雄文還提到,本科生教育對于體現一流商學院的社會責任有重要意義。“即使本科生屬于普通高等教育,我們也要辦好。”他介紹,復旦管院為所有本科生配備專業導師,實現課堂與社會的無縫對接。
“如果把商學院完全辦成大學的生財之道,變成改善教職工待遇的一種方式,就會讓管理者和一線教授都變得非常功利。”陸雄文認為。
爭相“認證”
只重結果VS循序漸進
“實際上,我們(商學院)并沒有達到國際認證所要求的水平,但兄弟商學院都先后獲得了認證,我們如果在這方面落后了,拿什么跟別人競爭?”一位不愿具名的華南某知名高校商學院院長坦言。
2004年之后,中歐商學院第一個獲得國際三大權威認證之一的EQUIS認證;之后,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獲得了AMBA認證,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緊隨其后獲得了AACSB商學院認證,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也于去年同時獲得了EQUIS和AACSB兩項認證……各高校的商學院紛紛加快了給自己“驗明正身”的步伐。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毛基業曾對此評論說,國際認證對于當下商學院的意義,就和當年中國企業做夢都想要獲得ISO國際質量認證一樣,“對自身發展和招生計劃,都是一筆可觀的無形資產”。
然而,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內地高校參加國際認證的功利化心態過于明顯,“片面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
記者了解到,一般而言,內地商學院要得到相關的國際認證,至少要做好三件事:1.明確創辦的使命和教學目標;2.調配教育資源,滿足不同學員的個性化需求;3.學院與企業之間深入合作。要實現以上三點,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
“商學院的國際認證,關鍵在于被認證的過程:如何使自己的軟硬件水平符合國際化標準?如何盡早和歐美商學院接軌?但現在內地不少商學院申請認證的初衷異化了。”這位華南某知名高校商學院的院長告訴記者:“我也明白教學水平的進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人家都有了自己卻沒有,怎么說得過去?”
這位院長還向記者表示,正是在這種氛圍之下,自己學校的商學院也不得不盡快申報國際認證,并集中運用學校的大量資源,在短時間內構造出了所謂“世界級商學院”的雛形。但問題在于,如此一來,即便讓商學院順利通過認證,“保質期”又能持續多久呢?
說到底,大家爭相拼認證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生源,足夠的生源是商學院能夠持續經營的支柱。“盡管很多學員并不明白這些證書的具體意義,但他們就認這個。如果我們沒有認證,他就去別的學校了,你說我們該怎么辦?”這位院長無奈地訴苦道。
“一字千金”
高額學費VS缺乏創新
學員王瀾作為商學院學員,直言自己對課程的期望值很高:“商學院的學費很貴,一旦決定來讀了,肯定希望有比較明顯的效果。”她直言,像那位教授“泛泛而談所謂的儒商思想、領導力”,比起所交的學費,感覺不值得。
王瀾提給了記者一份商學院的課表,課程名稱頗有幾分“古意”:《如果讓秦始皇來管理企業》、《唐太宗的治世與管理》、《讀孫子兵法悟將相之道》……“拿些歷史典故硬往某個商業案例上套,就這樣跟你扯上大半天,平均每節課收費9500元。難怪連一向彬彬有禮的企業老總也會忍無可忍。”王瀾說。
王瀾跟記者算了一筆賬,該校商學院一學期共10節課需要95000元的學費,平均一節課要9500元。“真是一字千金。”王瀾苦笑著說。
有些商學院還會在課程間隙組織學員去一些景點游覽,比如去游覽著名的岳麓書院、曲阜等地,名義是“領略古代圣賢的氣質”。據一位參加過這些課程的學員回憶,除了游覽時吃住高標準,和普通旅游并無不同。“拿教學的名義去旅游,還不如自駕游呢。”他憤懣地說。
此外,各商學院之間課程雷同、差異不明顯也是內地商學院教育時常被人詬病的地方。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自己的特色課程是商學院打響名堂的必備武器,例如,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會計、控制和一般管理蜚聲世界。
相對于海外成熟的商學院教育,就目前來看,我國內地商學院的特色專業并不多。當然,也有不少名校在這一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信息經濟學和創新經濟學,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技術經濟學等。但總體情況難以讓人滿意。
“競爭激烈迫使每個商學院都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項目。”對此,上海交大安泰商學院院長周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個商學院的定位不同,它所側重發展的優勢項目也會不同。“比如,我們側重于學員的實踐能力,專門配有一筆200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和后續資金等一系列支持,鼓勵學員們自己創業。”
求學目的
自我包裝VS腳踏實地
某著名高校經管學院招生辦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毫不諱言,很多學員報考MBA,看重的是“同學”這一強大的人脈優勢。“我們這里的學員有央企高管、政府官員、億萬富豪等等,和他們成為同學,搭上關系,對將來的發展肯定會很有幫助的。”
一位在外企擔任中層的龔女士對于自己報讀MBA的目的解釋得很直接:“為了多結交些成功的人,只要有那么一兩個,就會為自己的未來發展增加砝碼。”
在學員抱怨商學院的同時,商學院也對部分學員“鍍金”、“攀富”的求學心態頗有微詞。“一個想靠MBA混個高收入,或結個金龜朋友的學生,怎么可能靜下心來讀好書?”有業內人士如此發問。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在職考mba流程:四種在職MBA招生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國內雙證MBA)、同等學力申碩(單證碩士)、中外合作辦學碩士和國際碩士。每種方式都詳細說明了適合人群、...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