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管理企業,發展一直都不錯,但是現在越來越累,老有捉襟見肘的感覺。往大里做,強化規模效益,又怕再遇經濟危機,攤子大了沒法轉型。往專里做,又怕技術革新太快,投入太大見不到產出。新的市場在哪里?財務資源和人員班子怎么配備?”。……。……上海英格鮑曼印刷機械制造公司總經理,亞洲工商管理學院北京SEMBA班的學員盧建力說到。
后經濟危機時代,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許多企業家和高管找不到決策參照,頻頻遭遇戰略管理難題,不知如何保持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持續盈利。那么,該如何化解企業戰略管理的困惑呢?
戰略管理“沙盤模擬”成破冰之舉
據英格鮑曼總經理盧建力介紹,亞洲工商管理學院《戰略管理課程》中的沙盤模擬模塊,通過模擬企業六年的經營管理,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戰略難題。
沙盤推演開始時,EMBA學員先分為五個小組,分別模擬經營一家改制后的上市民營企業,組員們分別擔任CEO、運營總監、營銷總監、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信息總監等角色,圍繞形象直觀的沙盤教具,實戰模擬企業的經營管理與市場競爭。這5家民企的初始狀態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是在第一年經營開始時,每個小組可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市場分析,采用不同的經營策略。如是否向銀行借款購買生產線和廠房,以及做好企業下一年的營銷費用預算。
亞洲工商管理學院盧教授規定:每一年度經營結束后,要對五家公司進行財務狀況和股價的排名,同學們通過對“公司”當年業績的盤點與總結,反思決策成敗,解析戰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切實提高綜合管理素質。第六年結束后,經營指標最好并且股價最高的公司勝出。
“在經歷了六年的模擬經營后,我們小組排名第三,不僅提高了我們的戰略管理能力,同時也感悟到了一些企業經營決策的真諦。”盧建力說。
EMBA學員談企業經營心得
1、必須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企業,首先要對企業進行戰略目標定位。所謂的戰略就是承認眼前的現實、做出符合事實的判斷、承受一定的損失、采取必要的措施、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企業戰略目標定位,簡單的說就是確定企業在未來市場中的排名。
2、戰略目標決定戰略手段
戰略手段是為戰略目標服務的。經營企業有時很像下棋,就是你必須有一個長線思維,有戰略眼光,走一步要想三步,必要時還得做局部的放棄來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就像在這個沙盤競賽中,經營到第六年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往往排名靠前的企業是那些在第一、第二年資產負債率較高的企業。
作為企業管理者,應該在經營初期多籌資金考慮更換新的先進生產線,購買廠房,擴大企業的產能;如果能預測到新產品的需求,則應該在第一、第二年多考慮投入新產品的研發費用。只有這樣,企業發展才有保證。否則,在產品升級換代的過程中很可能被市場淘汰。
3、要對市場進行細分
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市場細分要求,一種是產品引導市場細分,比如蘋果的i-pod,一般在科技創新型企業產生;一種是消費者引導市場細分,這種情況廣泛存在于現代社會,比如汽車市場。在這個前提下,要求企業管理者在不同的市場采用不同的營銷策略,需要綜合考慮地理環境因素、人口和社會經濟狀況、消費者購買偏好、自身財務策略等因素。
4、充分發揮信息的“決策”作用
現代企業中常常會設信息總監(CIO)的職位,其職責主要是收集本行業的相關信息,包括了解競爭對手的產銷狀況、市場份額、資產分布情況等。當CIO判斷信息準確,無混淆視聽的假消息后,就是公司管理層如何根據上述信息作出本公司的應對措施。即企業信息的傳遞、決策、判斷流程。能做好這個流程的企業,決策大抵不會偏離市場太多。
5、經營企業也要注重“人和”
每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都在塑造自己的優秀企業文化,力求打造百年企業。企業文化就是“人和”的文化,要在逆境中求得發展,首先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員工的素質,凝聚“人和”的團隊精神,調動起一切積極的因素。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因地制宜,在風云變幻的商戰上靈活應對。因此,自己還必須內修外練,不斷總結經驗,爭取達到學以致用。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