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學位是一種注重復合型、綜合型人才培養的學位,是能力培養重于知識傳授的學位。它教授的是面對實戰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學”,技巧和思維的培養重于理論分析能力。它要求其畢業生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管理經驗(應變能力、預測能力、綜合能力、組織能力等)。
其課程內容涉及管理類、經濟學類、金融、財務、法律等等,能力訓練不光講究組織、領導才能,也涉及以口才為依托的溝通能力、運籌能力、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MBA是一個具有工作經驗以后的學位,現實中,它被很多人看成已有3年職業經驗之后的一個事業加速器或轉換手段,即升職和跳槽的手段。而MBA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對這個產生很好的幫助作用。
MBA是作為一種專業碩士學位,與一般碩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養目標不同:MBA是培養能夠勝任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高層管理工作需要的務實型、復合型和應用型高層次管理人才,而其他碩士研究生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的科研和教學能力的高層次科研型和教學型人才;其次是培養對象不同,MBA的招生對象一般為大學本科畢業、具有三年以上工作實踐經驗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和工商企業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而其他碩士研究生可以招收應屆畢業生,也可以招收在職人員;第三是培養方式不同,MBA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職業訓練,特別強調在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商業案例分析、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使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個性與心理、目標與愿望等方面的挑戰,更具有職業競爭的實力,而其他研究生則側重于理論學習、學術研究。
盡管MBA與其他研究生在上述方面存在區別,但目前在招生錄取和在校的教學管理方面卻是基本相同的:都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招生考試,按國家劃定的錄取線統一錄取;在取得學籍后按正規研究生標準進行教學管理;做學位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后取得學位。“現在MBA的授課教師,主要是那些既有高學歷又從事過多年實際管理的專家和教師”(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2004年第11期《再談應用寫作教師的自身實踐與研究》),這就更加顯示了MBA的重要性。
MBA教育最重要的特點是實用性,不重在灌輸知識,而在于決策及實用管理技能的訓練。因此其課程因各個國家、各個大學而不同。且內容經常在不斷的補充更新,從而能更確切地配合學生以及當今企業機構的需要,在教育中除了幫助學員建立全面的知識結構外,還通過商業案例分析、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培養學生操作技巧。許多學生都認為,MBA帶給他們的最大的收獲是帶給他們一種對新事物的啟發、思考能力并開闊視野,使他們對以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產生了新的看法和理解;MBA的課堂使他們接受了知識與技能,個性與心理、現實與愿望等方面的挑戰;同時使他們變得更具實力,對未來的事業與職位有了更高的目標。
MBA教育自誕生之日起距今已經有80余年的歷史了。在這近一個多世紀的變遷中,MBA教育逐步從經驗教育走向成熟,并形成較為完善的學科教育體系,在其產生、發展、成熟的歷程中,MBA一直都是世界教育界、企業界乃至公眾與輿論界都十分關心的一個熱門話題。它的理論基礎是經濟學,它的知識結構是不同領域學科的有機組合,它的研究對象涵蓋了企業經濟運作中的財務管理、資金籌措、投資、營銷和資源有效配置等各個不同方面,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運行的典型特征。
MBA發展沿革
MBA誕生于美國。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努力,它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優秀工商管理人才,創造了美國經濟發展的神話和奇跡。MBA被譽為“天之驕子”和“管理精英”,成為企業界乃至社會敬重和羨慕的特殊人物,甚至在公眾心目中被視為“商界英雄”。據統計,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的總經理、董事長等高層主管,絕大多數都是MBA。這一驚人的事實,是對MBA教育的成功業績的最好說明。MBA意味著超群的能力、膽識、品德;代表著財富、地位、權力、榮譽;預示著希望、成功和輝煌。
七十與八十年代,可說是世界各國MBA的黃金時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濟上處于好景,企業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特別是來自著名大學的商學院畢業生,MBA學位于是形成供不應求的現象。由于學生對MBA趨之若騖,世界各地知名與不知名的院校,紛紛設立了MBA課程,在美國,MBA課程更是數不勝數,形成了泛濫的情況的出現。平心而論,限于師資、圖書設備以及學生本身的學術根基薄弱等因素,某些院校的MBA課程,質素上確是有問題。八十年代后期為MBA的高峰期,到1991年,修讀MBA課程的學生開始略有下跌。其后若干院校對MBA課程進行革新,1993年開始報讀人數又再回升。
對外國(尤其是美國)MBA課程的批評,過去一直都有,但近年特別嚴厲。有的批評來自商界主管人士,有的則是商學院任教的學者。批評的焦點是各院校培養出來的MBA人才不能滿足商界的要求。簡單來說,商界所需要的企管人才要具備以下才能:具有領導技巧,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與人溝通,以及具有團隊的合作精神。 在學者當中,近年批評最激烈的首推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管理學著名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Henry Mintzberg)。明茨伯格認為:“MBA課程訓練出來的畢業生猶如雇傭兵,除了少數的例外,他們對任何行業或企業都沒有承諾感。這些MBA課程創造了一套錯誤的企業價值觀。”明茨伯格對著名的哈佛商學院“純”案例教學法的批評尤為猛烈,認為案例方法只訓練人們對自己幾乎一無所知的事務妄加發言(見“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此外,亦有批評者認為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強調個人表現,不重視團隊工作(teamwork),其強調評分法(每班低成績的學生須占百分之十)助長的個人競爭而不是團隊合作,因而導致企業不良的后果(見“Business Week”,1993年7月19日)。
除上述外,其他對管理教育的批評(包括MBA與BBA)尚有下列數項:課程的割裂性,畢業生溝通技巧差,以及缺乏商業首先等。
針對有關批評,各著名商學院進行了反思,并對MBA課程進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一)按綜合性(integration)原則設計了MBA課程,不是按職能(function)獨立分科講授,其中卓有成效的有美國的Babson學院等。印第安納大學商學院亦進行課程重整與綜合,減少重復的地方,使教材更合邏輯性。據有關資料透露,哈佛大學商學院把MBA第一年的十一門必修課程濃縮為四門綜合性課程(見“MBA Newsletter”,1993年11月)。明尼蘇達大學亦于1993年9月開始把MBA課程綜合化,并分為三個“核心”:基礎核心(Foundation Core)、職能核心(Functional Core)和領導才能核心(Leadership Core)。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