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2006年,也就是說在大約四年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排行榜”這樣一份榜單根本不可能出現,因為那一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本土企業只有區區18家。但現在,隨著中國境內各項企業社會責任法規和報告標準的涌現,情況已經明顯改變。2010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本土企業超過600家。面對這么多選擇,我們很遺憾這個排行榜不能囊括更多的企業。同時,也正是因為有如此多的公司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在連續四次進行企業社會責任調查之后,我們決定今年推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100排行榜”。
在2009年度“《財富》(中文版)/AccountAbility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調查”中,“認識缺乏”被選為阻礙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表現進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礙。媒體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參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鑒于此,《財富》(中文版)聯合銀則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InnoCSR)推出“中國企業社會責任100排行榜”,希望能推波助瀾,提升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在企業間和社會上分享優秀的企業社會責任案例。通過把每個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放在聚光燈下,社會責任表現突出的中國企業能得到應有的認可。通過這份排行榜,可以為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在華運營提供社會責任衡量標桿,并為彼此之間的比較提供依據。
《財富》(中文版)發布企業社會責任排行榜,是為了告訴中國本土企業和在華外資企業:這個社會對它們有怎樣的期望,它們如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期望此排行榜能發揮平臺的作用,促進企業和利益相關方的持續對話,幫助企業完成自身的變革,實現可持續發展。
排名 |
《財富》 中國500強排名 |
中國本土企業 |
行業 |
得分 |
1 | 36 | 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64.1 |
2 | 3 |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 | 電信 | 62.5 |
3 | 20 |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 | 高科技 | 62 |
4 | 1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石油與天然氣 | 56.3 |
5 | 15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5.3 |
6 | 23 | 五礦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3 |
7 | 18 |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2.6 |
8 | 37 | 中國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1.9 |
9 | 8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7.3 |
10 | 10 |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5.3 |
11 | 13 | 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44.5 |
12 | 26 | 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2.9 |
13 | 32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高科技 | 41.5 |
14 | 4 |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41.4 |
15 | 28 |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41.2 |
15 | 29 |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41.2 |
17 | 46 | 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41.1 |
18 | 16 |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0.8 |
18 | 57 |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0.8 |
20 | 7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0.5 |
21 | 35 |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 | 40.2 |
21 | 33 | 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零售 | 40.2 |
23 | 11 |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39.9 |
24 | 54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消費品 | 39.7 |
25 | 21 | 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 石油與天然氣 | 39 |
25 | 43 |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 | 39 |
27 | 30 | 鞍鋼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38.9 |
28 | 45 |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38.1 |
29 | 2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石油與天然氣 | 37.4 |
30 | 17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汽車 | 37 |
31 | 42 | 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35.8 |
32 | 34 |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35.2 |
33 | 47 | 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消費品 | 32.7 |
34 | 14 | 中國聯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電信 | 32.4 |
34 | 55 | 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32.4 |
36 | 24 | 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汽車 | 32 |
37 | 52 |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消費品 | 31.4 |
38 | 38 | 武漢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29.6 |
39 | 22 | 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29.5 |
40 | 63 | 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 | 29 |
41 | 6 |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28.8 |
42 | 51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汽車 | 28.1 |
43 | 9 | 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27.1 |
44 | 56 | 湖南華菱管線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24.6 |
45 | 5 |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23.9 |
46 | 61 | 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23.7 |
47 | 41 | 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22.7 |
48 | 49 | 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 | 21.8 |
49 | 12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電信 | 20.6 |
50 | 39 | 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18.1 |
在華外資公司50強
排名 | 《財富》 世界500強排名 | 外資企業 | 行業 | 得分 |
1 | 131 | 戴爾 | 高科技 | 67.6 |
2 | 2 | 荷蘭皇家殼牌 | 石油和天然氣 | 67.5 |
3 | 89 | 東芝 | 電子消費品 | 67.2 |
4 | 209 | 英特爾 | 高科技 | 67 |
5 | 81 | 巴斯夫 | 原材料 | 66.7 |
6 | 13 | 通用電氣 | 工業 | 66.6 |
7 | 32 | 三星電子 | 電子消費品 | 66.5 |
8 | 120 | 諾基亞 | 電信 | 65.8 |
9 | 23 | 福特汽車 | 汽車 | 64.9 |
10 | 264 | 夏普 | 電子消費品 | 63.5 |
11 | 65 | 松下電器 | 電子消費品 | 62.6 |
12 | 170 | 拜耳 | 原材料 | 61.8 |
13 | 121 | 聯合利華 | 日用消費品 | 61.4 |
14 | 30 | 戴姆勒 | 汽車 | 61.2 |
15 | 69 | 索尼 | 電子消費品 | 60.4 |
16 | 391 | 摩托羅拉 | 電信 | 60.3 |
17 | 1 | 沃爾瑪 | 零售 | 59 |
17 | 44 | 雀巢 | 日用消費品 | 59 |
19 | 66 | 寶潔 | 日用消費品 | 58.9 |
19 | 4 | BP | 石油和天然氣 | 58.9 |
21 | 402 | 理光 | 高科技 | 58.8 |
22 | 370 | 3M 公司 | 工業 | 58.7 |
23 | 16 | 大眾汽車 | 汽車 | 57.4 |
24 | 161 | 陶氏化工 | 原材料 | 56.3 |
24 | 301 | 愛立信 | 電信 | 56.3 |
26 | 78 | 現代汽車 | 汽車 | 55.8 |
27 | 237 | ABB 公司 | 工業 | 55.6 |
27 | 26 | 惠普 | 高科技 | 55.6 |
29 | 67 | 樂金 | 電信 | 55.3 |
30 | 51 | 本田汽車 | 汽車 | 54.5 |
31 | 465 | 華碩科技 | 高科技 | 54.3 |
32 | 216 | 佳能 | 電子消費品 | 54 |
32 | 487 | 宏電腦 | 高科技 | 54 |
34 | 455 | 金佰利 | 日用消費品 | 52.7 |
35 | 342 | 歐萊雅 | 日用消費品 | 52.4 |
36 | 40 | 西門子 | 電信 | 52.3 |
37 | 272 | 浦項制鐵 | 原材料 | 52 |
38 | 231 | 飛利浦 | 電子消費品 | 50.5 |
39 | 369 | 埃森哲 | 其他 | 50.4 |
40 | 479 | 三洋 | 電子消費品 | 49.4 |
41 | 146 | 三菱 | 汽車 | 49.2 |
42 | 418 | 阿爾卡特-朗訊 | 高科技 | 49 |
42 | 5 | 豐田汽車 | 汽車 | 49 |
44 | 47 | 日立 | 工業 | 48.7 |
45 | 48 | IBM | 高科技 | 48.6 |
46 | 22 | 家樂福 | 零售 | 48.5 |
47 | 63 | 日產 | 汽車 | 45.6 |
48 | 206 | 丸紅 | 工業 | 43.8 |
49 | 164 | 三井物產 | 工業 | 43.6 |
50 | 195 | 伊藤忠 | 工業 | 43.3 |
榜單說明
本排行榜是如何產生的?
2011年度 《財富》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100排行榜,由《財富》(中文版)聯合銀則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制作完成。為制作此排行榜,我們成立了研究評審委員會,其成員全程參與并主導本排行榜評分模型的構建。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