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在議論文中分析問題
不少考生寫議論文,不注意或者是不會對問題作出具體分析,常常是觀點+例子,致使文章蒼白乏力。寫議論文,分析問題是極其重要的論證手段,不把問題分析深透,就看不出論點和論據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論據也就不能論證論點了,文章也就沒有說服力了。
下面介紹幾種在議論文中分析問題的方法。
1.用對比的方法分析問題
請看《假貨泛濫古今談》一文
假貨泛濫古今談
馮佐哲
目前我國正在轟轟烈烈地掀起了打擊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保證商品質量,維護消費者利益的新高潮,迎接加入WTO.在經濟轉型期,某些人由于利益的驅動大肆制假、販假,可以說幾乎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甚至為了高額利潤,他們可以不顧別人的死活,惟利是圖,為所欲為,也就是說到了常言所說的“圖財害命”的地步。現在商品“攙雜使假”、“坑蒙拐騙”的事,處處可見,幾乎是假貨滿天飛,無孔不入,無處不是,到處泛濫;偽劣產品、假貨可以說涵蓋了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面。
其實,制假、販假并非從今日始,古今中外蓋不能免。就拿我國古代來說,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假錢”(如,私鑄的假“五銖錢”,后來歷朝歷代也不斷有“私鑄”的假錢出現)。清代乾隆時期制假、販假的事相當普遍,正如當時著名學者洪亮吉在其所著《卷施閣文甲集》卷一,《形質篇》中所說:“古之時,飲羊飾哺以為偽矣。今則削木柿作米,鴨由絮假調五味而出售,靴化紙充雜六街而出市,有人意計所必不及者矣。”由此可見,當時也是假貨充斥市場,到處泛濫……可是,筆者以為古今制假、販假有所不同,首先古代制假、販假沒有今天范圍廣,涉及面大,種類繁多。今天假貨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防不勝防;其次,古時制假工具簡單,容易識別;而今天制假多是用機器,大規模生產,產品往往可以假亂真,那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般人很難識別,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剛剛加上“防偽標識”,它們馬上也會用上……再有古代很少有“地方保護主義”保駕護航,而今天個別地方,個別當權者,為了增加地方收入,甚至為了個人從中撈到好處,于是充當了制假、販假的保護人。此外,還有一些區別,這里就不再一一羅列了。
為什么制假、販假屢禁不止,屢打屢現,成為頑癥?為什么某些人敢于冒天下大不韙,傷天害理,制造假貨,以致危害人們生命?筆者認為治理這個問題,不能光治表,而不治本;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會硬,一會軟,要法治與德治結合。以往抓住一個制假、販假者,僅僅是罰款了事,很少繩之以法,也無法可依。這樣被罰者往往過后仍操舊業,為了彌補他過去的損失,更要變本加厲地干,結果倒霉的仍然是消費者。現在國家應加大治理力度,重拳出擊狠狠打擊制假、販假的行為,并要立個法,從根本上杜絕其產生的土壤,鏟除它的保護傘,如果要罰就罰他個傾家蕩產,使犯法者想起來就心驚肉跳,不能叫他們輕易恢復元氣。同時也要經常對公民進行基本道德規范教育,加強人們“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觀念。這樣久而久之,堅持下去定會取得顯著效果。
在這篇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可是,筆者以為在今制假、販假有所不同,首先……其次……再有……”這從三個方面古今制假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制假,販假,自古而然,只不過當今有過之而無不及罷了!在此分析論證基礎上,接著一段寫“筆者認為”,怎樣打擊制假,販假,文章就很有說服力。
這種對比分析,還可以有正反對比、中外對比、前后對比等等。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很多人在備考MBA時第一首選是自己備考,但是根據實際情況顯示這種備考方式最終成功率不到30%,所以建議大家抱一個課程學習備考,因為下面三個原因絕對讓你信服!
雖然MBA是一項投資比很大的項目,為了能夠順利入學,多數考生也不會多加考慮花費額外費用報讀輔導班,但是也有人擔心報讀輔導
很多報考MBA的同學,經常詢問是否需要報輔導班,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1、你沒有過多時間復習報讀MBA的同學大多數都是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