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金融時報》發布2010年EMBA項目全球百強排行。其中中國項目占11席,且力拔頭籌,遠超其他發展中國家。乍看中國商業理論和實務,都屁股掛暖壺,有一定水平。
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鄒韻指出,這些中國項目,其實大多是中外合作辦學。其中也大多不是內地,而是香港。第一名即香港科技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合作項目。內地只有中歐國際商學院一家上榜。合作看似對等,但即使香港商業和商科教育都領先內地,還是跟美國有很大差距。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項目也普遍如此。
我更關注的是,雖然手頭沒有數據,MBA中國項目的全球排名肯定顯著低于EMBA排名。也許可以用上面的邏輯解釋,MBA相比EMBA低端,所以多內資而不是合資。但合資的學費也貴,我覺得還有需求的原因。
低的不只是價格。MBA招生要求兩年工齡,處于職業生涯早期。而EMBA學生已進入中期,且升遷到相當的級別。但既然上位,在實踐中學到管理,證明能力,又何必讀?MBA也有種說法,其含金量主要在畢業后三五年,再以后靠業績。當然活到老學到老,但企業內外有很多更實用,時間更靈活的培訓項目。
總之商科教育應該是手段,以MBA為主。但西方的先進經驗越先進,離中國的現實就越遠。科特勒的《營銷管理》有亞洲版,不如腦白金給力。MBA學生還指望上課經營關系,到EMBA的層次,能搞的關系差不多都搞了,想搞的上這個課多半也搞不了。
一些高管如同官員,派秘書代讀。說明在中國,更多是目的,就是要拿這個文憑,也和官員在職進修一樣。西方的人生觀是整合的,學習整合于職業規劃。中國的人生觀是支離的,追求各個局部都圓滿。唐駿已經爬上去,還是放不下。中國企業家們大多出身草莽,受教育有限,就更糾結。
有需求就有供給,商學院就是教這個的,造成EMBA中國項目大躍進。這種國別統計,就像GDP也計入外企產出。外企得到市場和人才,我們得到GDP和污染。合作外方得到學費,我們得到虛榮,也包括EMBA項目全球榜的虛榮。
也造成商科教育倒掛,一個EMBA的投入,可以供好幾個MBA。中國企業不缺高管,缺大量的中層。中國商科教育反映中國教育,又反映中國社會。孔丘以來就是精英教育和社會。分稅制和擴招向高等教育傾斜,基礎教育投入不足。醫療、房產等等,也都是損不足而補有余。
耐人尋味,鄒韻強調,除了中歐,內地名校包括北大,也就是他所在的學校,均無上榜。訴求本位利益,不只是單位的,也有民族產業的。很多行業都已經發出類似的聲音。但或許應該從更高的層面,反思一下EMBA乃至MBA在中國的虛火。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在職MBA學費排行榜,西南財經大學學費3萬元,授課有周末班和集中班,3年學制,獲雙證;北京林業大學學費2.2萬元,同樣授課方式與學制,也獲雙證;香港亞洲商學院學...
在職mba是什么學歷?在職MBA是國家認可的正規研究生學歷,畢業獲碩士研究生畢業證+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雙證),學歷層次明確為“研究生”。法律效力、社會認可度與...
在職MBA報考面試技巧包括:深入了解所申請的MBA項目、梳理個人經歷,突出亮點、模擬常見面試問題、展現團隊協作與領導力、注意儀表與禮儀、準備好問題并積極互動、冷...
在職MBA項目獎學金政策:香港亞洲商學院線下面授班最高減免1.38萬元學費。MBA、EMBA的線上、面授班都有不同額度獎學金,政策亮點多。申請攻略包括三重價值評...
本文深入探討報考在職MBA對拓展人脈的作用及核心優勢,分析其人脈圈層的多元性、資源整合價值,結合課程體系、師資力量、行業合作等維度,闡述在職MBA在職業發展中的...
在職mba報名遵循“院校自主招生、專業定向培養”原則,需完成信息提交、資格審核、繳費注冊三步驟。部分院校有特殊要求,如提供證件照、企業推薦信等,還提供團隊報名優...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