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杜拉克在1990年發表的《走動式管理——向外走!》(ManagebyWalkingAround-Outside!)一文中這樣說道:“大約40年前,我第一次建議高層‘在周圍走動’,即走出辦公室,去和公司內的其他人交談。當時這是正確的建議,現在這樣做就錯了,是對經理人最稀缺資源的浪費。因為現在我們知道如何使信息在組織內上傳。依賴走動式管理會使經理人產生虛假的安全感:它使他們相信擁有信息,而其實他們知道的不過是下屬想讓他們聽到的。而現在正確的建議是,經理人應向外走動式管理。”所謂“向外走”,就是到公司的客戶那里去,到供應商那里去,到投資者那里去,到政府那里去,甚至是到競爭對手那里去,并且要有意愿和勇氣,到國外去走走。在杜拉克看來,美國人斯隆(AlfredP.Sloan)能夠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把通用汽車建設成為世界第一的汽車制造公司,實際上是靠和顧客一起工作干出來的。
無獨有偶——麥當勞快外店創始人雷克羅克,是美國社會最有影響的十大企業家之一。他不喜歡整天坐在辦公室里,大部分工作時間都用在“走動管理上”,即到所有各公司、部門走走、看看、聽聽、問問。麥當勞公司曾有一段時間面臨嚴重虧損的危機,克羅克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職能部門的經理有嚴重的官僚主義,習慣躺在舒適的椅背上指手劃腳,把許多寶貴時間耗費在抽煙和閑聊上。于是克羅克想出一個“奇招”,將所有的經理的椅子靠背鋸掉,并立即照辦。開始很多人罵克羅克是個瘋子,但后來不久大家就體會到了他的一番“苦心”。他們紛紛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開展“走動管理”。及時了解情況,現場解決問題,終于使公司扭虧轉盈。
再比如——日本著名企業家土光敏夫接管東芝電器后,他針對公司每況愈下的狀況,一改前任的管理方式,堅持每天上班時向員工問好,在生產線和員工面對面交流,傾聽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在工作之余,他經常和員工一起吃飯,閑話家常,關心員工的衣食住行。日子一久,土光敏夫竟能叫出所有員工的名字。員工十分感動,士氣大振,東芝電器很快走出困境,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
土光敏夫成功的秘訣是“走動式管理”,即領導者到銷售一線去,到供應商那里去,到投資者那里去,甚至到競爭對手那里去。
中國呢——娃哈哈的宗慶后一年有200多天在市場上進行走動,拜訪經銷商,而今年剛受到成長瓶頸制約的聯想少帥楊元慶也是頻繁地去拜訪經銷商,格蘭仕的梁慶德“德叔萬里行”亦被傳為佳話。張瑞敏也應當是中國企業領導人實行走動式管理的典型代表了。
不過,傳統的走動管理有時一兩句話很難溝通清楚,特別是遠距離管理時,走動變成了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譚小芳建議我們的經理人除了打電話之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這個方式,來解決這個難題。一個是可以通過發郵件的方式,把銷售管理報表、市場問題等在規定的時間發過來,便于銷售管理人員把握進度,及時調整方向與策略。二是可以通過建立區域銷售人員QQ交流群的方式,在規定的時間內,大家都上網,交流工作的心得與體會,尤其是成功,甚至包括失敗的,都在網上共享一下,好的經驗,讓大家都來學習和借鑒,不好的方面,大家引以為戒,從而可以盡量避免“重蹈覆轍”,減少摸索的成本與代價。網上溝通法,是一種高效的交流方法,很多外資企業,都通過設計銷售管理表格文檔這種方式,快速傳遞信息,大大提高了銷售管理者的辦事效率,起到了很好的管理效果。
總之,走動管理——是國內企業完善企業管理體系,做大做強做卓越的不二法門。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