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成都武侯祠,深感劉備及后人對諸葛亮的愛戴。實際上,從歷史資料來看,諸葛亮的業績并不好。戰果上,窮兵黷武,六次北伐,六次失敗。戰略上,《隆中對》在毛澤東看來,并不高明。毛澤東歷來主張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而《隆中對》誤在分散了本來不強的兵力。陳壽在《三國志》中感嘆:“概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能力和業績并不出眾的諸葛亮,為什么深得劉備賞識呢?除了諸葛亮的很多長處,例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敬業精神以外,我認為,諸葛亮的上行管理(up management)能力是一個重要原因。
上行管理能力,是與上級建立信任關系的能力。這種信任,體現在上級對其品德的放心以及對其能力的肯定。企業高管不可能單純依靠上行管理而為企業帶來成功。只有上行管理能力,而沒有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的領導人才,我稱之為“偽領導人才”。這種人,大企業,特別是跨國大企業多。
雖說上行管理能力不是領導力的核心,但是上行管理不好,連為企業帶來成功的機會都沒有,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
比如,韓信、岳飛,都在上行管理能力上有重大缺陷,這種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注定兩人的悲劇命運。
而本月初,上任才六個月的通用汽車CEO Fritz Henderson辭職,據媒體報道,也是與董事會關系惡化所致。國內眾多空降私企的CEO的失敗,也多與上行管理有關。
因為上行管理能力如此重要,所以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兩次撰文《如何管理老板》 (How to manage the boss?)他老人家給經理人提了三個建議:
第一, 不要讓老板吃驚,不論理由聽起來多么冠冕堂皇。原因是老板喜歡控制局面的感覺,而討厭失控的感覺。我覺得德魯克的觀點非常有道理,特別是在信息時代,沒有什么時空障礙可以阻斷上行溝通。
第二, 多看老板的優點。老板之所以成為老板,必有其過人之處。
第三, 由衷地贊美老板。看來,德魯克也鼓勵經理人拍馬屁,不過“由衷”二字很重要,否則,稍微有點兒頭腦的老板都會覺得肉麻。在我這個心理學研究人員看來,老板也是人,內心深處也是一個孩子,對自己也沒有絕對的把握,所以需要定期的表揚、肯定。
上行管理并不是一味受制于人,下級可以選擇、炒掉上級。
什么樣的老板不能跟,而且一旦誤跟,必須炒掉呢?根據我的經驗,有兩種老板不能跟。第一,違法亂紀、總在守法與犯罪的灰色地帶游走的老板不能跟。頂頭上司犯罪,下屬很難獨善其身。玩火久了,必引火燒身。這個世界,還是有很多奉公守法也能賺錢的行業和企業的。第二,喜怒無常的老板不能跟,除非你有受虐傾向,或者你沒有才能,只好靠忍氣吞聲、低三下四混飯吃。老板的情緒管理好壞,決定下屬的工作環境,乃至生活質量的好壞。
我提出領導風格研究框架——二十三對領導風格維度,其中三對是上行管理維度:參與-待命(與上級關系的主動性)、獨立-求助(與上級關系的距離感)、爭取-讓步(與上級的權力分配)。
參與,即主動與領導溝通自己的工作,并提出建議。這種方式,做得多了,領導不勝其煩。待命,即完成領導的指令之后,靜候下一個指令。這種方式,做得多了,領導覺得下屬不夠主動。
獨立,即遇到困難,不輕易向領導尋求幫助,而獨立完成任務。求助,即遇到困難,及時向領導求助,包括澄清領導意圖,請求更多資源配置。獨立過分了,容易做砸事情;求助過分了,容易顯得無能、不能獨當一面。
爭取,說的是發現領導判斷有誤,據理力爭。讓步,說的是聽領導的,哪怕領導的判斷是錯的。爭取過多,讓步過多,都讓領導不滿。
所以,如何在“參與”與“待命”、“獨立”與“求助”、“爭取”與“讓步”之間達到平衡,是上行管理的藝術。
但不難看出的是,上行管理比下行管理難得多。為什么?主要是因為上級與下級之間固有的三個落差:權力落差、信息落差、智力落差。
權力落差:上級就應該說了算,下級就應該聽上級的,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對話中,上級可以打斷下級,下級不可以打斷上級,否則,就是不職業。上級誤解下級,一定是下級沒講清楚;下級誤解上級,一定是下級理解能力差。
信息落差:上級因為職位關系,站得高,所以看得遠。因此,下級很難判斷上級的判斷到底是否準確,所以,不可貿然提出不同意見,教導上級。
智力落差,則分兩種情況:上級智力高于下級,下級智力高于上級。前者好辦,后者,則需要下級格外用心。自以為智力高于上級的經理人,我建議他重新閱讀上文彼得德魯克的三條建議。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