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給部門做招聘,一方面會讓HR到招聘網站上發招聘簡章收集簡歷,一方面我自己會找一些業內的朋友做推薦。這些業內的朋友包括一些在行業交流會上認識的朋友,有一直保持聯系的獵頭朋友,還有自己以前的同事等。因為招聘的崗位只是一個中端級別,所以朋友們推薦的大部分都不太合適,主要就是級別太高。
有一個前同事知道我在招聘就試探性地問我A是否合適,A是他的下屬,也是我以前的同事。A已經超過35歲,而且是剛生完孩子,關鍵是能力的確比較一般,我跟她共事的七年多時間里基本上看不到她提升,感覺是一直在吃老本。我估計是因為前公司在清退一些績效差的員工,她也在列。雖然是老同事,我也很同情她的處境,但是我們公司是一個創業公司,并不能接受養老型的員工,況且她剛生完孩子,年紀也比較大了,心思很難投入到新工作中,更不用提會積極地學習新東西了。所以,我只能婉拒了前同事,聲稱我們現在只招90后,其實這也是事實。
但是A的境遇卻引發了我的思考,她是如何把自己混成了待淘汰的老員工的呢?
我依稀記得自己剛入職的時候她還算得上部門里的老員工,有新員工來的時候還到別人的導師,而且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小組長,帶幾個人的小團隊。應該說她的起點并不是很低,只是這個時代發展得太快,我們這個行業如果停止學習和思考,不去精進自己就很容易被別人超過。
A在我印象中不是一個工作特別主動的人,尤其是她在小團隊的時候自己的能力基本上處于一個停滯的狀態,在之前那個公司講究吃苦、學雷鋒、凡事要沖在前面,但是她給我的感覺就是業余生活很豐富,工作上沒有很出彩的地方。特別是在一些關鍵的項目上,她都沒有突出的貢獻。前公司有個說法是兩個人拿三個人的工資干四個人的活,但是看不出來她真正能做到這點。
有段時間部門來了不少外國專家,經常會指導大家工作或者搞一些培訓分享,她的英語不夠好,所以也失去了很多提升的機會。漸漸地,她跟同期的其他同事差距越來越大,包括她的徒弟在職級上都漸漸超過了她。
后來我離開了上一家公司,雖然已經很少再聯系,但是在那個新人輩出的公司,相信她也漸漸淪落到一個能力一般的老員工了。
前不久聽聞前公司要清退34歲以上績效欠佳的老員工,她剛好符合這個條件,首先本身年齡已經偏大,其次是一直以來都沒有很突出的成績,能力提升也有限,再加上生孩子會有超過大半年沒有工作,如果回到工作崗位也不在狀態,那么從公司的角度的確沒有必要養這樣的老人。
但是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個從質變到量變的過程,她從入職到現在面臨被辭退有超過10年的時間,并不是公司不給予她機會,而是她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知道跟她同期的另外兩個同事,早就成為了主管和業務骨干,而且級別可能已經比她高了至少3級。
從A的情況我也看到了職場中的35歲現象,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企業沒有道德辭退奉獻了青春的老員工,可是企業何嘗不是想留住真正有能力,真正產生價值的老員工。如果明明給你提供了很好的平臺,你自己明明有很多年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結果你選擇混日子,最終面對中年危機又能怪誰?
所以,醒醒吧,沒有人會一直為你的不進步買單,你沒有那么多選擇,你得到的結果就是你的選擇。
相關推薦:
特別聲明: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