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私立教育源遠流長。遠在2400年前的春秋時期,孔子等就開始興辦私學。戰國時期,形成了以儒、墨、道、法為代表的私學“百家爭鳴”的局面。自此以后,私立學校在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982年11月26日,彭真委員長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所做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改草案的報告》中提出“兩條腿”辦教育的方針。1985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地方要鼓勵和指導國家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這個時期出現的民辦教育多是非學歷的文化補習性質的培訓機構。
1992年以后,隨著DXP同志視察南方講話的發表,中國加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同年召開了中國GCD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報告指出“鼓勵多渠道、多形式社會集資辦學和民間辦學,改變國家包辦教育的做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規定“改變政府包攬辦學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國家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依法辦學,采取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民辦教育推進到中、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領域。
1997年,國務院頒布《社會力量辦學條例》,這是新中國第一個規范民辦教育的行政法規,標志著中國民辦教育進入了依法辦學、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新階段。1997年中國GCD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政府加大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力度。1999年夏,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會議決定,在我國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教育格局。截至2002年底,中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已經發展到6.12萬所,在校生總規模已達1115.97萬人。其中,民辦高等教育機構1202所,民辦普通中學5362所,民辦職業中學1085所,民辦小學5122所,民辦幼兒園4.84萬所。經過短短20年的發展,中國目前民辦學校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校生總量上都已遠遠超過了50年代的私立學校,而且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2002年底,《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我國民辦教育又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據統計,2003年全國各級各類民辦學校(教育機構)共7萬余所,在校生1416萬人。其中,民辦幼兒園5.55萬所,在園兒童480.23萬人;民辦普通小學5676所,在校生274.93萬人;民辦普通初中3651所,在校生256.57萬人;民辦職業初中54所,在校生2.28萬人;民辦普通高中2679所,在校生141.37萬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1377所,在校生79.31萬人;民辦高等學校175所,在校生81萬人;民辦的其它高等教育機構1104所,注冊學生100.40萬人。另外,有培訓機構10631個,參加培訓人次393.81萬。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