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1月17日《北京青年報》D1版,看到一篇《危機四伏考量民辦學校轉身能力》文章,內容是幾位專家和民辦高校領導研討民辦高校今年招生工作帶來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其中有我院副董事長、黨委書記余臨的講話,現將報紙的原文摘編整理如下,以供全院師生學習。
今年民辦高校招生總人數只有往年的50%左右,一時間民辦學校的發展危機浮出水面。實際上,早在今年招生危機爆發之前,提供非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就已經出現了“倒閉潮”。截至2008年,全國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共有866所,比2003年減少了238所。今年招生危機的爆發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民辦院校能否走出這一尷尬的境地?隨著采訪的深入,民辦教育體制內存在的種種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民辦院校生源銳減,規模急劇縮水
盡管民辦高校不遺余力地大打招生牌,但今年的生源銳減卻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對此,不少民辦高校的負責人和專家卻一致表示,這種情況是必然的,在幾年前他們就預測過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北京培黎職業學院黨委書記余臨說:在民辦學校最火熱的時期,北京發展了100多所。而到現在,只有20-30所左右經得起沖擊。一直以來,民辦教育這盤棋下得很亂,沒有精確規劃就著手辦理,學校摸著石頭在水里行走,管理部門摸著石頭管理,社會摸著石頭觀望,大家都沒有明確的規劃和完善的準備。此外,這個行業自身管理混亂、魚龍混雜,最后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
●市場主體轉變,考量民!稗D身”能力
余臨書記認為:市場主體的轉變考驗民辦學校。以前教育市場為賣方主體,教育需求不斷擴大;但現在民辦教育市場的容納量足夠了,主體轉為買方市場,尤其對于民辦學校來說作用更加強烈。”,“現在出現招生規模問題,需要冷靜的‘練內功’,應該集中精力搞好專業建設,就業問題,不作虛假宣傳,努力創造越來越好的口碑,才能贏得社會認同。大多民辦學校都是以招生為生存的基礎,這是很大的弊端,F在應該脫離這根拐棍,把學校的內在建設搞好,不要依靠外在條件。
●兩極分化明顯,民辦高校出路何在?
余臨書記預計,未來的民辦高校招生規模還會繼續下滑,但這并非表示民辦教育是夕陽行業。民辦教育永遠沒有夕陽,現在只是因為市場需求而呈現出的螺旋式上升。想要讓生命力旺盛,就需要不斷的施肥,澆水,灌溉,休養生息。特別在經濟危機形勢下,只要民辦教育做好規劃,這不是“!保恰皺C”,是學校提升信譽口碑的機會。未來的民辦教育不會以招生為生存的基礎,而是看自身的質量和口碑!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