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11月27日,北京吉利大學教育改革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啟動大會在國際報告廳隆重召開。執行校長王興貴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副校長劉華松教授主持會議。
啟動大會上,吉利科研處處長、教育研究所所長蔣國華教授,校長助理趙開華,副校長蔣淮分別作主題報告。蔣國華教授指出,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以跨越式的發展速度, 已從精英教育階段進入了大眾化、普及化教育階段,就在這樣的新的十字路口,大學無論新舊、公民(公立民辦)、大小,都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相對于知識優勢,職業優勢、就業優勢、創業優勢正在日益走到臺前。吉利大學就是要緊緊抓住機遇,重新審視根深蒂固的知識教育傳統,把職業、就業、創意、創業、創新作為非研究大學的使命和天職,面向個人需要、適應市場變化,真正承擔起大眾化的使命,成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承擔者。
吉利大學校長助理趙開華以“我們不改革行嗎?”、“我們能成功嗎?”兩個設問開場,強調了此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教改將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產、學、研、教相結合,大力推行311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原來的基礎概念上,重新詮釋和修訂了311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努力把北京吉利大學辦成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突出特色的優秀民辦大學,實現學校“為了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的使命和“成為最受尊敬的民辦大學”的美好愿景。趙開華校長助理詳細闡述了“311”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方針、工作內容、實施辦法、保障措施與預期成果。
“社會發展變化沖擊高等教育標準和大學質量的底線,促使大學開始自覺地建立質量保障體系,以保障學校名聲、保障生源、保障教師、 保障畢業生就業、保障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在以“大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為題的主題報告中,蔣淮副校長介紹說,大學的質量保障模型,是一個周而復始、無限循環、不斷上升的 “圈”。它由計劃、實施、檢查、提高等 4 個階段組成;每個循環均歷經 4 個階段;第 4 個階段既是上一個循環的終點,又是下一個循環的起點,但是,這個起點是在比上一個循環更高的起點上,開始新的循環。它適用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所有單位、部門和工作層面。學校的所有工作都可以按照這個模型來組織和展開,可細分為10個方面,18個項目、137條質量標準。蔣淮副校長在講話中對吉利本學期質量保障體系建設要點進行了逐一介紹,并強調大學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建立從宏觀上講是為了保障高等教育的質量底線,從微觀上講則使一所學校所做的和它自己說的一樣。相信有董事會對學校變革的決心、指導與支持,有全校上下全員的參與和協調配合下,校、院兩級思想統一,行動堅決,領導得力,科學規劃,先易后難,分步實施,北京吉利大學質量保障體系必將不斷完善并全面推廣,將對提高北京吉利人才培養質量與辦學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執行校長王興貴作了題為“高校的質量與質量管理”的重要報告。首先他明確了質量與質量管理的概念,即質量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服務滿足學生、用人單位和社會明示的、通常隱含的或必須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質量管理是為確保高質量而進行的包括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以及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等一系列指揮和控制教育教學的協調活動。王校長指出,高職院校的產品是以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為核心的教育服務,接受這種服務的顧客是以學生為直接消費者的一個群體,因此學校教育既要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又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還要符合國家、社會利益。
最后,王校長要求學校所有干部積極行動,按學校部署推動學院、部門改革,以最優的質量、最高的效率完成改革;要求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改革、緊跟改革步伐、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為改革出力;要求全體職工:為改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教育改革與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啟動大會的召開從未來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全局出發,共同深入研究如何進一步加強吉利大學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為學校創造促進自身發展的有利平臺,這是學校教育改革和質量保障根本、長效的戰略性措施,對建立具有北京吉利大學創新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具有積極意義。
吉利大學副校長李克安、徐志國,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國慶,財務總監林裔雄,校長助理王培民、戴盛中、潘京蓉、劉艷、莊小健,教務長姜國忠等校領導及各學院、職能部門領導,教務科、學生科科長,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專業骨干教師一同參加了大會。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