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近日公布關系廣東下一個10年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外公布。近日,廣東省教育廳網站發布《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了廣東10年的教育發展目標,并規劃不同階段各層次教育的發展方針。《廣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將促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2020年珠江三角洲教育要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綱要》強調,要把促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
《綱要》關系廣東接下來10年的發展方向,但也是步步為營,分為三個階段性目標。2012年,全省普及小學到高中階段12年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超過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區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
2015年,全省普及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教育。2020年,全省高質量高水平普及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戶籍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進入普及化階段。珠江三角洲教育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廣東現階段高等教育毛入學為27.5%,2012年目標為30%,2015年為36%,2020年達到50%.
不同階段教育發展要點:
1.學前教育:2015年全省普及學前教育
《綱要》: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與民辦并舉的辦園體制。到2012年,每個鄉鎮建成一所以上中心幼兒園。逐步建立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資助政策。目標在2015年全省普及學前教育。
解讀: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州的學前三年入園率已經接近100%.但有數據顯示,現在廣州接近1500所幼兒園中,公立的只有約7%.該負責人表示,幼兒園的社會化發展至今,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主要有以下兩點,一個是加大公辦園的建設,另一方面,《廣東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完善各級助學制度中,首次提出要“逐步建立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資助政策”,也有助于普及學前教育。
2.義務教育:
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綱要》: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堅決糾正考試測評偏多偏難的傾向,各種等級考試和競賽成績不得作為入學和升學依據。逐步實現非戶籍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解讀:
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提出非戶籍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逐步實現”是實事求是的。今年廣州的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兒童有48萬,已經全部都“有書讀”,然而其中近30萬都在民辦學校,和國家提出的“以公辦學校為主”還有一定距離。該負責人表示,如果這30萬人都要進入公辦學校,以目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一下子難以實現,只能逐步進行。
3.高中階段教育:
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0%以上
《綱要》:2020年,全省高質量高水平普及學前到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全省高質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階段教育需求,建立起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多模式、多取向、開放型的優質普通高中教育新格局。
解讀:
為了保證高中階段教育有充足的學位,2010年廣東省力爭完成建筑面積380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2萬個以上。2011年達到85%的目標可以實現,2012年達到85%以上完全可以預期。廣州市在1990年全地區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已經提前達到“普及小學到高中階段12年教育”的目標。
4.職業教育:
建設“南方重要的職業教育基地”。
《綱要》:到2012年,基本建成省、市兩級職業教育基地。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為龍頭、以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集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于一體的職業教育新格局;校企合作日益緊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形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建成珠江三角洲與環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區域聯動、最具吸引力和高就業率的職業教育基地,形成各級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國際化程度高、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使廣東成為全國職業教育強省。
解讀:
“雖然取得了很多成績,但廣東職業教育的總體質量還有待提高。”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林潤惠指出,如師資隊伍、課程設置、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提高,“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到位”。
5.高等教育:
市屬高校將逐漸取消市內生源計劃單列
《綱要》:完善高等教育由中央、省、市三級辦學,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體制。加強省統籌力度,合理設置高等學校;理順有關高等學校的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取消市屬高等學校區域內招生比例限定,實行全省招生計劃統一配置使用。
專家解讀:
逐步取消計劃單列,意味著高校所在市的考生將不再享受到升學優惠。而“此消彼長”之后,省內其他地市的考生則會得到更多機會。
6.高等教育:高校要去行政化
《綱要》: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推進高等學校章程建設,逐步實行舉辦權與管理權、行政權與學術權、決策權與執行權和監督權分離,完善學校內部的領導體制、組織制度和評價制度。
解讀:
中山大學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導馮增俊教授認為,高校舉辦權與管理權分開有必要,現在是誰辦誰管理,很多權力難以分清。但也不能物極必反,矯枉過正。
7.民辦教育:落實與公辦學校同等法律地位
《綱要》: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學生與公辦學校教師、學生同等的法律地位。出資人不要求回報的民辦學校,享有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用地及其他優惠政策。出資人要求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享有國家規定的稅收及其他優惠政策。參照事業單位人員為民辦學校教師辦理社會保險。
解讀: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院長齊凱琴教授認為,民辦學校早就希望能與公辦院校享受同樣的待遇,這是大家的心聲。
招生考試部分
1.中考制度:推行“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校”
綱要:實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并作為高一級學校招生錄取依據的制度。探索多樣化的普通高中招生方式,包括推行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逐步提高分配比例;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或根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注冊入學。
解讀:
目前,家長們為了讓孩子日后讀上好高中、好大學,把壓力提前帶到了“小升初”的各種“擇校考”之中。廣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推行將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初中學校,實際上是為了避免“小升初”擇校考試過熱,以減輕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負擔。
然而,在教育界內部對于“高中指標到校”的作用也存在不同聲音。有人認為,如果高中指標到校解決了三成學生的問題,后面還有七成學生,只要學校資源存在差異,就一定會有選擇,“擇校”就一定會存在。因此要減少“擇校考”,治本的方法還是使學校的辦學條件、師資等盡量均衡。
2.高考制度:鼓勵高水平大學采取多樣化考試招生方式
《綱要》:“逐步建立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多元錄取的高等學校招生制度,探索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的具體方式。支持高水平大學采取統一考試、學校聯考、學校單考等多樣化考試招生方式,探索創新型人才選拔培養新模式;一般普通本科學校以國家統一考試為主要依據,結合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推進高等職業學校自主考試招生或根據高中階段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技能測試成績注冊入學;成人高等教育逐步由統一考試招生過渡到注冊入學。
解讀: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院長楊開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有些改革試點工作已經開展,如今年選取全省15所高職院校自主招收對口專業中職學生,使中職學生又多了一條升學途徑。“未來,本科招生還是以國家統一高考選拔為主,但有特殊專長的人才也能獲得一個成長的渠道。”楊開喬表示,無論是統一高考還是其他方式,首要的都是“確保公平”。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