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聯合國原副秘書長陳健做客中法交流學術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4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2015中法教育文化節開幕。聯合國原副秘書長、中國聯合國協會會長陳健應邀出席開幕式,并在中法教育文化節系列活動之中法交流學術論壇上發表題為“國際形勢與國際關系”的主題演講。論壇由蘇州校區黨委書記、中法學院院長、國際學院院長朱信凱主持。
陳健先生結合自身四十多年從事外交工作的經歷,從國際大環境、中國與主要大國的關系和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三個方面出發,與現場嘉賓探討了中國在新的國際環境下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陳健先生認為,從國際形勢來看,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社會信息化這三個潮流沒有改變,并決定了和平和發展仍然是新時代的主旋律,然而,三個潮流的負面效應也不容忽視。首先,經濟全球化導致資本要素在世界范圍內能夠較為自由地追逐高利潤率,而勞動力要素的轉移則受到諸多方面的約束,這造成了資本所有者越來越強勢,而勞動所有者愈發處于弱勢地位,其所帶來的問題在不同的國家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在發達國家表現為財富集中于資本所有者而沒有轉化為政府財政收入,而在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中國表現為“先富帶動后富”這條道路并非直通車,而是更多地需要依靠政府進行調控。其次,政治多極化造成了世界格局不斷變化和調整,處理復雜多變的局面難度空前,對于中國而言,在處理外交關系時必須認識到,中美關系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第三,信息化的突飛猛進,通過網絡,人人都可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一份子,使社會治理成本大大上升,政府控制社會危機的難度劇增。
談及中國與主要大國的關系,陳健先生指出,目前中國與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的關系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要從增強雙方戰略互信的角度出發處理中美問題,圍繞和平、經濟增長、改革、文明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中歐關系,正確看待中日關系中的歷史問題、釣魚島問題和安全問題。陳健先生特別強調,法國是啟蒙運動和反封建思想最徹底的國家,具有特殊的文化優越感和自豪感。中國和法國都積極倡導世界的多極化,有著諸多的相似點和共同主張,應攜手前行。
對于周邊形勢,陳健先生表示,中國變得強大,周邊國家需要有適應中國強大的過程;中國不會永遠克制下去,周邊國家也要有適應中國不再克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找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與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平衡點。
在互動環節,陳健先生分別就中日關系、南海問題、中國外交政策等問題同現場學生進行了深入交流。
陳健,籍貫江蘇蘇州,出生于上海,長期在外交部工作,是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后首批派駐聯合國的外交官,2001年起擔任聯合國副秘書長,是聯合國中任職時間最長、級別最高的中國籍公務員,并曾擔任外交部國際司副司長、新聞司司長、部長助理、中國駐日特命全權大使等要職。聯合國原秘書長安南曾經評價他“創造了聯合國歷史上最深刻的改革”。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