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42分鐘的《冥婚》,13分鐘的《后悔藥》,27分鐘的《漸凍人生》,8分鐘的《與蟑螂》,所謂“跨掉”的年輕一代用鏡頭拷問人性底線,3天,8個小時,19場人生大戲。5月27日中午12點40分,第二屆藝普影展在浙江傳媒學院的放映正式落下了帷幕。
秉承“Exchange&Explore”“Profession&Promotion”的影展精神,懷抱開拓大學生的視野并分享創作理念的目的,由浙江傳媒學院電視藝術學院主辦的第二屆藝普影展于5月25日在圖書館報告廳拉開帷幕。“第一屆藝普影展是由11級燈光班的于清學姐開辦的,她在臺灣輔仁大學交流時發現了一個普洛影展,認為很好,就借鑒了那個影展的模式。”第二屆策展人趙珂民表示,這是一種傳承,更是一種互動交流學習的過程,本次影展邀請到了香港與臺灣地區的優秀學生作品,與第一屆相比,無論從邀片數量和范圍,還是現場使用的三訊道實時導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次影展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歡迎,同時,學生處、教務處、團委、國際文化交流合作處也對本次影展給予了大力支持。
好故事,需要積累
整個影展以影片播放和嘉賓講解答疑為環節有序進行,每天一個老師和青年導演坐鎮現場,并與同學們展開討論。在觀賞完浙江傳媒學院張旋導演的《響堂山的孩子》后,現場同學就劇情設計提出了質疑,余老師解釋道:“其實這也是影片需要改善的地方,有些鏡頭上的把握還不夠精準,有些想表達的東西沒有表達好,細節也不夠完善。”同時余老師也指出,對于攝像、燈光專業的學生來說,劇本的創作是一個大問題,劇作能力需要提升的空間很大,所以更需要在制作上下更大的功夫。
知名導演尤小剛曾經說過:“想做導演的年輕人應該學會講故事,講故事最重要的是講究戲劇邏輯,人物、關系、環境、情節都需要——打磨。”然而這個令眾多攝影系男生頭疼故事創作問題,卻被青年導演陳驍強輕易破解。這個浙江大學在讀研究生本次攜實驗短片《沒有星期天的人》和同學們見面,這是一部懸疑類影片,女主得了一種奇怪的失憶癥,一周只有六天的記憶。漸漸地,她發現這不只是失憶這么簡單……這部片子劇情跌宕,讓觀眾跟隨導演的鏡頭而思考,對于這樣可謂“燒腦”的片子,陳驍強卻輕描淡寫地說道:“影片完全是原創。”他向同學們分享,平時有小的靈感都要記下來,雖然看起來沒什么關聯,但在日后品味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新的故事,故事就是需要日積月累。
用鏡頭聚焦生活
影展第二天,展示了來自各大高校制作精良的六部微電影作品。展會上的年輕導演在拍攝對象上都更偏向于社會底層,其中西南大學的劇情長片《冥婚》和北京電影學院的《安魂曲》則同時以冷門的冥婚作為背景。《冥婚》講述的是上世紀末北方農村兩個農家人掙扎與取舍的故事,殺女救子的悲劇讓整部電影彌漫著悲慘的氣氛!栋不昵穭t選擇了開放式結局,同樣是冥婚,但后者卻讓人在蔓延的絕望中看見了生的希望。
《安魂曲》的導演文牧野在交流中講到了自己對導演這一行業的看法,“在我眼里導演只分為兩種,一種是職業型,一種是作者型。導演是一種職業,而不是藝術家。導演只是在單位時間內向觀眾講盡可能多的事”。他認為如果有意向從事導演行業的更應該多關注社會,“我每天會拿出1個小時去瀏覽各種APP的社會類新聞,<安魂曲>就是一個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導演必須有一定的素材儲備,這些都有利于你從學校畢業以后比別人擁有一個更高的起點。”
展會結束后,來自電視藝術學院的張拓老師特意再次提到了《冥婚》和《安魂曲》這兩部電影,并且很吃驚那么年輕的學生,竟可以將深刻的社會題材拍得這么細膩。“<冥婚>的細節很飽滿,但是<安魂曲>的拍攝手法更顯專業和震撼,文導給了燃燒的紙人一個獨立的鏡頭,這個鏡頭讓人一瞬間就有了代入感,能夠直接聯想到精神層面的東西”。
時逢戛納電影節,侯孝賢導演在得到了比較好導演獎后接受采訪時講到“拍電影不在乎觀眾看不看得懂”,從而引發了廣泛爭議。“侯導以前是講故事的,他拍了很多你能看懂的東西,現在他找到了自己導演的一個理念和方法,于是他選擇了堅守,并不是為了故弄玄虛而讓觀眾看不懂”張拓老師這樣解讀到。談到中國電影的現狀,他又提及到中國電影就是缺了一口氣,“日本電影之所以能在世界電影史上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就是因為他將這口氣一直傳承了下去。中國電影要找到這口氣,并且堅持下去才能不被市場所左右”。
抓住靈感的翅膀
本屆影片除了各大高校的故事片,其中不乏充滿想法與創意的實驗短片。由浙江傳媒學院12級文藝編導班李文翊導演的眾籌公益實驗短片《Be nice》引起大家的關注,影片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巧妙地表現出生活中的蝴蝶效應,傳遞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正能量,F場觀眾對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充滿好奇,李文翊導演耐心解釋:“其實我們有分三個部分拍,并不是真的一個鏡頭到底的拍攝,長鏡頭也有分鏡,現場拍攝最考驗導演的則是對車輛行人以及劇組的掌控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
短短七分鐘,讓我們感受到一鏡到底創意的魅力,然而,被評為本屆影展最重口味的《與蟑螂》則顯得尤其創意十足。這部入圍第十六屆原創短片大賽實驗單元的片子講述了一個患有強迫癥的主人公與蟑螂斗爭的故事,真實的場景加精巧的后期制作,黑白的色調放大了男主角扭曲的內心和幾近瘋癲的狀態,讓整部影片的觀感很震撼,觀眾反響十分熱烈。導演陸政杰在談到創作片子的想法時說:“蟑螂就像生活中的困難,越怕就越會亂了方寸,最后就會導致像影片中主人公似的極端做法,所以面對恐懼要學會選擇,而不是屈服于內心而妥協。”
記錄,真實
紀錄片向來是影展的重要部分,雖然沒有像故事片一樣精美的畫面與音樂,但是它用自己獨有的深層含義慢慢帶領觀眾感受生活的真實。獲得第五屆中國大學生電影節紀錄片金獎的影片《巴扎邊上》也在此次影展中展出,導演為新疆藝術學院的地力木拉提·托合提等人,影片記錄了新疆葉城恰爾巴格鎮維吾爾族傳統手工藝品制作及交易畫面,面對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輩子的老手藝人,不禁擔心十幾年后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還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導演用冷靜客觀的鏡頭拍攝了手藝人的日常生活,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共鳴。資深教師梁世慶則提醒同學們在拍攝時不要帶有自己的情感色彩,在談到紀錄片是否應追求真實性時,他說:“現在純粹地追求真實性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真實性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他以BBC的紀錄片做例子,“一些由演員演出來的紀錄片同樣還原度很高,可看性還會增強,所以純粹的真實性并不是現在追求的方向,忠于內心的影片才是好片子。”
基于此,他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陳博文導演帶來的《漸凍人生》表示了極大的肯定。在選題上,導演結合社會現狀,選擇“漸凍人”這一特殊群體,用簡單的器材最真實地反映了漸凍人隱忍而又無奈的生活狀態。陳博文解釋道:“在中國最不缺的是可憐,我希望通過這部片子,大家能夠用正常人的心態去對待他們,平等地相處才是這個世界給他們比較好的安慰。”除此之外,導演還給予現場同學中肯的建議,拍攝時要組一支隊伍,團隊的力量遠遠大于一個人。
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生活百態,我們無法一一涉足,藝普影展,一扇打開人們視野的窗口,為浙江傳媒學院的影視發展做出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