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所謂專業選擇,實質上是對孩子未來之路的一種設計,也是對孩子人生舞臺的初步打造。古人云: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雖然現代社會選擇的多樣性和可變性已經非常盛行,但對普通人群而言,無論是改嫁還是改行都是需要決心和本錢的。那么我們到底干怎么選擇專業呢,今天育路網小編根據資料給大家總結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專業選擇的原則之一:應符合自身的特點
所謂專業選擇應符合自身特點,這不僅僅是指符合孩子的特點。建議從以下四個要素出發來思考。
1-1.孩子的學科偏好
由于不同孩子的學習經歷、學習習慣和思維傾向的不同,會對學科產生偏好。這種偏好對專業選擇有一定的影響,表現在孩子對專業的接受程度、開展學習的難易程度和從事該專業活動的持久性等方面。因此,家長要先了解孩子的學科偏好,仔細研究報考專業的學科特點和課程內容,避免選擇最不愿意或最不擅長的學科。比如,孩子化學不擅長,那就應該避免選擇化學化工、生物制藥和材料類等專業;物理不太擅長,應該避免機械類、電氣類等專業;數學不擅長,應該避免電子信息類、力學類、自動控制類等專業。如果沒有什么弱項學科,那就優先考慮強勢學科。
另外,學科偏好還不能直接用孩子的學科成績高低來判別,關鍵是尊重孩子的學科興趣。因為,有的課程由于其重要性或教師影響等因素,雖然當前孩子的成績是不錯的,但這并不代表孩子喜歡或愿意學習與此有關的專業。需要提醒的是,高中的學科真的無法涵蓋大學的專業領域,只能從大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分析可能的學科傾向。
1-2.孩子的個性特征
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自我意識的提高和人生實踐的豐富,孩子的個性特征會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化,但其基調仍基本穩定。討論孩子的個性特征和專業選擇的關系,主要是考慮是否與專業所面向的職業素養要求基本一致。一般個性活躍的孩子不適宜選擇需要長時間做比較枯燥事情的專業(職業),如:會計、圖書管理、生物技術等;做事相對比較宏觀,不注重細節的,不宜選擇土木工程、臨床醫學、考古等專業(職業)等;不愿意與人打交道的,不適宜選擇市場營銷、旅游管理、師范教育和管理類專業等。
應該說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個性特征是有全面了解的,如果不清楚也可以通過專業的測試工具來了解,如:卡特爾十六種個性因素測試16PF、SDS職業適應性自我測試等。但這些測試工具比較復雜,不建議高三家長過分使用。另外,這些測試結果也要用參考的態度來對待,不要過度迷信。
1-3.孩子的興趣愛好
專業選擇還需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此項關鍵是讓孩子喜歡學、愿意學,從而激發持久地所事本專業領域活動的動力。關于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選擇專業的說法,很多家長是贊成的,但我想提醒的是需要仔細考慮三個內容:
一是,有的孩子貌似有明確的興趣愛好,喜歡某類專業。這時家長需要仔細考慮這種興趣是否真實持久。一般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衡量:孩子能否主動、自覺地從事該方面的活動?在這些方面是否已經具有超出其他孩子的基礎?是否已經獲得過,能說明孩子具有這方面才能的成果等。如某孩子能自覺主動的學習計算機語言,并已經堅持學習了3-4年,且獲得過信息技術方面學科競賽省級以上獎項。那么,這個孩子如果喜歡計算機或軟件方面的專業,那才是真正的喜歡,否則家長就要冷靜對待了。
二是,孩子好像有某方面的特長,也對這方面比較感興趣,但未出現以上所說的情況。或者孩子只是現在才開始感興趣。那么建議家長在考慮選擇這方面的專業時,可以給以一定的權重,但不要給以較大的權重。
三是,孩子沒有什么明確的興趣,說不清自己的想法,這是90%以上孩子的表現,應該說是非常正常的情況。這時,家長可以采用分類排除法,即根據孩子不喜歡的程度,排除某類專業。注意,孩子對專業內涵是不了解的,家長應該從該專業面向的行業和職業入手,讓孩子排除。比如:醫生、教師、警察、秘書、工程師等。在職業描述時盡量具體一些,這樣孩子便于選擇。只要孩子不強烈反對,這類專業在本項權重上是等值的。
1-4.擁有并能利用的家庭資源
盡管大學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并非一定,同時在人生的過程中工作會發生變化,但如果在選擇專業時,基本不考慮以后所面對的行業和職業那是非常盲目的選擇。本子項設置的意圖是,如果家長有某些方面的資源有助于孩子的工作選擇和人生發展,那么可以向這方面考慮來選專業。比如:如果家長擁有部隊和警察等方面的資源,可以考慮選擇軍警類專業;如果家長擁有銀行、保險等金融業資源,可以考慮選擇金融類、統計類、經濟類專業;如果家長擁有行政資源,可以選擇中文類、管理類、法律類專業;如果家長擁有某種特殊行業資源,可以選擇地礦類、石油類、氣象類等專業?傊瑢I選擇可以充分發揮家長擁有的現有資源。當然還應該考慮這種資源是可以利用的才行。如果家長沒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那么,就應該避免選擇就業面比較窄的行業性專業。
專業選擇的原則之二:應符合對職業的期望
對絕大部分考生而言,所學專業基本決定未來的職業走向。因此,總是有很多家長會問:“孩子以后做什么工作”或者“學了某專業以后做什么”等問題。這里,首先需要澄清二種說法:
一是“學什么”和“干什么”沒有聯系。的確在現實社會中這一說法是能找到例證的。但仔細想一想總覺得不對勁。其實這里有些誤解,因為大學有很多專業設置是從學科體系出發的,并非直接對應行業、職業和崗位,所以會出現學了某專業的學生,會從事許多不同的工作。但這并不能說明專業選擇與未來職業無關,個人的認識是:有的專業其行業指向非常明確,如師范、金融、法律、醫學、化工、地質、建筑、土木等。有的專業是屬于具有某種技術屬性,適合于運用這種技術的各個行業,那么它們所對應的行業和職業就非常廣泛,如計算機、電子信息、自動控制、機械電氣、材料科學、工商管理等。還有的專業是屬于基礎科學性質,其和行業與職業的聯系就不那么直接,這些專業看起來各行業都需要,但實際上主要面向的是科學研究或人才培養的專門領域。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教育、心理、中文、歷史等。
二是從目前從業人員所學專業和發展現狀,推斷該專業的職業面向與現實價值,這是很常見的一種認識誤區。如某人現在從事金融產品設計領域的工作,但其專業是法律;或某人從事機械加工領域工作,其專業是材料科學。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但我們不能由此推斷法律專業可以面對金融領域,材料專業可以面對機械加工領域。當前職業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高收入高要求的專門化崗位。從單位招聘的角度看,大部分職位對專業領域是有明確要求的。另外,還有一種誤區,就是從某人當前的職位推斷某專業預期的崗位和收入。比如,某人學習的是審計專業,現在在上海某外資審計事務所擔任主任審計,月薪過萬,那么我們是否就可以推斷審計專業的崗位薪資都能如此?不能過于盲目推斷,具體原因大家都很清楚。
因此,影響人生發展的因素非常復雜,其中個人的境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這些因素都不是我們當前能主動選擇和控制的。既然專業選擇能基本規定未來行業和職業的大致范圍,那么我們就應該抱著慎重的態度進行。
2-1:對未來的收入預期。
收入問題應該是影響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并且不同的個體對于收入預期值有著不同的定位。本質上,專業與收入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能說A專業畢業一定比B專業畢業的收入高。但由于專業與行業、職業相關,所以,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就形成了不同專業畢業的收入差別。近年來金融、經濟、建筑、土木、通信、信息等專業持續火爆,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專業所服務的行業收入較高。所以,在開展收入預期思考時,建議關注以下內容:一是關注相同區域的不同行業、職業、崗位之間的收入差異,以及這些與專業之間的聯系度。二是動態辯證地看待不同行業、職業、崗位之間收入的變化趨勢。一般至少需要預測5-8年后的情況。比如某些壟斷性行業的開放競爭所引發的利潤下降趨勢、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工資和養老改革趨勢、某行業人才相對剩余所引發的起始收入下降趨勢、某行業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收入紅利上升趨勢等。三是關注起始收入與增長幅度之間的關系?傮w上個人收入是不斷增長的,但不同行業、職業和崗位收入增長的幅度還是有差異。四是注意比較投入與收入的比例關系,注重收益率。比如有的專業面向艱苦崗位,雖然收入較高,但付出也較大。有的工作收入是浮動收益的,那就需要觀察引起收入浮動的因素是否可控等?傊,以上信息的收集、鑒別、比較和判斷需要做一個有心人才行。
2-2:對職業聲譽的追求。
影響職業選擇的因素除了收入外,還有就是職業的社會聲譽,就是所謂職業的社會地位和人們的追逐程度。中國歷史上是個官本位的社會,改革開放以來又形成了逐利金錢的社會潮流。所以,社會上對公務員、白領階層、金融商業、文藝范角等十分熱捧。當然,具體到個體對職業聲譽的看法肯定存在不同的觀點,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好惡的標準。建議思考這一問題時,注意以下要點:一是防止“干一行、怨一行”的心理,總感覺自己的工作沒干頭,但其他人卻非常羨慕,如會計、教師、醫生、律師等;二是防止“暈輪效應”,就是所謂愛屋及烏的作用,感情用事,看不到某職業的不足。三是防止“霧里看花”、似知非清的道聽途說,不明就里,隨潮跟風。總之,要客觀、辯證、理性地看待。
2-3:對工作性質的選擇。
不同的工作具有基本穩定的工作內容和工作壓力,這就勾勒出了工作的基本性質。比如從工作對象看,有數據、設備、資料、文本、人員等不同的區別,從工作環境看,有車間、現場、辦公室、本地和外地之分;從工作的節奏看,有穩定無變化、波動且隨機、緊張有壓力、無趣而枯燥之別。當然,這里說的是工作的常態和基調,不排除短期的變化。顯然,如果2-1、2-2的問題已經解決,那么也許就有可能需要考慮本選項了。比如:有的家長不希望孩子學軟件工程,原因是技術變化快,工作后不斷學習的要求高,呈現出后浪總比前浪高的態勢。有的家長不希望孩子學醫,原因是工作壓力大,責任重,成才周期長,投入產出率低。有女孩的家長希望孩子做老師,因為工作穩定假期長等等,這些說的都是工作性質的選擇范疇。
2-4:對行業傾向的喜好。
無容置疑,每個家長都身處某一行業,豐富的社會經驗形成了對某些行業的特殊偏好,只要這種偏好有足夠充分而合理的理由,孩子也能樂意接受,選擇與該行業相關的專業應該是合適的。如果家長沒有明確的行業傾向,建議可以研究目標就業區域的產業發展規劃,尋求未來有發展前景的朝陽行業。當然,也不能過于相信有關規劃的預期,還需要考察該目標區域重點發展的產業基礎狀況,如果兩者相符,那么這個預期實現的可能就比較大。例如蘇州園區未來重點發展納米產業,由于其擁有強大的信息產業和精密加工產業基礎,以及中科院納米所、南京大學研究院、中科大研究院、東南大學研究院、四川大學研究院、武漢大學研究院、蘇州大學等人才培養與科研機構,所以,這樣的預期就相對比較可信。同時,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專業在園區未來將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專業選擇的原則之三:應符合人生規劃
其實,專業選擇最能和孩子的人生規劃相一致,這樣就有利于提高成才效率,控制系統風險。其中,需要關注的內容有以下4個方面。
3-1:符合孩子的成長路徑:
孩子的成長路徑目前雖然也只能大致規劃,但其中有些內容還是可以比較明確設想的,比如:孩子是否考研?考研目標的選擇?是否考慮出國學習?等等。這些目標的設定和職業選擇的方向,對孩子專業選擇是有不同取向的。如果傾向本科畢業就工作的,最好避免選擇基礎性專業和技術含量高且復雜的專業,并重點選擇需求量大的專業。因為本科主要面向的是一線崗位。如果希望研究生畢業再工作的,結合職業選擇的想法,可以選擇比較側重寬厚基礎訓練的專業,但并不局限于基礎性專業,最好能同時兼顧行業應用。如類似于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金融學、經濟學、管理科學等大類專業。如果希望出國讀研的,還要考慮國外高校招生相對較多的專業,避免選擇中外對接困難的專業。
3-2:規劃孩子的工作區域:
每個人都工作生活在某個區域或城市,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因,其產業結構和人才需求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選擇專業時加以注意。比如,目標區域沒有大型的飛機制造與設計單位,那么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似乎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學車輛工程的,如果目標區域沒有大型的車輛生產企業和成熟的配套零部件生產商,也許只能應聘汽車銷售企業或車輛維修企業,這樣就限制了事業發展的空間。同理,目標區域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區域內集中了一批該行業的龍頭企業,那么選擇電子信息類專業就比較合適。另外,類似經濟學、統計學、金融數學等適合于總部經濟的專業,也需考慮事業發展的平臺空間和區域的問題。當然,至于為什么選擇某區域作為目標工作區域,就不是本文討論的問題了。
3-3:有利于未來職位發展:
其實,行業所帶來的工作收入和事業發展的差異要比崗位所產生的影響小。比如,假設銀行業的初級崗位比制造業初級崗位的收入高,但其職位升遷困難,而制造業職位升遷較為容易,那么3年后,在制造業工作的收入也許就比銀行業要高了,其事業的成就也更大了(注:僅作為舉例說明,不代表真實狀況)。因此,如果預期是職位升遷比較困難的職業,那么在選擇其所對應的專業時要注意斟酌。如:某些行業或單位,人才集聚,競爭激烈,如醫生、高校教師、公務員等,其職位升遷是有一定難度的。再如:某些職業對從業者的專業沒有明確要求,入職的專業無門檻,這樣就必然帶來各種系統外的風險,如營銷崗位,在初中級職位上,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的和其他專業畢業的,其比較優勢并不明顯。
3-4:兼顧未來的職業遷移:
職業的穩定性是大家都很期盼的,但事實上,根據當前社會的發展趨勢看,職業變遷即(跳槽和重新擇業)并不罕見。因此,如有可能,在選擇專業時,盡量兼顧專業所覆蓋的行業要寬,避免選擇行業局限性較大的專業,如交通運輸、航海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采礦工程、科學教育、考古等。這樣,專業就業的領域和事業發展的空間就比較寬廣。當然,事物都是兩方面的,因為專業面寬,開設的高校多,也可能因此而面對更多的競爭者。
其實專業選擇本身無所謂對錯,其結果也談不上好壞,只有合理與否的考量。另外,不同人的選擇結果之間也不能簡單比較,因為各人情況不同。所以,我們與其盲目地羨慕他人選擇的結果,不如花時間思考自己作出選擇的理由和路徑。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