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影片中,律師是智慧、正義、理想、財富的完美結合,他們唇槍舌劍、口若懸河的主持正義,維護著當事人的根本利益。一位法學專業的同學在博客上這樣寫道:“我當時選擇法學專業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某事務所的合伙人黎學寧律師介紹說,法學(又稱為法律學或法律科學)是研究法、法的現象以及與法相關的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于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是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的學科。我國現代法學屬于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不一樣。
法學本科階段的學習重在學習一種語言方式即法律語言。了解法的形式是什么,法學的研究方法,法是如何運用和發揮效力的。其開設的專業主干課有法理學、憲法、民法、刑法、中國法制史、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等。
專業與就業——主要領域與薪酬
近年來,法學專業一直是文科生報考的熱門。但結合麥可思公司《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調查結果來看,高考熱選專業的實際就業情況并非與填報時一樣“火爆”。2011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最低的是法學,就業率為86.8%。另外,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公布的2011年本專科專業就業狀況顯示,法學專業就業率僅在C+區間,就業率為75%。
法學專業雖然是文科中的熱門專業,但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在上個世紀末就已顯現。由于法學專業投入少成本小,有師資就可以開展教學活動,有條件的學校基本都開設了法學專業。1997年恢復法學教育時,全國只有3所大學設有法律系,每年招收200多人。2001年,全國設有法學本科專業的高等學校為292所,2005年增長到559所,如今全國已有610所高校開設法學專業,每年法學畢業生達到10萬多人。
傳統觀念認為,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會從事法官、檢察官等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職業。因此,很多家長和考生偏愛法學專業。報考法學專業也希望畢業后做法官、檢察官、高校教師等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實際上,這些工作對院校背景或學歷水平都有相當高的要求。隨著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公、檢、法等單位人員逐漸飽和,從2002年開始,法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低于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
一、公務員
主要包括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由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的設立,使得本科生要想成為法官、檢察官,必須在畢業后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畢業證”不是“職業準入證”。司法考試可以說是法學專業畢業生最重要的考試,這個考試過關率在30%左右。當然,想進入公、檢、法這樣的單位,除了需要通過司法考試外,還要通過公務員考試。
二、律師
律師既不像公務員隊伍那樣難進,又是法律專業的對口領域,是很多年輕畢業生的主要選擇。黎律師表示,律師是個經驗型行業,收入參差不齊。根據工作經驗、能力大小和所涉法律領域的不同,律師的收入有很大差別。按北京的情況來看,比較好的律師一年收入1000萬元不成問題,但大部分小律師和見習律師每年可能只有兩三萬元的收入。目前我國對律師的從業資格采取的是嚴格準入制度,必須通過國家司法考試。
三、公司法務人員
公司法務人員也是目前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人數最集中的一個領域,主要服務于企業的法律事務部、法律咨詢部以及知識產權部等。例如,各大國企、銀行、外企、一些大型的私企,內部都會設法務部門,專門處理企業所涉及的法律事物。還有一部分供職于政府的法律事務部門,但一般政府部門對學歷和工作能力的要求較高,不是普通本科生能達到的。
外企中的法務人員一般年薪10萬元左右,要求精通英語或某國語言;大型國企和民營企業一般年薪在5—7萬元。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