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高校招生頻道,為考生提供專業的報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高考好專業 名校招生 在線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清華大學文學系專業介紹

來源:高考幫 時間:2017-02-18 17:42:24

   自1911年清華學堂建立至今,97載春秋的發展歷程,形成了清華大學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于言”的校風和“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構成了清華精神的核心內涵,也激勵和鼓舞著一代代清華人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與騰飛做出不息的努力。

  英語(本科類)

  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英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較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基礎、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和廣泛的人文、科技、經貿等專業基礎知識,畢業后能從事翻譯、教學、商貿、管理、國際文化與科技交流領域工作的高級英語人才。 在課程設置方面,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制訂的專業課程設置,力求體現在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和相關知識的基礎之上,突出清華大學獨特的學科交叉、文理工滲透、中外古今貫通的特點。現在清華大學已經成為涵蓋理、工、文、法、經濟、管理、藝術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英語專業的學生除在本系學習專業必修課程和限選課程外,還可充分利用清華大學各學科的資源和優勢,選修全校各系開設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人文、科技、管理等方面素質的課程。 外語系德、智、體諸方面成績優秀者經推薦可攻讀第二學位或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品學兼優者可享受學校設立的各類獎學金、助學金。 英語專業自1983年恢復招生以來,由于歷屆學生具有文理滲透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始終保持較強的競爭優勢,具有可塑性好、適應能力強等特點,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和歡迎,其中不少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畢業生去向主要為:國家機關、新聞單位、大專院校、國企及研究所、各類公司、三資企業、國內外繼續讀研深造等。學生實習基地多選在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各類公司企業、等等。

  日語(本科類)

  日語語言文學專業 日語專業成立于七十年代初,曾經培養了72級和73級兩屆日語專業本科生,后來一直以承擔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公共日語課為主。1999年起,為適應清華大學文科發展和解決國內高級日語人才短缺的需要,清華大學外語系正式恢復招收日語專業的本科生。此后,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了空前的發展和壯大。從2002年起,日本語言文學專業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目前,日語專業每年面向全國招收(文科、英語類考生)四年制本科生20~25名,招收2-3年制碩士研究生3-4名。經過近幾年的艱苦努力,如今,清華大學日語專業在學科建設、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已躋身于國內日語界的先進行列。 日語專業現有教師14名(教授3名,副教授5名,講師6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名,在讀博士3名),日本專家2名。日語專業的教師不僅擔任日語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負責全校各類公共日語課程的教學,每學期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開設各個層次的日語班有十余個,學生達到600多人。 在科研方面,學術帶頭人的專業分布合理,涉及的領域比較廣。馮峰教授在跨語言交際研究和日語教材開發方面;王彥花教授在日語語法研究方面;張威教授(博士)在日語語言學理論研究和中日比較語言學方面;雋雪艷副教授(博士)在日本古典文學和中日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方面;王婉瑩副教授(博士)在中日詞匯對比研究和日語教學法研究方面;馮海鷹講師(博士)在近現代日本文學研究方面,都具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出色的研究能力。從學術成果的數量和質量而言,清華大學日語學科在國內日語界已經形成一定的優勢。 日語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較扎實的日語語言基礎,較強的日語語言運用能力和具有寬領域、跨學科的人文、科技、經貿等專業知識,畢業后能從事翻譯、教學、商貿、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領域工作的復合型高級日語人才。 發揚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的精神;以“日語、英語、計算機”三位一體平衡發展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性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為宗旨;以向社會輸送真正符合21世紀實際需求的高層次日語人才為目標,建設具有清華特色的日語學科。 日語專業課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限選課兩種。專業必修課主要有基礎日語、聽力、會話、泛讀、精讀、視聽、影視欣賞、語法、口譯、筆譯、基礎寫作、論文寫作等;專業限選課有日本社會、日本文化、日本文學史、日本文學選讀、報刊選讀、古典語法、日本語言研究基礎、日本文化研究基礎等。此外,還設有選修課程,如國際金融、法學基礎、國際貿易、經濟管理、涉外經濟法等。重視并加大英語課程教學力度,四年不斷線;計算機課程的要求按全校文科類學生統一安排。 依托本校理工科的雄厚背景資源、多學科的軟硬件優勢,文理結合,日語專業學生可以選修各院、系、所開設的一系列旨在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全校性選修課,品學兼優者可以享受各種獎學金和助學金。 日語專業的學生除享受各類校級獎學金的名額外,還有機會享受日本企業專門為本專業學生提供的獎學金(比例高達25%)。例如,日本伊藤謝恩育英財團在本專業設立了“日本語履修獎學金”,提供給本專業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共15名同學,每人每年合人民幣3600元,給日語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幫助。此外,本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年大約有5-6人具有公派赴日本大學留學的機會。在本科畢業時,大約有1/3的學生有機會享受推研待遇。

  新聞學(本科類)

  新聞學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成立于2002年4月,其前身是清華大學1985年開設的中文系編輯學專業和1998年成立的傳播系。人民日報前總編輯范敬宜任院長。新聞傳播學科是清華大學重點發展的學科。學院設有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影視傳播研究中心、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媒介經營與管理研究中心和馬克思主義新聞學與新聞教育改革研究中心。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掛靠在學院。這些中心承擔多項國際、國內重要科研項目,出版學術著作,并為國家有關部門提供大量決策和建議,在新聞學、國際傳播、影視傳播、新媒體傳播、文化產業和媒介經?營管理等領域,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和學術影響。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科發展迅速。1995年獲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增列傳播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獲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批準設立博士后流動站。學院的新聞學專業入選2007年度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為同類型高校相關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學院的整體實力包括教師人均科研經費、人均發表的科研著作和論文數均居國內高校同行前列;近幾年來,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名校新聞院系的本科畢業生第一名均有選擇到我院繼續學習深造,顯示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科對優秀學生的吸引力。

  “三高”的師資隊伍

  學院共有全職教師25人,其中教授13人(包括博士生導師7人),副教授 7人,講師5人。教師隊伍特色鮮明:一是國際化程度高,大部分教師在國外學習、工作過;二是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高,占教師數的72%;三是具有在媒體從業經歷的教師比例高,約70%的教師具有媒體從業經歷。如院長范敬宜教授,曾任《人民日報》總編輯;李希光教授,曾在新華社和《華盛頓郵報》等擔任高級記者;司久岳教授,曾擔任新華社常駐美國的高級記者長達八年;張小琴曾獲“金話筒獎”,兼任中央電視臺《社會經緯》欄目主持人,《新聞調查》欄目出鏡記者等。此外,學院還聘有校內兼職教授2名,校外兼職教授8名,包括原英文《中國日報》總編輯朱英璜、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曹景行先生及著名國際學者和媒體人多人常年在學院任教。

  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育人模式

  學院以“素質為本、實踐為用、面向主流、培養高手”為教育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廣博深厚的文化底蘊、開闊的國際視野及交流能力、嫻熟的新聞傳播技巧。在課程設置上,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課程、跨學科課程約占總學分50%;專業課程約占50%。其中包括:新聞學原理、中國新聞傳播史、外國新聞傳播史、新聞采寫、傳播學原理、新聞評論、報刊編輯、廣播電視新聞、網絡新聞學、新媒體導論、影視藝術、媒體經營與管理、媒介倫理與法規、媒介批評、電視攝像、電視編輯和新聞攝影等。其中,“新聞采訪與寫作”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學院絕大多數教授均為本科生開設專業課,同時學院經常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和業界骨干開設講座。

  在人才培養上,學院一方面強調“讀萬卷書”,倡導學貫中西,融會古今,要求學生打下廣博而堅實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重視“行萬里路”,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社會,面向基層,關注國計民生,了解國情民情。學生的社會實踐和新聞實踐足跡涉及新疆樓蘭古城、內蒙古草原、太行山老區、紅軍長征路、羅布泊、珍寶島、北大荒等,收到良好效果。2003級李強同學,利用寒假在山西沁源縣進行社會調查,寫成4萬余字《鄉村八記》,《人民日報》以半版篇幅刊發。溫家寶總理親筆復信院長范敬宜教授,稱贊“《鄉村八記》是一篇有建議有內容的農村調查”。2006年2月7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全文刊發中宣部和教育部聯合調查組的報告《培養深愛國家和人民的當代大學生—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調查》,同時教育部以1號文件轉發全國高校。

  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積極開展與中央新聞媒體的合作,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單位都是學生的實習平臺。大部分同學都能夠到主流媒體實習一個學期。同時,為進一步培養熟悉境外傳媒機構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新聞與傳播學院還與境外媒介機構進行探索性的合作,如選派學生到《南華早報》、路透社北京分社和韓國放送公社(KBS)等媒介機構實習。

  學生的“第二課堂”豐富多彩。學生自己創辦的報紙《清新時報》,在美清華園得到廣大學子的認可與稱道,2007年法國總統薩科奇來清華發表演講,我院學生上臺致意,同時贈送了一份《清新時報》。由2005屆畢業生拍攝的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紀事》欄目播出,并獲得2007年國際紀錄片評選“金熊貓”獎。許多學生還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2004級同學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完成的“首都農民工媒體接觸行為調查報告”,被中共中央理論刊物轉發。200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學院學生的作品集《學在清華(新聞傳播卷)》,匯集一批學生的科研成果。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新人才

  為了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新型創新人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特別強化學生的英語訓練,提高聽、說、讀、寫及實際應用能力。除學校開設的普通英語課程外,學院還為本科生每個學期都開設了專業英語課,不少專業課程也都采用英語或者雙語教學。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國際化的另一體現就是,本科每一個班中,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是外國學生,各國學生在一起上課,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學院與國際知名媒體及公司建有聯合研究機構,如“清華—路透聯合新聞研究室”、“清華—奧美公共形象研究室”、“清華—拜爾公共健康與媒體研究室”、“清華—日本經濟新聞社媒體研究所”等等,為學生參與國際合作研究提供條件;許多國際上的傳媒機構在學院設立了獎學金,如東南亞最大的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獎學金、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英國路透社獎學金、韓國KBS電視臺獎學金以及法國杜孟獎學金等。清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本科學生將有機會在本科階段到海外學習交流。從2007年起,學院開設了全英文授課的“財經新聞”碩士研究生國際項目,有志在該方向繼續深造的國內本科畢業生,可選擇該碩士項目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學生一起學習。

  就業前景

  新聞與傳播方向畢業生主要就業領域為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網絡傳播、廣告公關等媒體或機構從事采編、策劃、管理和研究等工作。無論實習還是就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均獲得用人部門的高度評價,到主流媒體和黨政機關就業是畢業生的主要選擇。

  成績優良的畢業生有機會免試直接攻讀新聞傳播學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畢業生繼續攻讀研究生的比例在全國新聞傳播院系中名列前茅。2007年46位本科生畢業中18位獲得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的資格,約占學生總數的40%,同時有5位出國(境)繼續深造。

 

年招生 在線報名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相關文章推薦
    .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另类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永久免费aⅴ在线 午夜少妇特级福利 | 最新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