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當前,“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追問的話題。教育如何從過度功利化轉向更加關注生命本身的需要與價值?如何從高度統一的標準化培養,轉向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培養?這些看似宏大的問題,在學校辦學過程中不容回避。新高考改革以及為順應新高考的高中新課改,試圖為此提供答案。4月22日至23日,在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承辦的“新高考制度改革與人才培養研討會”上,全國近500位教育專家、高中校長及骨干教師們,試圖從人才培養、學校育人與課程改革的政策、理論與實踐探索等層面,探討新高考改革如何促進學校實現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身,促進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
新高考牽一發動全身
“學業負擔沉重,片面追求升學率,一切為高考而教,一切為高考而學,扭曲了高中教育的目標。”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說,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復高考以來最全面最系統的改革,是教育綜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復雜的改革。以往也不斷有關于高考的各種各樣的改革,但多數都是單項的或者某一個側面的改革,而這次有全面思考和總體設計,涉及考試招生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頂層設計的系統改革。公平與科學,是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兩個關鍵詞。
“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價值取向可以概括為‘一體四面’”。浙江教育考試院副院長邊新燦說, “一體”指的是以學生為本體,以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為根本目標。“四面”指的一是“融通”,取消文理分科,實現知識融通,跨越非黑即白的兩極思維習慣;二是“綜合”,實行綜合評價,拓寬評價的寬度,改變“唯分數論”的線性評價模式;三是“過程”,探索過程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延伸評價的長度,破解“一考定終身”難題;四是“選擇”,擴大選擇,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扭轉“共性淹沒個性”局面。高考改革面臨眾多兩難問題,形成兩難問題的基本要素是科學性、公平性和可行性;制約新高考改革的兩對最基本的范疇是科學性和公平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的關系,必須妥善協調這兩對矛盾關系。
劉海峰對此表示認同,他認為高考改革關鍵要協調好幾個矛盾,比如,統一考試與考查品行、統一考試與選拔專才、考試公平與區域公平、保持難度與減輕負擔、公平客觀與考測能力、靈活多樣與簡便易行、公平選才與擴大自主、考出特色與經濟高效等之間的矛盾。這也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 公平與效率之間的矛盾,說到底是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這考驗著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擔當。
浙江省一直走在課改前列,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不斷尋求課程與教學的改進,思考學習方式的變革,努力實現把更多的學習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授課權交給老師,把更多的教育權交給學校,激發教育的內在發展活力,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在省教育廳教研室主任任學寶看來,實施高中課改以來,浙江省在理念、路徑和策略上對推進課程改革都做了系統規劃,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課程體系、統籌規劃三年課程修習安排、大力推進選課走班教學、加強生涯規劃教育、積極探索教學管理和評價制度的變革等舉措,在深耕課程改革的沃土的同時,實現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體制轉軌,使學生學會合理規劃,促進他們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這表現在:學生對改革的了解和認同度高;學生的“選擇權”得到充分落實與尊重;走班教學成為普通高中教學的“新常態”“多樣化、特色化”成為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與發展趨勢。
浙江的改革獲得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田慧生院長的認可。田慧生認為,2014年以來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試點成效卓著,探索踐行了依據考生統一高考、高中學考和綜合素質評價成績而擇優錄取的“三位一體”招生模式,推動了學生高考科目選考、選課走班教學的開展,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化,為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先行經驗。而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吳霓教授看來,關鍵是探索出普通高中順應新高考改革要求、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可行路徑。
厘清高中教育的本質
新高考來了,倒逼高中教育在“培養什么人”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在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張緒培看來,首先要厘清高中教育的本質。他認為,高中時期是一個特殊的階段,是孩子走向成人的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開始分化形成“性向”的階段,這個時候教育具有啟蒙的意義。張緒培提出,有些人對教育公平有誤讀,認為把不一樣的人培養成一個樣就是公平。其實公平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人盡其才,并把“外壓式”的動力轉變為“內生式”的動力。張緒培認為,校長要辦不一樣的學校,培養不一樣的人才;要意識到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適合的學校,因此,每所學校都可以辦成最好的學校。要培養真正的全面發展的學生,要把學生當成人來培養而不是追求分數的機器。
前段時間,全國“兩會”上出現了一批高中生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關注社會熱點,杭州第二中學學生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校長,葉翠微非常支持學生們的做法。在葉翠微看來,“我們不該為社會培養靈魂蒼白的刷分機器,而應該為社會輸送有血有肉、精神飽滿的完整的人。”作為培養人才的場所,一所學校的立校之本,首先應該是“成人之美”,引領學生實現對人性的超越。人之為人,需要對這個社會有悲憫之心、仁愛之舉。他希望學生們在青春年代就能涌動著心懷家國的血液。“學校教育,學生學習,不要唯分數而分數,唯文憑而文憑。分數只能說明你的學習能力有一定優勢。人的發展、成功、幸福,更取決于人性的滋養。而這恰恰是需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并一以貫之,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葉翠微的話也是很多高中校長的心聲。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