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又到了每年高考填志愿的重要時刻,目前全國31個省份已經公布了高考分數。
很多家長問,我的孩子未來想當外交官,高考志愿該怎么填?
由于這個問題幾年來被問太多太多遍,今年我們提前一個多月,訪問了整整400名外交官,對受訪外交官所學專業和學校進行了詳細統計,得出這份客觀的數據和分析報告——《未來外交官填報志愿指南》,這是全網一份全面的分析報告,希望對各位考生和家長有所幫助。
一、如何選專業
1總體上,文理三七開
我們先來說專業。從400名外交官的專業統計信息來看,文科生占到了76%,理科生為24%。
這和我們印象中,語言類干部占外交官絕大多數的直觀印象差不多。
當然,近幾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外交事業也需要越多越多面的國際人才,比如經濟類、科技類人才,從近兩年外交部國考招考專業學科比例,理工科的比例也明顯增加,目前已經超過了三成,甚至如果除去小語種的招錄比例,文理科基本上已經可以平分秋色。
2400名外交官的文科專業分布
從400名外交官的統計數據看,在文科專業比例中(峰嶺君注:因為經濟和管理類專業在各高校的文理科劃分不統一,我們把這部分放到后面的非文科專業中),小語種的比例最高,超過45%,其次是英語專業和國際關系、國際時政類國際口專業,再后面是新聞傳媒類和法學類。
首先來說小語種。在統計數據中,小語種比例高,其實不難解釋。
從需求上看,中國在200多個國家設有使領館,自然需要各種語言專業的人才。其中,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日語等可以說是小語種中的“主力”。
從供給側看,由于小語種人才的稀缺,特別是一些超小語種,可能幾年才出這么一兩個,外交部和北外、北二外、上外、外經貿、北大、天外、北語、南開、大連外國語等院校有定向合作,通過“小語種遴選”考試,被遴選通過的學生會被派往海外留學,學成歸國后進入外交部。所以對于想當外交官來說,定點院校的小語種可能是概率較高的一種途徑。
其次,是英語和國際口專業,可以說這部分是外交專業的強相關專業。
主要有外交學、國際關系、國際政治、英語。當然其他文科專業,比如歷史、思政、社會學之類,只要英語能力過關,國際口基礎知識也具備,也完全沒有問題。當然,由于這部分專業的普適性,不像小語種八成會進入相關語言的地區業務司,這部分人員在未來外交官的成長方向上會有各種可能性或者叫“隨機性”。
再次是新聞傳媒類。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新聞類專業當了外交官,一定未來就是外交新聞發言人。”
如果是這樣的想法,那一定是個大坑——因為歷任外交發言人,很少有學新聞出身。。。
當然隨著社會發展,新聞傳播的學科建設愈加完善,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人才專業化培養必將是一大趨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外交部考錄計劃中,已經將“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納入了考錄范圍,未來四五年,也就是今天填報志愿的考生們畢業的時候,這部分人才需求肯定會更加明顯。
最后說下法學類。
法學從外交官專業統計上看雖然比例不高,但卻是自成體系的一類。由于國際法領域的專業性強,往往會進入外交部條法司、邊海司、軍控司等對口部門。甚至未來有可能走向國際大法官之類的國際崗位。所以作為高考填報志愿的熱門,法學也是不錯的選擇。
3400名外交官的非文科專業分布
從400名外交官的非文科專業分布來看,財經類專業的比例最高,信息技術類略低,其次是建筑類專業和其他理科專業。
在外交官所學專業的數據統計中,非文科專業與文科專業一大不同點在于:
非文科專業的外交官一般分為從事職能部門工作和非職能部門工作兩大方向。
比如經濟財務類專業背景的外交官。
一方面像前面提到的,近年多元化外交人才趨勢化明顯,經濟財務專業背景的人才像一般語言類人才一樣,進入經濟司或者地區司工作。
另一方面,外交部有個重要部門叫做“財務司”。這個部門的主要職能就是“從事部機關、駐外使領館預算、財務管理和項目經費管理,以及相關的財政、經濟調研”。看不懂?說白了,就是錢的事統統人家管。所以經濟財務專業背景的人才一部分也會進入這個實力守護外交部GDP的重要部門。
信息技術類專業也是同樣道理。
一部分人才會進入地區司或業務司,一部分會從事信息化工作。這在招考時會有不同崗位的明確說明,未來可以按需選擇。
至于建筑類專業的外交官需求。
主要涉及國內以及駐外使領館的規劃、建設、管理,建筑系的寶寶們畢業考入外交部一般會進入外交部又一重要部門行政司。至于這個部門為什么重要,等你們當了外交官就懂了。
最后是其他理科專業。
在400名外交官專業統計中,這部分比例最小,包括數學、物理、生物類等等各理工專業。這類專業考生在外交官考錄中,同樣需要達到外語和國際口知識的能力要求。所以除非有極大熱情和毅力,不建議通過填報此類志愿當上外交官。
二、如何選學校
說了專業,填報志愿的重要一步就是學校,我們對受訪的400名外交官進行了畢業院校的統計,排名前十的瑯琊榜如下:
從基于400名外交官的母校得出的數據來看:
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外交學院兩所院校以人數優勢領先。
北大、人大由于各自在國關領域的翹楚地位在外交官比例中同樣排名靠前。
類似地,對外經貿大學在經濟貿易領域,傳媒大學在新聞傳媒領域,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在法學領域都由于各自的專業優勢在外交官中占有重要比例。
第二外國語學院由于近年人才輩出,特別是外交部長王毅、前商務部長高虎城作為杰出校友的感召力,近年二外在外交官比例中上升勢頭明顯。
相反,上外作為前十中的上海高校,早年貢獻了一大批外交官人才,但由于上海本身的魔都地位愈發穩固,近年北上當外交官的比例略有下降。
此外,之前專業介紹中提到過,榜單中的院校大部分都在“小語種遴選”考試的范圍內。因此小語種專業人才在其中占了一定比例。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簡稱北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國家首批“211工程”,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中國外國語類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共和國外交官搖籃”。
在北外學生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北外人的身影。
外交官代表
外交學院
外交學院,創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來總理親自倡議,經黨中央、毛主席批準,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系的基礎上成立的。以服務中國外交事業為宗旨,培養一流外交外事人才的小規模、高層次、特色鮮明的外交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設有研究生院,被譽為“中國外交官的搖籃”。
這所精致、高冷、小眾的外交官母校,歷年招生少而精,突出了“小規模”的特點,在各種拼命擴招的大學里,外交學院是一股清流。
外交官代表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 ,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兩任外交部長、多名前外交部副部長、超過50名駐外大使。
外交官代表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簡稱上外,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高校,國家“211工程”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創建于1949年12月,是新中國成立后興辦的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首任校長是知名俄語翻譯家、出版家、中國百科全書事業的奠基者姜椿芳。從上外走出的外交官功底扎實,德才兼備,為中國外交界的重要力量。
外交官代表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簡稱“北二外”,是教育部、外交部、國家旅游局和北京市政府先后參與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我國最知名的外國語大學之一,中國旅游界最高學府,于1964年周恩來總理親自創建。北二外于2013年成功加入CIUTI(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躋身世界頂級語言類大學行列,被譽為“外交家的搖籃”和“旅游人的港灣”。
外交官代表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是直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高校,,是與法國高校聯系最緊密、合作最廣泛的中國高校之一,是世界權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國最杰出的大學”之一。據不完全統計,武大培養的外交官超過百人,活躍在各個外交舞臺。
外交官代表
此外,除了外交官比例排名前十的院校外,有兩所“專業院校”也非常值得家長和考生們關注,一所是國際關系學院;另一所是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國際關系學院
國際關系學院,簡稱國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是以外語、國際問題為教學科研的全國重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曾為誕生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開辦培訓班;五十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國際關系學院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和關懷,周恩來總理曾親自批準建校并到校視察;陳毅元帥親筆題寫院名。
外交官代表
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是全國重點高等院校之一,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正軍級,始建于1951年6月。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是一所指揮與技術合一,以外語為基礎,多專業、多層次、多規格的綜合性軍事外交學院,,是中國軍事外交和外語專業人才的培訓基地,被稱為“中國軍事外交官的搖籃”。是軍隊培養各類外語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如何選地域
除了專業和院校,地域和城市,也是高考填報志愿的重要考量因素。
我們對400名外交官畢業院校分成了7大片區域,統計如下:
毫無疑問,京津冀高校畢業的外交官人數最多,占了近7成。其中,只北京一座城市的外交官比例就占了大多數。所以如果未來相當外交官,來帝都北京求學是首選。
當然,如果如果家長或者考生不愿離家太遠,或者有地域偏好。
在剩下的三成地區中,首推“江浙滬”,因為這部分比例,占了13%。
其中,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雖未進入前十強,在江浙滬地區的外交官母校中,也有優勢。
其外,如果選擇湘贛粵閩地區,400名外交官統計中比例最高的院校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如果選擇魯晉陜地區,山東大學比例最高;
如果選擇東三省,非大連外國語大學莫屬;
如果選擇鄂豫皖地區,武漢大學成績不俗;
如果選擇大西南地區,種子選手是四川外國語大學。
所以,除了北上廣,離家近也是個很好的選擇,畢竟我們的同志來自五湖四海!
最后,希望這份歷時一個多月調研,訪問400名外交官,良心制作的《未來外交官志愿填報指南》,能夠對有志于外交事業的家長和考生有所幫助。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高校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