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教育網高校招生頻道,為考生提供專業的報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高考好專業 名校招生 在線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8:00-20:00

高薪挖人才 誰來培養年輕科研人才

來源:中國新聞網 時間:2017-08-21 11:59:11

  “高薪挖人”大潮,是一個熱門的話題,誰來培養年輕科研好苗子,作為我國農業科研“國家隊”,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其60歲生日到來之際,只啟動了一項和“人”有關的資助工程,還是和年輕人有關,名曰“青年人才工程”。

  前不久,這個工程的總體目標對外公布:計劃到2030年,中國農科院4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總規模力爭達到4750人左右,持續穩定在科技人才總量的2/3,其中優秀青年人才總量達到570人左右。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大潮來襲的大背景下,作為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人才,成了各方爭先搶奪的對象。這種搶奪,小到各個高校、科研院所乃至高科技企業,大到全球各國之間,都時有發生。畢竟,領先科技出現在哪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發展的制高點和經濟的競爭力就轉向哪里。

  相形之下,中國農科院提出的這個目標似乎并沒有那么宏偉,所砸入的資金也并非天文數字。但這一舉動,卻引發一個新思考:在如今這個高薪挖人成風的年代,還有多少地方愿意“舍近求遠”來踏踏實實地“培養”年輕人,又有多少地方敢于向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開刀”,給年輕的科研苗子一個陽光雨露充分的生長空間?

  新一輪的“高薪挖人”大潮,不僅挖“樹”還挖“苗”

  在中國農科院前不久舉行的一次人才工作會議上,農業部黨組成員、人事勞動司司長畢美家再次講起那個全球知名的創新案例——以色列農業科技崛起。

  以色列是一個水和耕地資源都極其匱乏的國家,可耕地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20%,其中一多半還需要提水灌溉。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以不足全國總人口5%的農民養活了全體國民,還向世界上60多個國家出口農產品。

  “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靠的是什么?就是農業的科技創新。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以色列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就高達96%,位居世界第一。”畢美家說。

  相比之下,我國農業原始創新能力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仍是一塊短板。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說,這就要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和依靠人才,增強人才引領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

  這種“重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外部倒逼。

  從全球來看,不少國家紛紛通過立法修法、調整政策、放寬國籍和移民門檻、提供巨額經費支持等,加大吸引留置優秀人才力度。

  比如,美國把人才列為比美元、軍事更加重要的國家核心戰略,推出《競爭力法案》,發布國家創新戰略,通過實施移民新政等舉措,搶占人才競爭的制高點;歐盟公布“2020年的歐洲戰略”,把未來經濟發展重點放在以知識和創新為主的智能經濟上……

  在列舉一些國家的舉措之后,唐華俊說,發達國家對高層次創新人才全球爭奪呈現出階段前移和本土化的趨勢,人才競爭不但要挖“樹”,而且還要挖“苗”,海外引智引才的壓力日漸增大。

  相應地,國內的人才競爭也不可小覷。他說,高校系統近兩年實施的“雙一流”戰略,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高薪挖人”的風潮,這種現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些科研院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在中國農科院的人才工作會上,唐華俊僅給出幾組數字來總結成績,卻用8個段落的“大篇幅”來談“差距與不足”。他說,要清醒看到,與“三農”發展重大需求相比,與農業科研國家隊地位和科技創新工程任務目標相比,農科院人才工作還存在較大差距。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大樹底下不長草的問題浮出水面

  唐華俊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農科院組織專門力量對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8家院外單位和23家院屬研究所進行專題調研,還通過文獻查詢、出國培訓等渠道,了解美國農業研究局、法國農業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印度農業科學院等科研機構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目的只有一個:通過對比分析,查找差距與不足。面對媒體,唐華俊并不回避這些差距和不足,他將問題一一擺了出來——

  過去4年,中國農科院實施了一項名為“青年英才計劃”的工程,但在調研中唐華俊發現,在這個工程中已經備案的青年英才,竟有22%未曾到崗,也有8%到崗后離職。還有一些科學家過于看重自身的學術權威,不注重后續青年人才的培養,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甚至出現“大樹底下不長草”、很好的科研基礎卻無人接班的局面。

  相應地,青年領軍人才匱乏、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不容樂觀。唐華俊說,在中國農科院,兩院院士平均年齡73歲,正高級職稱人員平均年齡50歲,創新團隊首席平均年齡52歲,到“十四五”末,該院有近三分之二的團隊首席將到達退休年齡。

  另一方面,該院40歲以下的團隊首席僅占7%,而35歲以下青年人才也僅占全員人才隊伍的35%,比另一家國字頭的科研院所少14個百分點——農業科研青年后備力量不足,一些重點學科領域和方向存在人才青黃不接的隱患。

  在唐華俊看來,把問題擺出來,也是希望以此來倒逼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的破除,以更大的魄力和勇氣為青年科學家培育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當下一個令他十分頭疼的問題就是,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不足,而這背后折射的,則是人才管理體制機制的不靈活。

  根據此次調研,該院科研人員對人才評價機制的滿意度僅為43%。在人才激勵和薪酬水平方面,近七成的所領導和近八成的創新團隊首席認為需要提高工資待遇水平;而在科研條件保障方面,73%的青年英才認為急需配備研究生,排在最需要支持的各項政策之首。

  唐華俊說,這些問題的產生既有客觀條件的制約,也有主觀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研究所,錢花不出去也緊攥著,不愿意給聘用的科研人員增加收入,那怎樣吸引、留住優秀博士生、博士后?說到底,是對農業人才隊伍建設思想認識不足的問題。”

  每年至少10萬元的補貼,能否砸出科研最佳年齡段的最大潛能

  在中國農科院人才工作會上,該院科技管理局局長梅旭榮,連用了3個“不夠”來形容一些研究所對青年人才的“輕視”——“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緊迫性的認識仍不夠到位,優秀青年人才流失隱患的警覺性不夠高,推進高水平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措施不夠得力。”

  他說,一流的創新需要一流的人才,建設世界一流現代農業科研院所,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但也必須有一支“規模和質量相匹配的青年人才隊伍”。

  這樣的隊伍,顯然不能完全依賴于所謂的人才引進,而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上。

  當著中國農科院全院研究所領導的面,畢美家說起了那個備受年輕人推崇的研究結論:自然科學發明的最佳年齡是25~45歲,峰值是37歲。要把處于最佳年齡段的年輕人作為培養重點,多給他們提供平臺和支持,激發他們的創新潛力,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

  周雪平是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也是農科院首次通過全球招聘引進的科研人才。引進當年,他即成就了我國植物保護領域首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并在國際頂尖學術雜志發表了論文。

  如今作為一所之長,周雪平的眼睛不只是朝向“外面”,而更在意對內人才的培養。在植保所,他為35周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內聘請兩名“成長導師”,提升其科研能力。

  而針對45歲以下、擬申報國家杰青或其他國家級人才的青年科學家,周雪平則為其聘請更為重量級的“跨越導師”——3名院士、“千人計劃”人才、國家杰青獲得者等。目前,該所已為4名青年人才聘請了10名跨越導師。

  當然,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這也是中國農科院在其60歲生日之際啟動《青年人才工程規劃》的一大原因。根據規劃,該院對青年人才將提供更多“實在”的支持。比如每年10萬~50萬不等的崗位補助,每年60萬~200萬元不等的科研工作經費支持,等等。

  梅旭榮透露,過去2年,該院用于青年英才的科研啟動費和儀器設備費達2.8億元。科技創新工程經費中直接用于引進人才的經費額年均已達1.5億元。而未來,用于年輕人身上的經費還將更多。

  今年年初,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發現一個令人驚喜的變化:所里9位57歲以上的領軍專家主動讓“銜”,為青年成長騰出空間,7位引進的青年人才和10位自主培養的中青年優秀人才,得以當選為創新小組組長。

  他說,這背后,除了制度上、經費上的保證,還離不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勇氣,以及給年輕人搭臺子、壓擔子的魄力。

  了解更多信息可關注育路高考網或者育路高考招生網:yuloogkzsw微信服務號,與小編在線溝通交流。

年招生 在線報名

本站覆蓋全國各省市專本科院校及計劃外招生院校,匯總各校招生要求及專業信息,如您今年尚未被任何院校錄取,請自愿填寫下表,我們將在全國范圍內篩選適合您就讀的大學,安排校方老師與您溝通。即刻報名,圓大學夢!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用戶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相關文章推薦
    .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又黄又爽又色无遮挡国产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 |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视频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日本高清在线卡一卡二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va动漫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