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因為小兒麻痹癥,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憂郁和自卑感越來越重,甚至拒絕所有人。但也有個例外,鄰居家那個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一條胳膊的老人卻成為她的好伙伴。
這天,老人用輪椅推著她去附近的一所幼兒園,操場上孩子們動聽的歌聲吸引了他們。當一首歌唱完,老人說著:“我們為他們鼓掌吧牎彼吃驚地看著老人,問道:“我的胳膊動不了,你只有一條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對她笑了笑,解開襯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
晚上,她讓父親寫了一個字條貼到墻上:一只巴掌也能拍響。從那以后,她開始配合醫生做運動。甚至在父母不在時,她自己扔開拐杖試著走路。她日復一日地堅持著,她相信自己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行走,奔跑……
11歲時,她終于扔掉了拐杖。1960年羅馬奧運會女子100米跑決賽,當她以驚人的速度第一個撞線后,掌聲雷動,人們都站起來為她喝彩,齊聲歡呼著這個美國黑人的名字:威爾瑪·魯道夫。她成了當時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
從這則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請以“希望”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所有內容必須在話題的范圍之內。試題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夢想,哪怕殘疾得不能行走。人是靠希望而活著的,一個人一旦對前途失去了希望,那么他的生命轉瞬之間便黯然失色。
當然,這則故事中威爾瑪·魯道夫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擁有行走的希望,還有頑強的毅力。但是同學們在審題的時候一定要分清主次,關注話題,不能旁逸斜出。本文宜緊扣住“希望”生發,或記敘,或議論,或散文。
**********************************************************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莊子送葬,過惠子①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②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言之矣!”
①惠子:戰國時宋國人,莊子的好友,也是哲學上的對手。②堊慢:堊,白色的土;慢,涂抹。
閱讀上面的寓言故事,想一想:為什么“臣之質”死了以后,“匠石”就不能表演“運斤成風”的技藝了?請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寫作提示]以寓言故事為材料的作文,首先必須把握寓言的“寓意”。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事物是因為相對立而存在,相比較而突現,相對比而發展的。老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學說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結合社會生活實際”是作文的關鍵。如果就寓言談寓言,就莊子談莊子,就匠石談匠石,那么就“答非所問”了。
**********************************************************
3.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辭書上說:命運是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有人說:命運是生命的一種運行方式。生命平常地運行,就是平常的命運;生命異常地運行,就是異常的命運;生命超常地運行,就是超常的命運。
命運與環境有關,改變了環境,便能改變命運;命運與選擇有關,把握好選擇,也就把握好命運;命運與機遇有關,抓住了機遇,也便抓住了命運……
也有人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生活中,你對“命運”有何認識,請以“命運與××”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寫作提示]從話題形式上看,“命運與××”這是一道填空式關系型話題,“改變了環境,便能改變命運”告訴我們,這兩個概念之間可以理解為因果關系,也可理解為 條件關系。
“××”是指什么?話題雖未明示,但由引導語可知,是指“環境”“選擇”“機遇”。它還暗示我們進行聯想和想象:“命運”與“個性”有關,命運的悲劇,往往是個性的悲劇;命運與時代有關,命運的悲劇往往也是時代的悲劇;命運與國家興衰相關,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命運與××”話題比較寬泛,可用“添加法”,在話題前后添上相關詞語,使題目內涵具體化,如“挑戰命運與創造奇跡”等。
從選材上看,可選社會熱點,也可選歷史人物,可以是他人他事,也可以是親身經歷,只要與命運有關,是自己熟悉的能夠展示自己才華的都可以寫。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我有一個夢”是上世紀評出的全世界最有名的十句名言的第一句,它是馬丁·路德·金在演講中提到的,他的演講現在也成為世界有名的演講之一。
“我有一個夢”為什么成為世界名言?
200年前的康德有一句話: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如果沒有這個本性,人與動物就沒有什么區分了。人的創造性就在于,通過自己的不懈追求去實現那些原先被認為不可能甚至于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非常深刻的見解。
仔細閱讀上述材料,以“我有一個夢”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
[寫作提示]材料中包含兩個主要信息:“我有一個夢”是世界名言;康德的話以及對康德話的闡述。這里,后者是對前者的詮釋。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夢”是指實現那些原先被認為不可能甚至不可思議的事情,即目標、理想等。這么多年來這句話備受推崇,是因為它給了我們追求的勇氣和力量。可以圍繞這一立意確定自己的論述范圍和觀點,避免寫成“我的理想”之類的空泛文章。
**********************************************************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楊振寧1971年第一次回到祖國的時候就要求見一見他的老同學鄧稼先,因為鄧稼先是在美國和楊振寧一起拿博士學位的,楊振寧留在美國,而鄧稼先回來了。見了面以后楊就問鄧,你是不是給我說一說,中國搞核武器有沒有外國人幫助?
這個問題問得很自然,為什么呢?因為美國搞核武器一些主要人員都是歐洲的移民,蘇聯發展核武器也有很多西方科學家幫忙。鄧稼先是一個治學嚴謹的科學家,他說:“我知道沒有,但是讓我再去調查一下。”過了一個多星期,楊振寧從北京到上海,在上海大廈吃飯的時候傳進來一張條子,在這張條子上鄧稼先寫著:我已經做過調查,確實是中國自力更生的結果。楊振寧看了這張條子以后,感動得流淚了。
以“從楊振寧流淚說起”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寫作提示]要思考材料中的這些問題:楊振寧第一次回到祖國,為什么急切地要知道中國搞核武器有沒有外國人幫助?楊振寧的流淚說明了他怎樣的情感?楊振寧的流淚與他的諾貝爾獎又有什么聯系?對這些問題的仔細思考,會給你作文的思路:一位成功者成功的要素是什么?情感在學業有成、事業有成中會有怎樣的作用?
作文題目是“從楊振寧流淚說起”,要注意題目中的“說起”,也就是說“楊振寧的流淚”只是你作文的導入或由頭,如果單純地寫“楊振寧流淚”,那么就難以切題。
**********************************************************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登山的人,有的目不旁視,奮力攀登,他執著于到達峰頂的瞬間風光;有的則流連沿途風景,且走且賞,山頂不過是他歇腳的地方。不只登山,生活也是這樣:兩種心態,兩種行為,兩種價值觀。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呢?
請以“進取心與平常心”為話題,聯系現實生活,寫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寫作提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標提出的課程理念之一。要關注生活、關注人生,而以怎樣的態度,持怎樣的價值觀,就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對于兩種心態、行為、價值觀,擬題者并未厚此薄彼,學生亦無需定勢思維,完全可以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出發,以自己的人生判斷為尺度,真誠地表達自己要說的話,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就是好文章。
**********************************************************
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我們周圍很多古代遺址都得到了保護和修繕,電視上幾個戲曲節目備受歡迎,書市上古代文化類的圖書也在悄悄升溫,在重大的節日里很多人都穿起了唐裝……傳統的歷史文化氣氛籠罩著我們的生活。就連2008年將在北京舉行的奧運盛會,也提出了“文化奧運”的全新理念。
文化,對于今天的中國意味著什么?傳統,對于今天的文化意味著什么?作為生長在這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國度的中學生來說,這是一個不能不去弄明白的事情。
請以“文化與傳統”為話題,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要與話題有關,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寫作提示]這是一道有傳統文化色彩的題目。2004年廣東作文題為我們開了個好頭,體現了新課標的方向: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現實生活。關注它們的變化和發展,進而思考其中的道理或原因,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是高考作文的一個新方向。
具體到“文化與傳統”這個話題,首先要明確概念,文化是傳統的載體,傳統是文化的淵源;文化是民族個性的張揚,傳統是民族歷史共性的體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民族傳統是維系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民族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從這樣的理性層面來思考問題,來審視材料中所談的發展變化,才能高屋建瓴,洞明其深層意味;連綴現實語料,落筆成文,才能寫出見解獨到、思想深刻的文章。其中,切實地提高傳統文化素養是根本。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總之,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想法呢?請以“美的發現”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可以記見聞、經歷,談體驗、感受,發表議論,抒發感情等。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
[寫作提示]這個題目寫起來不難,寫好卻不容易。可以說理,什么是美,為什么缺少發現,怎樣發現美;可以記敘,在司空見慣的生活瑣事中感悟美的震撼,在世俗眼光以為丑的事物中發掘美的元素;可以敘述、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歷數古今中外被忽視、被誤解的美。
落筆之前,宜從自我生活經驗聯想開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應注意的是,如果不加細究,泛泛談美,則極易跑題;只有抓住“發現”一詞做文章,才能重點突出,切題深刻
育路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