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最新完成的《2009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出爐。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負責人趙德國總編介紹說,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在多年對中國兩院院士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上,對1955-2009年我國當選的兩院院士的性別、年齡、出生地、學歷、畢業a院校和申報單位等情況展開最新調查與統計,據此發布最新《2009中國兩院院士調查報告》。 新科院士更加“年輕化”,鄧中翰、于全刷新最年輕院士記錄 從2009年新當選的中國兩院院士年齡來看,新科院士年齡比往屆更加“年輕化”,平均年齡較2001年下降6-7歲。其中,2009年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最大年齡73歲,最小年齡42歲,平均年齡54.1歲,比2001年下降了6歲。2009年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41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01年下降了近7歲,創近十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年齡最低。鄧中翰、于全兩院士刷新工程院最年輕院士記錄。 “50后”成院士中堅,“60后”嶄露頭角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廈門大學馮用軍博士指出,2009年新當選的中國兩院院士中,1950年-1959年出生的“50后”院士有33人,占39.76%,已成院士中堅。“60后”院士有24人,占28.92%;其中,科學院有11人,化學部有8人分布最多;工程院有13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有4人比例最高。 2009年新當選的中國兩院院士年齡分布情況
院士增選不宜設定年齡限制,關鍵應看科學貢獻和學術聲譽 研究表明,25~40歲是人生體力和腦力的黃金時期,是人最具創造力和最可能出杰出成果的時期。根據統計,20世紀的100年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共159人次,他們作出自己的代表性工作的年齡分布為:30歲以下的占29%,30~40歲的占67%,40歲以上的僅占3%。 對于一段時期以來我國兩院院士當選年齡偏大現象,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有其歷史原因,近年來兩院院士當選年齡明顯下降,這是一種可喜現象;但是,在這方面不要急于與國際接軌,要考慮到中國國情,中國的人才成長具有特殊規律,院士評選的依據是科學貢獻、學術聲譽而不是年齡,因此不宜人為設定年齡限制。在教育界,為了“教授”的年輕化,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時出現過按不同的年齡階段分配評選“教授”指標的現象,使許多學術成就大大超過年輕教師的年齡偏大的教師不能得到應得的“教授”職稱,而造成歷史遺憾。 2001-2009年中國兩院院士增選中最年長與最年輕院士
|
熱門資料下載: |
考研最新熱貼: |
【責任編輯:聶榮 糾錯】 |
|
閱讀上一篇:中國兩院各學部當選院士人數最多高校排行 |
|
閱讀下一篇:中國兩院院士學歷構成:高學歷成院士新標簽 |
|
|
報考直通車 |
·專家解讀:考研增設心理關考核標準如何定(圖) |
·招生趨勢:加大力度培養專業碩士 |
·山東:理工大學4月19日開始研究生復試 |
·考研增設心理關考核標準如何定 |
·如何邁好考研專業學校選擇第一步 |
·2011年考研復習前期四大準備 |
·2011年海文考研數學基礎導學班開課通知 |
·報考工程碩士的十個必知問題 |
·長春理工大學2010碩士研究生初試成績查詢開通 |
·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考研初試成績查詢開通 |
·中國日用化學工業研究院2010研究生初試成績公 |
·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年考研初試成績查詢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