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統計師初級統計師統計學和統計法基礎知識真題(8)
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0-05-26 08:24:53
五、綜合應用題(以下每道綜合應用題包括5道小題,每道小題有一項或一項以上的正確答案,全部選對得滿分。未將正確答案全部選出或多選錯選均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本題共30分,每小題2分。)
(一)某企業甲、乙兩組工人人數和工資資料如下
請根據上述資料計算分析該企業總平均工資的變化情況,逐項填答下列問題。
86.對該企業職工的工資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時,全部職工是( )。
A.統計指標
B.標志
C.總體單位
D.統計總體
87.企業工資總額屬于( )。
A.時期指標
B.時點指標
C.平均指標
D.總量指標
88.對該企業職工總平均工資變動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時,可建立的指數體系為( )。
A.可變構成指數=固定構成指數×結構變動影響指數
B.固定構成指數=可變構成指數×結構變動影響指數
C.總平均工資變動指數=各組工資水平變動指數×人員結構變動影響指數
D.人員結構變動影響指數=總平均工資變動指數×各組工資水平變動指數
90.依據資料,算出該企業總平均工資指數111.76%=122.58%×9l.17%;平均工資增加額80元=140元+(-60)元。以下對這一結果分析說明正確的是( )。
A.平均工資固定構成指數達到122.58%,表明兩組工人工資水平平均提高22.58%。
B.人員結構變動影響指數為9l.17%,影響總平均工資指數下降了8.83%。
C.由于兩組工人平均工資提高,使總平均工資增加140元,由于人員結構變動影響,使總平均工資減少60元。
D.這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終使企業兩組工人的總平均工資指數只達到11l.76%,提高11.76%,平均增加80元。
(二)某企業生產一批燈泡共10000只,隨機抽取500只作耐用時間試驗。試驗結果,燈泡的平均壽命為1200小時,合格率為98%,在重復抽樣條件下,樣本平均數的抽樣平均誤差為3.58小時,樣本成數的抽樣平均誤差為0.63%。根據該企業資料,逐項回答下列問題。
9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該企業如果提高抽樣估計的可靠程度,其精確程度將 ( )。
A.保持不變
B.隨之提高
C.無法確定
D.隨之降低
94.在95%(t=1.96)的可靠程度保證下,推斷該企業這批燈泡平均壽命的范圍是( )。 XX
A.1196.42小時≤≤1203.58小時
B.496.42小時≤≤503.58小時 XX
C.492.98小時≤≤507.02小時
D.1192.98小時≤≤1207.02小時
95.仍在95%的可靠程度保證下,推斷該企業這批燈泡合格率的范圍是( )。
A. 97.37%≤P≤98.63%
B. 98.63%≤P≤97.37%
C. 96.77%≤P≤99.23%
D. 99.23%≤P≤96.77%
(三)根據統計法和有關統計制度的規定,某市一百貨公司應當于2003年2月15日前將104表上報該市統計局。到2月16日,該市統計局商業處仍然沒有收到該公司的報表,于是,該統計局法規處針對此行為簽發了一種執法文書,要求該公司在5日內把104表上報到市統計局。請根據上述事實,按照統計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從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答案。
96.該市統計局法規處簽發的法律文書應是( )。
A.統計檢查查詢書
B.統計報表催報通知單
C.統計行政處罰決定告知書
D.統計行政處罰決定書
97.該公司自2002年3月以來,已發生有兩次經過催報才上報統計報表的情況,如果該公司在2003年2月20日之前補交了104表,則該公司的行為( )。
A.屬于遲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B.屬于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C.構成統計違法行為
D.不構成統計違法行為
98.如果該公司仍然沒有按催報要求在5日內向市統計局上報104表,則該公司的行為屬 于( )。
A.漏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B.遲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C.屢次遲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D.拒報統計資料的行為
99.如果已經確認該百貨公司的行為構成一種統計違法行為,那么,應當由( )追究該企業的統計法律責任。
A.市統計局
B.市統計局法規處
C.市統計局商業處
D.該百貨公司所在地的區統計局
100.上述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承擔者是( )。
A.百貨公司負責報送104表的統計員
B.百貨公司的統計負責人
C.百貨公司
D.百貨公司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