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則的概念

來源:互聯網絡發布時間:2010-08-19

(一)治則的含義

  治則是治療疾病時所必須遵循的法則,又稱“治之大則”。治則是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理論指導下,根據四診(望、聞、問、切)所獲得的客觀資料,在對疾病進行全面地分析、綜合與判斷的基礎上,而制訂出來的對臨床立法、處方、遣藥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治療規律。

  (二)治則與治法的關系

  治則是用以指導治療方法的總則,而治法是在治則指導下制定的治療疾病的具體方法,它從屬于一定治療原則。例如,各種疾病從邪正關系來說,不外乎邪正斗爭、消長、盛衰的變化。因此,在治療上,扶正祛邪就成為治療的基本原則。在這一總的原則指導下,根據具體情況所采取的益氣、養血、滋陰、補陽等方法,就是扶正的具體方法,而發汗、吐下等方法,則是祛邪的具體方法。

  (三)治療原則

  祖國醫學認為:“治病必求于本”(《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本,本質、本原、根本、根源之渭。治病求本,就是在治療疾病時,必須尋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質,并針對疾病的根本原因進行治療。它是中醫辨證論治的一個根本原則,也是中醫治療中最基本的原則。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乖戾,疾病乃起。陰陽失調是人體失去生理狀態而發生病理變化的根本原因,治療疾病就是要解決陰陽失調——偏勝偏衰的矛盾,使之重歸于新的動態平衡。所以,治病求本,本者本于陰陽之謂,即治病必須追究疾病的根本原因,審察疾病的陰陽逆從,而確定治療方法。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陰,或本于陽,知病之所由生而直取之,乃為善治。若不知根本,則茫如望洋,無可問津矣”(《醫門法律·申明內經法律》)。

  陰陽失衡是疾病的根本矛盾。治本的基本原則就是調整陰陽,“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素問·至真要大論》)。解決人體陰陽兩方面所發生的自身不能解決的矛盾,使機體重新恢復陰陽的協調平衡。

  但應該知道,疾病的病理變化是極為復雜的,病變過程亦有輕重緩急,所以,臨床治療,尚須知常以達變,靈活運用治療法則,切忌墨守一則,刻遵一律。如對于某些邪實之證,常根據病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因其勢而就近引導,使之排出體外,以達到避免傷正的目的。《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所言:“諸有水者,腰以下水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即為此意。

  綜上所述,中醫學治療疾病的總則,概而言之,就是治病求本,以平為期,知常達變,因勢利導。

糾錯

我要收藏】 【進入社區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48 | 久久三级中文欧大战字幕 | 亚洲中文色另类欧美小说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