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匯總
來源:育路教育網發布時間:2010-10-29
1. 簡述唯物辨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
答:(1)“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視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陷入片面性而犯“一點論”的錯誤。
(2)“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輕重,不抓重點,就會犯“均衡論”的錯誤。
(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相互包含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唯物辯證法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求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
2. 為什么說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
答: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這是因為: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是基本的群眾,也是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壓迫榨取的主要對象。如果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中國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2) 農民問題是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但是,如果沒有廣大的同盟軍,單靠無產階級孤軍奮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就是一句空話。在同盟軍中,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而且與無產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工農聯盟的形成,就成為無產階級實現其領導權,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敵人的首要條件。
(3) 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而且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就要求充分重視農民問題,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使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獲得最廣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3. 怎樣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答:(1)和平問題是指在較長時期內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問題,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制止局部戰爭的問題。
(2)發展問題是經濟問題,首先是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的問題,其次也是發達國家的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是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
(3)和平與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兩大問題,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一種辯證的統一。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只是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順利地實現;和平離不開發展,只有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發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斷地壯大,才有可能爭取比較長期的和平,避免世昂大戰。在這兩者之中,發展問題是兩大主題的核心問題。
4. 簡述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及其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關系。
答:(1)黨的思想路線是指導實際工作的認識路線,其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關于人類認識的產生、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是統一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和具體體現。轉
5. 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進行的長期探索的基礎上。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路線規定: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這是總路線的核心;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革命的性質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業內名師團隊,班主任一對一服務,全面覆蓋考點,一次考試,保上名校。 !
更多成考相關內容
熱 2013成人高考高起點英語關鍵句型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匯總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八)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七)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六)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五)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四)
- 03-12·2013成考專升本語文記敘文部分資料(三)